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红霞

作品数:42 被引量:233H指数:9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4篇造影
  • 10篇血管
  • 10篇成像
  • 9篇动脉
  • 8篇造影术
  • 7篇磁共振
  • 6篇血管造影
  • 6篇血管造影术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造影剂
  • 5篇X线
  • 4篇动脉成像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血管成像
  • 4篇冠状动脉成像
  • 3篇低剂量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血管紧张

机构

  • 41篇空军总医院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军区空军...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辽宁省军区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东北电业中心...

作者

  • 41篇樊红霞
  • 19篇祝红线
  • 19篇王萍
  • 18篇方红
  • 12篇宋云龙
  • 11篇李相生
  • 8篇毕永民
  • 8篇田雨
  • 7篇梁鹏
  • 6篇张挽时
  • 6篇孟利民
  • 5篇于梅艳
  • 4篇张红莉
  • 4篇樊晓寒
  • 4篇邱春光
  • 4篇王东
  • 4篇时惠平
  • 4篇刘瑞云
  • 4篇管晶
  • 4篇侯中会

传媒

  • 7篇中国医学装备
  • 5篇空军总医院学...
  • 5篇中国分子心脏...
  • 3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航空军医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12 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判定冠脉病变支数 (狭窄程度≥ 75 % )和危险记分。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病例组和 80例健康人群ACE基因多态性。结果 ACE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病例组DD基因型 (38.5 % )和D等位基因频率 (5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3.7% ,4 1% ;P <0 .0 5 )。冠脉病变支数和危险记分在ACE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中DD型和D等位基因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不相关。
邱春光樊晓寒樊红霞李凌刘瑞云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冠脉病变ACE冠状动脉造影
影响婴幼儿X线摄影的因素及防范
2002年
管晶樊红霞仇瑞征孙诚
关键词:婴幼儿X线摄影胸部疾病
手动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和图像质量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手动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方法:将100例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病例分为3组。A组71例(心率<65次/min);B组19例(心率65~79次/min);C组10例(心率>80次/min)。请2位影像科主治医师双盲评价冠脉13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3组在年龄、体重和身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1,3.95,2.18;P>0.05)。应用手动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高质量图像病例占93%~95%,各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4.1,P>0.05)。结论:手动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运用合适的触发时相则能获得理想的冠状动脉图像。
祝红线李相生于梅艳王萍樊红霞田雨梁鹏侯中会张红莉
关键词: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 1型受体 (AT1 R)基因 A116 6 / C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 P)技术检测冠心病 (CHD)组 (130例 )和正常对照组 (90例 ) ACE和 AT1 R基因多态性。对 CHD患者进行冠脉造影 ,判定冠脉病变支数 (狭窄程度≥ 75 % )和 Jeopardy危险记分。结果 CHD组 ACE- DD基因型频率(38.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4 .4 % ) ,P <0 .0 1。 AT1 R- AC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13.1%和 10 % ;P >0 .0 5 )。冠脉病变支数和危险记分在 ACE三种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但在 AT1 R- AC基因型患者显著高于 AT1 R- AA基因型患者 (P <0 .0 5 )。结论  AC- EDD基因型是 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不相关。 AT1 R-
邱春光樊晓寒李凌黄振文刘瑞云樊红霞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造影
多层螺旋CT肝血管多期成像最佳时相方法选择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 探讨团注测试扫描(test bolus)技术在多层螺旋CT肝动脉(HA)-门静脉(PV)血管成像及肝脏多期一次成像联合扫描最佳时相设定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选取腹部CT扫描患者184例,根据扫描技术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59例,采取经验值法设定HA-PV扫描延迟时间;B组128例,采取test bolus技术,选定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作为目标血管,设强化阈值为50HU,先注射对比剂20m1,测得目标血管的时间一密度曲线,分别获得HA—PV两期的扫描延迟时间,评价两种方法所得CTA图像质量,结果并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A组:HA血管成像期,图像质量优34例(58%)、良17例(29%)、差8例(13%);PV血管成像期,图像质量优23例(39%)、良27例(46%)、差9例(15%)。B组,图像质量优128例(100%)、良0例(0%)、差0例(0%);PV血管成像期,图像质量优96例(75%)、良28例(22%)、差4例(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97、9.18,P值均〈0.05)。结论运用testbolus技术能准确地测得肝脏目标血管的时间一密度曲线,根据这一标准设定扫描延迟时间,能得到优质的CTA图像,有利于多层螺旋CT取得更好的肝脏三维血管重组图像。
方红宋云龙毕永民王东时惠平张挽时祝红线杨桦纪旭东樊红霞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肝动脉门静脉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不同注射部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比剂不同注射部位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头颈部血管成像患者167例,以5 ml/s的速度注射10 ml对比剂做test扫描,测得峰值时间后+1 s为延迟时间,以同样速度注射40 ml对比剂,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位置向上至头顶部,79例和88例分别采用左侧和右侧上肢静脉注射对比剂,对比分析2组图像质量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有无对比剂残留及影响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三维重建的明显差异。结果:75%头颈血管造影颈总动脉延迟时间分布在16-22 s;60%图像质量达到优级左侧延迟时间需在23 s以上,右侧在18 s以上;左、右臂注射对比剂CT成像质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臂注射时图像质量优于左臂注射。结论:采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对比剂可以有效避免对比剂残留产生的伪影,提高了头颈部血管成像图像质量。
方红孟利民王萍樊红霞孙静蒋瑞静王春艳马芳芳
关键词:体层摄影技术血管造影术
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减少肺动脉CT血管成像造影剂剂量及浓度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中降低对比剂剂量及浓度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可疑诊断肺栓塞需肺动脉CT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采用智能对比剂追踪法。个体化组30例,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收集各个动脉段的评价CT值,对所有图像采用优化的5分法进行比较。结果个体化组使用的平均对比剂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组(41.8 ml vs.80ml,P=0.021)。个体化组肺动脉主干(361.0±18.1 vs.344.3±19.1),肺动脉S1段(293.30±15.4 vs.269.88±17.5)及S10段(306.40±14.3 vs.282.5±20.3)的平均增强CT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体化组升主动脉的平均增强CT值明显低于常规组(169.10±32.1 vs.92.90±31.9,P=0.04)。图像5分法评分盲法评价的总体结果在常规组与个体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体化组的5级图像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70%vs.43.3%)。结论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可以使用低剂量低浓度的对比剂获得不劣于传统智能对比剂追踪技术的高质量肺动脉CTA图像。
樊红霞李相生毕永民方红宋云龙王萍龚万沣张秀兰张挽时
关键词: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对比剂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21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年龄、性别、24 h平均血压和血糖、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左室肥厚组的24 h收缩压变异性(16.8±1.9 vs 14.3±2.3),白昼(14.9±2.5 vs 13.8±2.4)和夜间(10.8±3.7 vs 9.7±2.9)收缩压变异性均显著大于无左室肥厚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波动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可能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不良心血管事件。
王春生樊红霞李永贤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左室肥厚
多层螺旋CT不同延迟技术的血管成像的比较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团注(Bolus)技术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最佳延迟时间设定中的作用和意义。材料和方法:随机选取患者326例分三组进行比较,第一组87例采取经验值设定延迟时间;第二组109例运用智能跟踪技术启动扫描;第三组130例采取TestBolus技术,根据测得目标血管的时间-密度曲线设定延迟时间。结果:第一组图像质量优22例、良38例、差27例;第二组图像质量优62例、良44例、差3例;第三组图像质量优120例、良8例、差2例;TestBolus技术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经验值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智能组,腹主A组无显著差异(P>0.05),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用Test团注测试扫描技术设定延迟时间能得到优质的CTA原始图像,有利于多层螺旋CT取得更好的三维血管重建图像。
方红宋云龙张挽时毕永民纪旭东祝红线杨桦樊红霞王萍田雨
关键词:CT血管造影术延迟时间
磁共振增强静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方法的探讨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静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的方法,减小局部出血或皮下淤血的范围。方法观察组405例用自制梭形盐袋加压止血,对照组395例用棉棒加压止血。观察两组皮肤瘀斑、皮下血肿情况。结果观察组皮肤瘀斑3例、无皮下血肿现象,有效率99.26%;对照组皮肤瘀斑29例、皮下血肿14例,有效率89.2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采用自制梭形盐袋加压止血能有效地减少出血或皮下瘀血情况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是磁共振增强检查中一种理想的止血方法。
方红宋云龙樊红霞祝红线王萍田雨梁鹏侯中会
关键词:磁共振拔针止血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