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婉莹

作品数:16 被引量:229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血管
  • 7篇卒中
  • 6篇动脉
  • 6篇血管病
  • 6篇缺血
  • 5篇血性
  • 4篇动脉扩张
  • 4篇心脏协会
  • 4篇缺血性卒中
  • 4篇颅内
  • 4篇美国心脏协会...
  • 3篇心脏
  • 3篇卒中协会
  • 3篇卒中一级预防
  • 3篇脑血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血小板
  • 2篇延髓
  • 2篇再灌注

机构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6篇段婉莹
  • 6篇刘丽萍
  • 5篇李姝雅
  • 4篇张在强
  • 4篇袁怀武
  • 4篇佟梦琦
  • 4篇贾茜
  • 4篇郑博文
  • 4篇周娟
  • 4篇朱先进
  • 4篇李理
  • 4篇韩利坤
  • 4篇刘萍
  • 4篇李朝霞
  • 4篇石玉芝
  • 4篇冯皓
  • 4篇张蓉
  • 4篇黄曦妍
  • 4篇孙莉
  • 4篇张瑞云

传媒

  • 1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第一届华北地...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3
  • 5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扩张延长症合并脑小血管病1例
2013年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7岁,主因“左眼肌及左面部跳动5年余”于2012年12月1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下眼睑肌肉不自主轻微跳动,最长持续10min后可自行缓解,每日发作10余次。
段婉莹张在强
关键词:面肌痉挛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周围的生物力学环境研究
目的:1)模拟人体正常生理条件,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生物力学二维模型,将模型用于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斑块内新生血管周围的生物力学环境,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提供一种新手段;2)从生物力学角度,初步探讨...
段婉莹
关键词:新生血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伸长量
颅内动脉扩张延长症合并脑小血管病1例分析
颅内动脉扩张延长症(IADE)是一种脑血管变异性疾病,脑小血管病(SVD)是指脑内小血管病变导致的疾病.以往的临床和影像学研究表明,IADE和SVD之间存在独立相关性.本文通过临床症状及体征、神经影像学、认知功能评估、实...
段婉莹张在强
关键词:病理诊断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早期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与预后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使用传递函数分析(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TFA)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计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患者早期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功能,比较两种方法得出的自动调节参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且进行了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影像、临床信息。术后48 h内使用TCD联合无创动脉压,连续采集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flow velocity,FV)和逐搏动脉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使用TFA计算FV和ABP信号的极低频(0.02~0.07 Hz)、低频(0.07~0.20 Hz)、高频(0.20~0.50 Hz)的相位差和增益;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计算平均血流速度指数(mean flow velocity index,Mx)。根据患者90 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2分)和预后不良(mRS>2分),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上述CA参数的差异,并用多因素分析评估不同方法计算的CA参数对患者90d预后的影响。另外,分析CA参数与术后7 d NIHSS评分相对术前的改善(ΔNIHSS)、90 d mRS评分、术前梗死体积、术后48 h增加的梗死体积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2例患者,90 d预后良好18例,预后不良34例。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Mx较高[0.40(0.18~0.50)vs 0.26(0.05~0.36),P=0.012],但两组各频段相位差和增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x与术后7 d的ΔNIHSS、90 dmRS评分、术前梗死体积、术后48 h增加的梗死体积均为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299、0.382、0.561和0.286,P值分别为0.031、0.005、<0.001和0.040),极低频相位差与术前梗死体积、90 d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2、-0.276,P值分别为0.043、0.048)。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Mx值是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 132.69,95%CI5.71~3081.96,P=0.002)。结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早期CA功能相对保留与预后良好相关。相比于相位差和增益,Mx与90 d临床结局有更强的相关性。
张哲濮月华于蕾于蕾段婉莹米东华
关键词:脑血流自动调节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传递函数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早期凝血及纤溶生物标志物变化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通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早期血液凝血和纤溶相关标志物进行动态分析,探讨其与迟发性脑缺血(DCI)之间的关系,尝试从临床角度阐述微血栓形成机制在DCI发生发展中可能的潜在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北京天坛医院发病3 d内的aSAH住院患者165例。入院后按照统一标准化方案分别采集患者入院时、发病后(4±1)、(7±1)、(10±1)、(13±1)d的血液样本,记录DCI患者及非DCI患者各时间点的部分血液凝血[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定量和vWF活性]及纤溶相关标志物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PT、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通过凝血酶测定,D-二聚体含量通过乳胶光度法测定,vWF抗原定量和vWF活性检测分别采用vWF抗原检测试剂盒和vWF活性检测试剂盒,并对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各参数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DCI发生率为31.5%(52/165)。凝血及纤溶标志物相关结果显示,DCI患者在aSAH后早期即出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含量和活性升高,并在发病后(7±1)d达到高峰,DCI患者vWF抗原及活性水平较非DCI患者更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73、5.784,P值分别为0.017、0.021),同时vWF抗原及活性水平与时间相关(F值分别为105.448、89.141,均P<0.01),且存在组别与采样时间之间的交互效应(F值分别为9.525、10.114,P值分别为0.022、0.016)。此外,DCI与不同采样时间对PT、APTT、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水平无明显影响(均P>0.05),并且两组别与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DCI患者vWF抗原含量及活性明显高于非DCI患者,提示可能存在微血栓形成,动态监测vWF抗原含量及活性有助于早期发现DCI。
段婉莹刘丽萍刘丽萍温淼杨中华温淼杨波濮月华
关键词:迟发性脑缺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微血栓形成
颅内动脉扩张延长症合并脑小血管病1例分析
背景 颅内动脉扩张延长症(intracranial arterialdolichoectasia,IADE) 是一种脑血管变异性疾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 是指...
段婉莹张在强
关键词:面肌痉挛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第二部分)被引量:4
2011年
2.1高血压高血压既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是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和卒中之间存在强烈的、连续的、分级别的、一致的和独立的相关性,而且是有预测意义以及病因学意义的。即使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血压越高,卒中风险也越大。
杜万良孙海欣贾茜李姝雅陈盼张倩袁怀武朱先进吴建维荆京邰宏飞冯皓徐莹鑫石玉芝魏玉桢韩利坤孙莉孙娆段婉莹王琳李朝霞马佳白莹赵萍石庆丽谭颖张瑞云黄上萌刘萍杨华俊
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卒中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第一部分)被引量:2
2011年
本指南对预测一个人发生首发卒中的风险的方案进行了评估。首发卒中的危险因素或者危险标识根据是否能被干预分类(不可干预的、可干预的和潜在可干预的),或者根据证据强度分类(证据充分和证据不充分)。不可干预的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和遗传易感性。证据充分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暴露于吸烟环境、糖尿病、心房颤动和某些其他心脏疾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绝经后激素治疗、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和身体脂肪分布。证据不充分或者潜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酗酒、滥用药物、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紊乱、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蛋白(a)、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本指南还对使用阿司匹林预防首次卒中的数据进行了回顾,针对各种危险因素,提出了减少卒中风险可采取的策略。本指南综述了各种已经明确和近期明确的危险因素的证据,对2006年的指南进行了完整的修订。新版指南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2006年指南着重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由于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重叠,本指南新加了出血性卒中的预防,并将重点放在以患者为本的个体化卒中预防。
杜万良孙海欣贾茜李姝雅陈盼张倩袁怀武朱先进吴建维荆京邰宏飞冯皓徐莹鑫石玉芝魏玉桢韩利坤孙莉孙娆段婉莹王琳李朝霞马佳白莹赵萍石庆丽谭颖张瑞云黄上萌刘萍杨华俊
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卒中
循证临床指南:磁共振弥散及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中的作用—一项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治疗和技术评估小组的报告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分析1966~2008年1月的文献,以确定DWI和PW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和预后的价值。结果和推荐对于发病12小时以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DWI是有效的,并且优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平扫。应使用DWI确诊大多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级);但是,对于可能患有急性卒中的患者来说,DWI诊断的灵敏性仍不完美。DWI用于评估脑出血时的诊断准确性不在本指南范围之内。基于Ⅱ类和Ⅲ类证据,采用基线DWI病变体积可以大概预测前循环卒中的基线卒中严重程度(B级),但恐怕不能预测椎基底动脉区域卒中的严重程度(C级)。基线DWI病变体积可以大概预测(最终的)梗死的大小(B级),并可能预测早期和晚期临床结局(C级)。与DWI相比,基线PWI体积在预测基线卒中的严重程度方面不如DWI(C级)。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或否认PW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U级)。①建议证据类型,Ⅰ类:有证据表明和(或)普遍共识表明该措施或治疗有用、有效;Ⅱ类:关于该措施或治疗的有用性/有效性存在着证据冲突和(或)意见分歧;Ⅲ类:有证据表明和(或)普遍共识表明该措施或治疗无用/无效,而且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有害;②推荐等级,A级:数据来自于多个临床随机试验或荟萃分析;B级:数据来自于单个随机试验或非随机研究;C级:数据来自于专家统一意见、个案研究或医疗标准;U级:数据缺乏证据或证据不足。
段婉莹贾茜马丽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第三部分)被引量:3
2011年
3尚未充分证实或可干预的潜在危险因素 3.1偏头痛 在年轻女性中,偏头痛与卒中的相关性最为一致,尤其是那些有先兆性偏头痛的女性。14项研究(11项病例对照研究和3项队列研究)的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总体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atio,RR)2.1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89~2.48。
杜万良孙海欣贾茜李姝雅陈盼张倩袁怀武朱先进吴建维荆京邰宏飞冯皓徐莹鑫石玉芝魏玉桢韩利坤孙莉孙娆段婉莹王琳李朝霞马佳白莹赵萍石庆丽谭颖张瑞云黄上萌刘萍杨华俊
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卒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