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相关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Ⅰ型1例报道
- 2016年
- 病例资料患者,女,28岁,B超发现胰腺包块1个月入院。入院前1个月患者因“子宫颈囊肿”拟行“宫颈锥切术”,术前B超检查发现“胰腺包块、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侧肾上腺包块”。患者无腹痛、腹胀,血压及血糖正常,体质量平稳,进食正常,月经规律。查体:颈部未触及包块,双侧甲状腺无肿大;腹平软,脐上轻压痛,未触及包块,双下肢无浮肿。
- 马俊王华杨彦龙马旭东雒海波段永庆
- 关键词:宫颈锥切术淋巴结肿大月经规律神经内分泌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内分泌器官
-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64例经验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近年来,随着手术医生对腹腔镜技术的掌握日渐精湛,设备器械的不断完善,许多曾在早期开展腹腔镜被认为是禁忌症的病例如今都可以认为是适应症。我院于2008年7月-2011年7月开展腹腔镜、纤维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6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段永庆甘平张家骅谭晶许世才
- 关键词:腹腔镜术纤维胆道镜术肝内外胆管结石
- 102例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探讨此方法在临床中的手术方式并对治疗后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02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中,9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占总患者数比例为92.16%,其中有3例患者因大出血于第2天行开放手术治疗康复;另有4例患者术后感染经用药后治愈,占总患者数3.92%;有3例患者行中转开腹手术,占总患者数2.94%;1例患者皮下气肿,经治疗后次日消失.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关键之一是选择胃浆膜小面积浸润的进展期胃癌和早期胃癌的患者,较为安全可行的方法是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D2胃癌根治术.
- 段永庆甘平张家骅周粼吴雪松
- 关键词:腹腔镜胃切除术胃肿瘤
-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对COX-2和micorRNA-101的表达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关注损伤对COX-2和micorRNA-10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行肝叶切除术,术后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 RT-PCR)及Western Blot(WB)技术分析COX-2基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可能与COX-2基因相互作用的重要micro RNA,并分析这些micro RNA在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COX-2的表达调控作用。结果在肝脏缺血再灌注后,COX-2基因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cro RNA-10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表达下调,其表达趋势和COX-2基因表达相反;生物信息预测发现,micro RNA-101可能结合于COX-2m RNA 3'-UTR区域;采用micro RAN-101 mimics处理大鼠永生化肝细胞系BRL-3A细胞可导致COX-2基因表达下调。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可引起micro RNA-101表达下调,进而导致COX-2基因表达上调,并最终影响肝细胞周期改变。
- 马旭东孙锋段永庆吴雪松李薇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COX-2
- 紫杉醇卡纳琳混悬液对胃癌细胞生长行为的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紫杉醇卡纳琳混悬液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p16和p53的阳性表达。在HSC,SGC-7901以及NCI-N87三株胃癌细胞的培养液加入紫杉醇卡纳琳混悬液进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体外实验。结果胃癌患者试验组及对照组淋巴细胞间Bcl-2,p16和p53阳性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体外,紫杉醇联合卡纳琳对3株胃癌细胞HSC,SGC-7901以及NCI-N87的凋亡具有促进作用,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紫杉醇联合卡纳琳混悬液后在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对胃癌细胞系的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侵袭有明显抑制作用。
- 孙锋马旭东何水旺王峰段永庆
- 关键词:胃癌紫杉醇淋巴结转移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患者240例,所有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腹腔镜组)和对照组(传统开腹组)2组,每组120例患者,分析比较2组术中、术后的情况,术中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评价指标包括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98.3±43.6)m L较对照组(286±92)m L少(P<0.05);实验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2.3±0.7)d较对照组(3.5±0.9)d快(P<0.05);实验组术后吻合口瘘(5例)较对照组(18例)少(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快、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等优点,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舒杰吴雪松王华孙锋马俊魏东施智甜段永庆唐浩然
- 关键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 正念疗法对结直肠癌患者负面情绪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负面情绪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正念疗法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负面情绪影响的相关文献,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提取数据,并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手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数据分析用RevMan 5.3完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RCT),合计736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正念疗法能有效缓解结直肠癌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接受正念疗法的结直肠癌患者抑郁和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抑郁:MD=-3.83,95%CI(-4.52,-3.13);焦虑MD=-5.08,95%CI(-7.15,-3.00)]。结论正念疗法可有效减轻结直肠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 刘爱敏袁源段永庆陶慧
- 关键词:结直肠癌负面情绪META分析
-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施行的结、直肠癌根治术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全组237例发生术后并发症114例,发生率为48.1%。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70岁、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手术经验、联合器官切除和扩大切除术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3、0.014、0.045、0.028、0.040)。与无并发症组患者相比较,并发症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晚[(3.7±1.6) d与(3.2±1.4) d,P=0.035],住院时间长[(21.3±6.5) d与(12.1±2.4) d,P=0.001]。进一步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 P=0.01),术前合并症中包括NRS>3分(χ2=8.903,P=0.003)、贫血合并低蛋白血症(χ2=3.494,P=0.048)、高血压合并糖尿病(χ2=5.418,P=0.026)、不完全性肠梗阻(χ2=8.376,P=0.003)、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χ2=6.331,P=0.011)、WBC<3.0x109/L (χ2=4.256,P=0.041)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4%(64/144)与47.3%(44/93),P>0.05]。结论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70岁、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手术经验、联合器官切除和扩大切除术;与是否采取腹腔镜手术方式无关。
- 马俊王华吴雪松段永庆马旭东杨彦龙
- 关键词:结直肠癌并发症
- 原发性胆囊癌54例诊断与治疗体会
- 2007年
-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对我院8 a来手术治疗的54例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囊癌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年龄64.61岁,54例中男22例,女32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者占85.18%,手术切除率为62.92%,1、3、5 a生存率分别为53.65%、12.19%、7.31%。结论:对易患胆囊癌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观察,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取决于胆囊癌的分期。
- 廖陈谭晶甘平张家骅段永庆
-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小鼠移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将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成的肝细胞移植入小鼠模型,探讨其细胞整合到肝脏的能力,并观察对肝脏细胞损害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人胚胎于细胞诱导分化成的肝样细胞移植入慢性肝功能衰竭小鼠体内l、7、15 d后,检测小鼠的肝脏病理组织学、肝功能以及分化肝细胞参与受体肝组织的再生及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的情况.结果 移植后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表现为肝细胞以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坏死灶小、充血以及出血现象减轻;同时肝功能好转.分离到的人胚胎干细胞可在肝受损小鼠体内存活,增殖,整合,并能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结论 将人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小鼠体内后参与受体肝组织的再生,并能分化成功能性的肝细胞.
- 梁道明张毅罗敏段永庆周粼王华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