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龙

作品数:10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巷道
  • 3篇冒顶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切眼
  • 2篇冒顶机理
  • 2篇回采
  • 2篇回采巷道
  • 1篇垫片
  • 1篇顶板
  • 1篇顶板岩层
  • 1篇岩层
  • 1篇岩石强度
  • 1篇叶型
  • 1篇游标卡尺
  • 1篇圆柱
  • 1篇支护
  • 1篇支护技术
  • 1篇塞规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机构

  • 10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0篇樊龙
  • 4篇刘洪涛
  • 4篇赵志强
  • 3篇李季
  • 3篇王飞
  • 2篇汤达
  • 2篇马念杰
  • 2篇贾后省
  • 2篇赵海啸
  • 2篇王志刚
  • 2篇宋高峰
  • 2篇韩斌
  • 1篇张胜凯
  • 1篇郭晓菲
  • 1篇刘跃
  • 1篇马旺
  • 1篇张浩
  • 1篇杨光荣
  • 1篇陶晗
  • 1篇王建民

传媒

  • 2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煤炭
  • 1篇煤矿开采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煤矿安全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顶板浅部裂隙通道与钻进信号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以顶板浅部岩层为研究对象,对钻孔施工过程中变推力水平的钻进反馈信号以及钻深一钻速特征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钻削区内钻进速度与推力水平近似线性正相关,不同岩性其钻速增长率不同,泥岩层在阻塞区内钻速负增长;在2.5~3.5kN推力水平下,钻进速度在煤层、泥岩层、砂岩层中依次递减;试验矿井顶板煤层处于钻削区内,平均钻进速度为41.8~43.2mm/s,波动幅度为-4.07%~3.01%;砂岩层平均钻进速度为8.4~9.8mm/s,波动幅度为-16.3%~19.0%;泥岩层内平均钻进速度为22.4~23.5mm/s,波动幅度为-28.1%~24.3%;顶板泥岩层完整性差,在1.1~1.3,2.7~2.8,4.1~4.4m各存在一裂隙通道,通道处钻进速度波动幅度最大可达122.3%;钻深一钻速特征曲线可以明显表征裂隙通道位置。
刘洪涛赵志强樊龙王飞张浩
关键词:钻进速度反馈信号离层
一种可以测量攻丝深度的塞规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以测量攻丝深度的塞规,属于工业生产中的检测工具领域,该种塞规由通规、止规以及两者间的导向杆组成塞规主体,塞规主体可以检测攻丝质量,标有刻度的导向杆与套在通规上的阶梯套管和套在导向杆上的滑动管组成游标卡...
贾后省王志刚樊龙张胜凯刘跃
文献传递
大变形回采巷道蝶叶型冒顶机理与控制被引量:66
2016年
大变形回采巷道冒顶控制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煤矿安全高效回采的重大难题,根据巷道围岩蝶形塑性区理论,以保德矿大变形回采巷道围岩非均匀破坏为背景,分析了回采巷道采动应力场的非均匀演化规律及其作用下的塑性区形态特征。研究表明:1高偏应力环境下巷道围岩塑性区会呈现蝶形分布,蝶形塑性区具有方向性,蝶叶位置会随着主应力方向的变化而改变;2受采动影响后,回采巷道围岩中会产生较大偏应力,且最大主应力方向向回采工作面一侧发生倾斜偏转,使蝶叶位于巷道顶板;3顶板蝶叶内岩石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伴有巨大膨胀压力和强烈变形,当锚杆(索)不能承受蝶叶内围岩重量时,巷道便发生蝶叶型冒顶。提出采用接长锚杆控制大变形巷道蝶叶型冒顶的方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为大变形回采巷道冒顶控制提供了新手段。
赵志强马念杰郭晓菲赵希栋樊龙
关键词:回采巷道大变形冒顶塑性区
巷道冒顶隐患风险可拓评价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同时对巷道顶板冒顶隐患进行评价,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巷道冒顶的5个关键因素,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得到了5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借助于物元定性方法和关联函数定量办法建立了基于可拓理论的新的巷道冒顶隐患可拓评价模型,将顶板冒顶隐患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共4个级别。并利用该新建可拓评价模型对长城矿1203运输巷进行了巷道冒顶隐患可拓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巷道4处冒顶隐患为Ⅱ级,6处冒顶隐患为Ⅲ级。同时利用深基点位移计对顶板岩层位移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冒顶隐患为Ⅱ级的顶板的最大位移为52 mm,冒顶隐患为Ⅲ级的顶板的最大位移为230 mm。
李季彭博马旺樊龙王飞
关键词: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
回采巷道冒顶隐患级别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针对回采巷道内高冒顶风险区域无法及时发现、辨别的难题,建立了顶板岩层稳定跨距判别公式,结合现场工程实践,分析在考虑多影响因素的条件下,不同岩性、结构组合的顶板岩层稳定性,得出巷道冒顶隐患级别区划。结果表明,同一巷道不同区域冒顶隐患级别不同,以稳定岩层层位作为划分顶板冒顶隐患级别的指标分成Ⅰ、Ⅱ、Ⅲ、Ⅳ共4级;试验巷道顶板的整体稳定性属中等,以Ⅱ级区域为主,占巷道长度的77.76%,冒顶隐患级别最高Ⅳ级区域位于巷道668—740 m间,占9.47%,该段发生冒顶事故的概率较高,属于需要进行重点监控的区域。
刘洪涛马念杰王建民樊龙陶晗
浅部岩层冒顶隐患级别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找出浅部岩层类型与巷道顶板冒顶隐患级别的关系,采用RFPA软件,模拟不同类型岩层条件下的顶板岩层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浅部岩层的强度指标决定了巷道破坏范围,直接影响到巷道冒顶隐患级别,冒顶风险按照软—韧型、软—脆型、中硬—韧型、中等强度—中等刚度型、硬—韧型、硬—脆型岩层的次序降低;岩层刚度决定了顶板岩层的破坏形态,对冒顶隐患级别的影响权重小于岩石强度;对浅部岩层为硬—韧、硬—脆型顶板采用单一的锚杆支护即可保证巷道不发生冒顶事故。
刘洪涛樊龙宋高峰赵海啸汤达韩斌
关键词:岩石强度数值模拟
工作面切眼顶板冒顶危险区预测体系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解决单指标巷道顶板冒顶危险区预测方法在进行切眼顶板冒顶危险区预测时预测精度不足和预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利用RFPA数值模拟和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切眼顶板冒顶机理和冒顶影响因素。结果揭示了切眼冒顶机理:岩层强度和刚度大小的不同会对岩层间的离层大小产生重要影响,离层量的大小决定了冒顶的程度。同时发现切眼顶板冒顶的2个主要因素为锚杆(索)支护质量和顶板岩层结构。以这2个影响因素为预测指标,建立了切眼顶板冒顶危险区预测体系。利用预测体系对12018工作面切眼顶板冒顶危险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超过50%面积的切眼顶板存在冒顶危险,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切眼的上下端头位置和切眼中部位置,据此对危险区域进行了补强支护设计。补强支护后的顶板平均离层量仅为12 mm,顶板下沉速率为0.2mm/d,保证了切眼的安全。
李季樊龙赵希栋王飞杨光荣
关键词:切眼冒顶机理
一种柔性锚杆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锚杆,该锚杆由螺旋杆体、托盘、垫片和螺母组成,螺旋杆体由2~6根相同的直径较小的螺旋状杆体组成,螺旋杆体顶端锚固在围岩深处,螺旋杆体尾端设有外螺纹,螺旋杆体尾部直接进行热塑、墩粗生成规则圆柱形杆体,...
赵志强马振凯李季樊龙
文献传递
巷道顶板岩层沉积稳定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确定巷道顶板不同区域的稳定性,采用岩芯采取和描述、岩石切片显微观测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煤岩沉积学为理论基础,以岩层砂泥比值为主要指标,将矿井顶板稳定性分为Ⅰ~Ⅴ级。结果表明:将砂泥比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可以做为顶板岩层稳定性分类的重要依据,并据此得出矿井的顶板稳定性分类图;试验矿井顶板砂岩层强度低、湿式钻眼时岩层强度弱化、锚杆锚索锚固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始沉积环境的不同而使砂泥比值过小、泥岩含量大、顶板稳定性大部分区域为Ⅲ~Ⅴ级所致。在进行Ⅳ,Ⅴ级顶板支护参数设计时,要重点监控岩层强度下降造成的支护结构失稳。
刘洪涛樊龙宋高峰赵海啸汤达韩斌
大采高超大断面切眼长锚杆锚索组合支护技术被引量:12
2013年
为了解决大采高工作面超大断面切眼的支护问题,在赵固二矿1105切眼导硐进行了顶板岩层结构精细探测和岩层移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赵固二矿1105切眼顶板表面至深部呈现裂隙密集区、裂隙渐疏区、裂隙稀少区等特征,3.5m以上裂隙发育较少,顶板4~6m范围内为稳定岩层,据此提出了长锚杆锚索组合支护技术,并采用理论计算、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对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方案在赵固二矿1105超大断面切眼进行了现场应用,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长锚杆支护效果良好。
赵志强贾后省王志刚樊龙
关键词:大采高切眼支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