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2篇蛋白
  • 2篇人乳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瘤
  • 2篇乳头状瘤病
  • 2篇乳头状瘤病毒
  • 2篇乳腺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瘤病毒
  • 2篇基因
  • 2篇宫颈
  • 2篇反应蛋白
  • 2篇C反应蛋白
  • 2篇病毒
  • 1篇低收入
  • 1篇低收入人群
  • 1篇电化学发光

机构

  • 12篇海口市人民医...
  • 4篇海南妇产科医...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2篇欧武英
  • 3篇李春芸
  • 3篇黄宏鑑
  • 2篇叶芳丽
  • 2篇蔡丽云
  • 1篇李栎
  • 1篇王永卿
  • 1篇唐历波
  • 1篇潘建华
  • 1篇黄义
  • 1篇周君霞
  • 1篇李玉英
  • 1篇巫翠云
  • 1篇李闻文
  • 1篇林菊
  • 1篇陈芳
  • 1篇林维健
  • 1篇潘再兴
  • 1篇许永莉
  • 1篇马乙云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糖尿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脂联素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联素(ADP)水平及其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妊娠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IL-6、TNF-α和AD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并研究上述指标与FBG(空腹血糖)、FINS(空腹胰岛素)、BMI(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IR)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产妇IL-6、TNF-α、ADP及I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与FINS、BMI、IR呈正相关(P<0.05),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IL-6、TNF-α明显高于正常妊娠产妇,ADP明显低于正常妊娠产妇,且IL-6、TNF-α与IR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检测诊断的重要指标。
欧武英李闻文叶芳丽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脂联素
早期皮损组织液的定量PCR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皮损组织液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40例疑似梅毒患者,患者在判断为疑似病例后,于次日清晨抽取5mL静脉血送至免疫实验室,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检测;并收集皮损组织液,进行FQ-PCR检测;均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3、6个月后再次检测,记录转阴率。结果 ELISA、FQ-PCR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50%(39/40)与95.00%(38/40),P>0.05];ELISA、FQ-PCR总检出率均明显比TRUST总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50%(39/40)与67.50%(27/40),95.00%(38/40)与67.50%(27/40),P<0.05];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ELISA、FQ-PCR转阴率均明显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PCR转阴率和ELI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Q-PCR检测结果中,治疗后TP-DNA定量平均值均得到明显降低,Ⅰ期、Ⅱ期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皮损组织液FQ-PCR可有效测定梅毒螺旋体DNA,有利于梅毒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高。
吴丽婷欧武英马乙云
关键词:梅毒组织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梅毒螺旋体
HER-2基因表达在乳腺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HER-2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海口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乳腺原发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对所有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HER-2基因表达予以检测。结果 FISH阳性率为42.5%,IHC为57.5%;IHC阴性时与FISH符合率为88.2%,IHC(+)与FISH符合率为37.5%,IHC(++)与FISH符合率为83.3%,IHC(+++)与FISH符合率为100.0%。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66.67%,未转移阳性率为32.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HC对HER-2基因予以检测时若结果为阴性或者强阳性则与FISH符合率较高,同时HER-2基因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欧武英钟威达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乳腺原发癌淋巴结转移癌HER-2基因
木麻黄属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验证DNA条形码序列在物种鉴定方面及物种的系统发育方面的广适性,本研究以黎药植物木麻黄为研究对象,收集木麻黄及其近缘种和混伪品22份样本,采用4对引物(ITS,ITS2,trnH-psbA,rbcL)分别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利用CodonCode Aligner软件进行序列的拼接,采用MEGA5.1进行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利用ITS/ITS2可以区分木麻黄与其近缘种以及混伪品,样品的psbA-trnH,rbcL和ITS/ITS2 4个序列中,ITS/ITS2序列具有明显的DNA gap。基于ITS/ITS2序列构建的NJ树结果表明,木麻黄属所有样品聚为一类,呈现明显的单系性,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是藤黄科。因此,ITS/ITS2序列可以准确鉴定黎药的基原植物。并能从分子水平揭示木麻黄的系统演化规律。
唐历波李栎秦明艳林维健欧武英
关键词:木麻黄ITSITS2物种鉴定系统发育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之间的关系,探讨被动凝集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652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并进行分析。结果 652例患儿抗MP-Ab阳性率为28.5%,3-6岁阳性率最高为33.8%,<1岁阳性率最低,为13.5%,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冬、秋季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0.0%和27.8%,但各季节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组阳性率最高,为29.8%,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被动凝集法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方法。
巫翠云林菊李玉英潘再兴欧武英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小儿被动凝集法
红细胞外铁分布在HBV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及预测再活动期的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红细胞外铁分布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21年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接受乙肝病毒检测的198例HBV感染患者,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再活动期四组,比较各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肝功能指标,检测各组血清铁蛋白(SF)和血清铁(SI)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SI对HBV感染患者再活动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HBV感染患者不同阶段血清SF、血清SI、HBsAg、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BV感染免疫清除期为对照,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F对HBV感染再活动期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以339.05μg/L为cut-off值,预测HBV感染患者再活动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21%、56.34%,并联试验(即血清SF>339.05μg/L或血清SI>33.32μmol/L)敏感度最高(85.71%),串联试验(即血清SF>339.05μg/L及血清SI>33.32μmol/L)特异度最高(92.96%)。结论 HBV感染患者临床不同阶段血清SF、血清SI呈特征性变化趋势,两者可作为HBV感染再活动期的生物标志物。
欧武英蔡丽云潘建华钟威达李春芸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
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53、癌胚抗原(CEA)及肿瘤特异度生长因子(TSGF)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乳腺癌组65例,良性乳腺疾病组60例,并以5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的CA125、CA153、CEA及TSGF等,观察并对比这4项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乳腺癌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CEA及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4项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2%,特异度为88.9%,明显高于单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2,P<0.05)。结论 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不仅将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的特异度,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黄宏鑑叶芳丽欧武英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电化学发光法
BMI-1、C-myc表达与宫颈病变病理类型及HPV感染的关系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HPV-DNA载量水平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宫颈癌患者、7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及8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杂交捕获Ⅱ代技术检测HPV DNA载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宫颈组织中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比较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和BMI-1、C-myc的表达情况,分析高危型HPV感染对宫颈BMI-1、C-myc的影响。结果 宫颈癌组HPV感染率、HPV DNA载量、BMI-1及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P<0.05),CIN组HPV感染率、HPV DNA载量、BMI-1及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5),CIN患者宫颈细胞中BMI-1、C-myc表达与CIN分级和高危型HPV感染有关(P<0.05),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中BMI-1、C-myc表达与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高危型HPV感染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中BMI-1评分、C-myc评分与HPV DNA载量分别呈两两正相关(P<0.05)。结论 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中,宫颈细胞BMI-1、C-myc高表达,其相互作用可能在宫颈癌的增殖中占据重要位置。
欧武英李春芸周君霞黄秋雅钟威达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原癌基因C-MYC
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免疫球蛋白G(Ig G)与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海口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12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Ig G、CRP、补体C3及C4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Ig G为(8.34±1.12)ng/L,高于对照组的(6.30±0.83)ng/L,CRP(22.15±4.21)mg/L,低于对照组的(35.28±5.3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补体C3和C4水平分别为(0.87±0.04)g/L、(0.21±0.01)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5±0.02)g/L和(0.17±0.0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总并发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子宫切除术能够产生应激反应,使血清Ig G水平降低、CRP水平上升,但腹腔镜下手术的应激反应相对较轻,值得推广。
欧武英陈芳王永卿蔡丽云
关键词: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免疫球蛋白IGGC反应蛋白应激反应
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比卡鲁胺片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比卡鲁胺片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8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4例。对照组予以比卡鲁胺片每次50 mg,q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75 mg·m-2多西他赛,静脉滴注1 h,每4周1次。2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腺激肽释放酶2(h K2),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9%(66例/74例)和43.24%(32例/7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SA分别为(9.57±1.24)和(27.58±3.06)ng·m L^(-1),GPC-3分别为(68.43±8.31)和(102.18±10.57)pg·m L^(-1),h K2分别为(31.29±3.98)和(58.47±7.43)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去势综合征、乳房胀痛和胃肠道反应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68%和1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比卡鲁胺片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黄宏鑑欧武英李春芸黄义
关键词:多西他赛注射液前列腺癌安全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