毛涛
- 作品数:39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管瘤致消化道出血一例被引量:1
- 2021年
- 报道1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成年人小肠及肠系膜淋巴管瘤。小肠淋巴管瘤罕见,多见于婴幼儿,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可表现为出血、梗阻等,症状缺乏特异性;小肠CT重建、胶囊内镜和小肠镜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后积极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 刘爱玲郭栋武军丁雪丽闵丛丛王小炜毛涛付伟伟赵清喜刘华
- 关键词:淋巴管瘤胃肠出血
- 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肿瘤手术刀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肿瘤手术刀,包括手柄、叠型管道、伸入管、套筒、气囊Ⅰ、单向进气阀Ⅰ、通气主管Ⅰ、连通管Ⅰ、膨胀囊Ⅰ、切刀Ⅰ、气囊Ⅱ、单向进气阀Ⅱ、通气主管Ⅱ、连通管Ⅱ、膨胀囊Ⅱ、切刀Ⅱ、传动管Ⅰ、主动齿轮、...
- 任琳琳毛涛魏宏云张敏
- 文献传递
-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的特点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早期胃癌的临床、内镜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诊治,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的Hp根除后早期胃癌病人50例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50例病人共54处病灶,有临床症状42例(84.0%),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超过1年43例(86.0%)。胃黏膜中重度萎缩29例(58.0%),既往有肠上皮化生40例(80.0%)。54处病灶位于胃体或胃窦42处(77.8%),病灶平均直径≤20 mm有44处(81.5%);巴黎分型0-Ⅱc 29处(53.7%),0-Ⅱa+Ⅱc 17处(31.5%),0-Ⅱa 7处(13.0%),0-Ⅱb 1处(1.8%)。典型内镜下表现为地图样发红43处(79.6%)。26例病人追踪到免疫组化结果,Ki67阳性表达率≤50%有17例(65.4%)。结论Hp根除后早期胃癌的内镜特点表现为背景黏膜多有中重度萎缩、地图样发红、病灶直径≤20 mm、浅表凹陷型,据此可提高Hp根除后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
- 王心宇刘新媛毛涛魏志付金栋李晓宇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肿瘤胃镜检查
- 超声内镜在贲门部平滑肌瘤和胃肠道间质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 2023年
- 背景和目的:贲门处上皮下肿物(SLE)主要为平滑肌瘤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两者临床预后截然不同,前者为良性肿物,可进行随访观察,后者具有潜在恶性,需要内镜下切除。贲门处病变术后具有并发胃食管反流和狭窄的风险,因此该部位的术前评估更应谨慎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害。超声内镜(EUS)对SLE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贲门部SLE的超声内镜下特征与病理结果的对应关系,以达到术前鉴别诊断平滑肌瘤和GIST,为病患提供个体化诊疗意见(切除或随访)的目的。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内镜下贲门肿物切除术且术后病理示平滑肌瘤和GIST的患者。定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分类变量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比较差异。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例GIST和30例平滑肌瘤,对肿物的基线资料、肿物的大小、形态、起源层次、生长模式、内部回声、内镜下血流信号影和弹性成像进行分析,肿物形态(P = 0.024)及超声内镜下内部回声(P = 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形态及内部回声进行综合分析,内部回声对平滑肌瘤和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可对贲门部平滑肌瘤及GIST进行鉴别诊断,肿物形态为广基形及内部低回声,尤其是低回声,提示平滑肌瘤可能性大。超声内镜检查是贲门肿物的术前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 苏燊任琳琳许玉双毛涛
- 关键词:平滑肌瘤胃肠道间质瘤超声内镜
- 抗乙型肝炎病毒C区基因的M1GS RNA核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with a site-specific M1GS RNA ribozyme targeting on C r...
- 毛涛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酶基因治疗
- 文献传递
- 早期胃癌患者98例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CuraC-2级切除后的临床结局被引量:5
- 2022年
- 为探讨早期胃癌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CuraC-2级切除后的临床结局并指导其后续管理,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21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经ESD eCuraC-2级切除的9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ESD eCuraC-2级切除后是否立即追加手术将患者分为手术组(54例,占55.1%)和观察组(44例,占44.9%)。通过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远期预后发现,神经侵犯为手术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65,95%置信区间1.113~141.850,P=0.041),未分化型癌为观察组胃癌复发的危险因素(P=0.011)。手术组5、3、2、1年的总生存率与观察组比较(均为97.6%比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瘤生存率比较(手术组5、3、2、1年的无瘤生存率均为100.0%;观察组5、3、2年的无瘤生存率均为90.5%,1年的无瘤生存率为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44)。这提示追加手术可降低ESD eCuraC-2级切除后的胃癌复发风险,伴有神经侵犯或组织学为未分化型的早期胃癌患者应在ESD eCuraC-2级切除后追加手术。
- 王剑舒毛涛李晓宇褚宇宁任明翰田字彬
-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前后患者GerdQ评分变化情况分析
- 2022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前后患者GerdQ评分变化情况,并探讨影响评分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162例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成功根除Hp的患者,在其治疗前及治疗1月以上复查时分别检测其GerdQ评分。同时,通过门诊及随访收集患者既往史及个人史,分析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等对于GerdQ评分变化的影响情况。结果:患者成功根除Hp后其GerdQ评分较前明显升高(p = 0.005),且女性(p = 0.031)与既往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史(p = 0.011)是根除Hp后GerdQ评分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与评分升高呈正相关。结论:根除Hp会导致GerdQ评分升高,女性及既往Gerd病史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张绍华汤云鹤毛涛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胃食管反流病
- 小肠镜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回肠血管畸形出血1例
- 2024年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胃肠道血管畸形出血少见。报道1例以消化道出血为表现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回肠血管畸形患者,经小肠镜诊治止血的经过,旨在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刘爱玲任琳琳闵丛丛孟品陈浩刘华毛涛丁雪丽田字彬
- 关键词:胃肠出血血管畸形小肠镜
- 早期胃癌高危背景黏膜评估方式的比较研究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木村–竹本分类、OLGA分期及OLGIM分期评估高危背景黏膜发生早期胃癌风险的诊断效能,验证不同评估方式对早期胃癌患者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并依据新悉尼分类规范化活检取材的患者,其中病理结果证实为早期胃癌组的患者有120例,按性别与年龄1:2匹配240例非胃癌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同评估方式的风险分层的差异性,绘制不同评估方式诊断早期胃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早期胃癌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OLGIM分期和木村–竹本分类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最高(AUC分别为0.785、0.784)。胃癌家族史、Hp现症感染、木村–竹本的中、重度萎缩、OLGIM分期的III~IV期为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胃癌家族史、Hp现症感染、木村–竹本的中、重度萎缩联合检测预测早期胃癌风险的AUC (0.806)高于单独使用OLGIM分期及木村–竹本分类。结论:木村–竹本分类可代替OLGIM分期用于评估高危背景黏膜发生早期胃癌的风险,与胃癌家族史、Hp现症感染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早期胃癌风险的评估。
- 高敏敏孙运军王玉娥苏燊毛涛
- 关键词:早期胃癌
- 早期胃癌非根治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后续管理进展
- 2022年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早期胃癌的临床治疗。然而,有相当数量的病人在治疗后未达根治性切除。选择合适的后续管理方式对改善非根治性切除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对早期胃癌非根治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后续管理方式及其选择进行综述。
- 王剑舒毛涛李晓宇田字彬
- 关键词:疾病管理淋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