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佩娟

作品数:15 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坛紫菜
  • 14篇紫菜
  • 9篇品系
  • 5篇性状
  • 5篇选育
  • 5篇经济性状
  • 4篇杂交
  • 2篇低盐
  • 2篇新品系
  • 2篇育种
  • 2篇藻胆蛋白
  • 2篇色素突变体
  • 2篇生长性状
  • 2篇突变体
  • 2篇品系间杂交
  • 2篇嵌合
  • 2篇嵌合体
  • 2篇冷藏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基因

机构

  • 15篇集美大学

作者

  • 15篇柳佩娟
  • 13篇陈昌生
  • 13篇徐燕
  • 13篇纪德华
  • 13篇谢潮添
  • 12篇王凤霞
  • 9篇梁艳
  • 7篇史修周
  • 2篇翁琳
  • 1篇关瑞章
  • 1篇郭松林
  • 1篇储修好
  • 1篇姚少铃
  • 1篇王玉中

传媒

  • 5篇集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2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重PCR法快速检测欧鳗鲡嗜水气单胞菌被引量:20
2007年
采用已知的嗜水气单胞菌编码溶血素(Hemolysin)和外膜蛋白(Ompts)的基因序列为目的基因,依据其保守序列设计两对相应引物,用双重PCR方法检测了32株从发病欧鳗鲡分离的细菌,将检测结果与试剂盒快速生化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以嗜水气单胞菌为阳性对照,以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鳗弧菌、溶壁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阴性对照检测了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与外膜蛋白基因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被检测的32株欧鳗鲡致病菌中,检测到的4株既有溶血素基因又有外膜蛋白基因的细菌,其生化鉴定结果全部为嗜水气单胞菌,而仅具有外膜蛋白基因的13株细菌中只有5株生化鉴定结果为嗜水气单胞菌.证明双重PCR法可用于快速检测部分嗜水气单胞菌.
郭松林关瑞章柳佩娟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外膜蛋白基因PCR检测生化鉴定
野生型与红色型坛紫菜杂交嵌合体及选育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的红色型为父本,野生型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了不同色泽嵌合和不同嵌合方式的突变体;从中挑选出4株典型的嵌合体进行单株培养,并通过体细胞酶解,获得完整的单色突变体,然后对这些藻体进行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的比较,其结果如下:(1)杂交嵌合体的类型:红色和绿色嵌合、红色和褐黄色嵌合、翠绿色和野生色嵌合、红色和橘黄色嵌合;(2)嵌合的方式:斑点状嵌合、条状嵌合、线状嵌合、“V”字型嵌合和片状嵌合等;(3)各单色突变体的生长差异显著,红色突变体的藻体长度和鲜重增长较快,3~4 cm的幼苗在实验室培养11~15 d,日增长量为8.5~9.6 cm/d,日增重(鲜重)为0.120~0.128 g/d,明显高于其他突变体,具有较好的杂交优势和生产应用前景;(4)在高温26~31℃培养各单色突变体,耐高温能力较强的是红色突变体和绿色突变体,两者在29℃时培养10 d和30℃时培养6~7 d时,叶片出现点状腐烂,但整株藻体仍完整;褐绿色突变体和传统栽培对照组的藻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差,在26℃培养6 d以上就完全腐烂.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坛紫菜杂交嵌合体生物学研究以及杂交优势品系的选育提供科学参考.
陈昌生王凤霞徐燕纪德华谢潮添柳佩娟梁艳
关键词:坛紫菜杂交嵌合体经济性状选育
坛紫菜杂交品系优势的初步评价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坛紫菜诱变选育品系和野生选育品系间杂交,筛选出了4个经济性状优良的杂交品系(Ⅱ、Ⅲ、Ⅳ和Ⅴ);杂交品系的子代表现出较大的杂交优势,既具有亲本优势,又具有超亲优势;品系Ⅱ、Ⅲ、Ⅳ和Ⅴ的3~5cm幼苗经过10d培育,平均日增重量的超标优势分别达12.35%、139.78%、107.57%和173.52%;杂种优势指数达99.83%、213.07%、184.44%和243.05%;品系Ⅱ耐高温能力较强,在29℃水温中可正常生存10d以上;品系Ⅲ在4个杂交品系中生长最快,培育20d时藻体的平均长度是父本的1.29倍,总藻胆蛋白含量最高,达(103.83±0.49)mg/g干品;品系Ⅳ和Ⅴ藻体宽而薄,不易腐烂和老化,其中品系Ⅳ叶绿素含量高达(9.79±0.48)mg/g干品,比母本高46.21;从杂交品系的性状稳定性来看,品系Ⅱ的F2和F3叶状体长度生长相对稳定,品系Ⅲ的F3叶状体经过选育后,生长性能比F2叶状体更加突出。和F2叶状体相比,品系Ⅳ的F3各项指标表现出较大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坛紫菜杂交育种的应用积累了有用资料。
徐燕陈昌生谢潮添纪德华梁艳柳佩娟王凤霞史修周
关键词:坛紫菜杂交新品系
坛紫菜耐低氮磷品系选育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在含氮量仅为海区的1/100、含磷量仅为海区的1/15的低氮、磷环境下,对人工选育和建立纯系的坛紫菜褐绿色、红棕色品系3代叶状体(F1、F2、F3)的耐受力情况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发现2个品系的藻体均具有极强的耐低氮、磷能力:1)褐绿色藻体在低氮、磷环境下培养21d才停止生长,叶片无成熟现象,仅轻微的腐烂和萎缩.3~4cm长的藻体培养7~9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是对照组的4.73倍,鲜重日增重率是对照组的5.29倍;培养18~21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为(0.86±0.27)cm,鲜重日增重率为(5.32±0.21)%.褐绿色品系F3代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长28.7cm.2)红棕色藻体在相同条件下培养15d后停止生长,叶片无成熟、腐烂和萎缩,3代叶状体在低氮、磷甚至无氮、磷环境下的耐受力和生长状况均比较稳定且有所提高,遗传性状比较稳定.3~4cm长的红棕色藻体在低氮、磷环境下培养7~9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是对照组的4.95倍,鲜重日增重率是对照组的3.58倍;培养13~15d时藻体的长度日生长量为(1.92±0.53)cm,鲜重日增重率为(13.61±0.46)%.F3代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长23.16cm.3)通过选育可以看出褐绿色品系比较耐低氮、磷,该品系可以较好地解决养殖过程中低氮、磷环境对于紫菜养殖所造成的危害,缓解由于养殖密度过大而造成的病害发生和减产、减收现象.
柳佩娟纪德华谢潮添徐燕陈昌生史修周梁艳王凤霞
关键词:坛紫菜耐受力品系选育
坛紫菜不同色素突变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初步探讨了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褐色、褐绿色、翠绿色、红棕色、棕褐色、桔红色和紫色7种色素突变体的子一代叶状体形态特征、生长及4种主要色素含量的变化。3~4cm长的不同色泽幼苗经20d培养后的结果显示:(1)各色素突变体从长度、宽度、鲜重量和细胞厚度方面较野生坛紫菜均具有显著优势;在培养时间内,各色素突变体的长度日增长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坛紫菜;褐绿色、棕褐色和红棕色突变体在鲜重日增重率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第11~15天所有色素突变体的平均日增重率均高于野生型;(2)红棕色、棕褐色和紫色突变体的总藻胆蛋白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紫色突变体的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均为最高,其中藻红蛋白、别藻蓝蛋白含量为野生型的3倍。叶绿素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坛紫菜的不同色素突变体进行种质改良奠定了良好基础。
柳佩娟谢潮添陈昌生纪德华徐燕史修周梁艳王凤霞
关键词:坛紫菜色素突变体藻胆蛋白
坛紫菜耐低盐品系的选育及经济性状的比较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栽培品种,其产量占全国紫菜总量的75%,经济价值高。近几年,坛紫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随之出现了台架密、网帘密、附苗密等现象。本文通过对3种不同色泽坛紫菜在...
陈昌生纪德华谢潮添柳佩娟徐燕史修周王凤霞梁艳
关键词:坛紫菜经济性状栽培品种生长性状
文献传递
不同色泽坛紫菜的生长性状及选育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棕褐色、褐色、褐绿色、翠绿色、红棕色、桔红色、紫色7种色泽坛紫菜在适宜环境、高盐环境、低盐环境、高温环境、低氮(N)磷(P)环境中的生长发育及人工选育新品系进行研究,获得了生长迅速、抗高温、抗低盐、抗低N、P的...
柳佩娟
关键词:坛紫菜盐度选育SRAP
文献传递
坛紫菜耐低盐品系的选育及经济性状的比较被引量:9
2009年
对人工选育的褐绿色、翠绿色、红棕色坛紫菜F1、F2、F3代叶状体在低盐(盐度为15、10)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和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种色泽坛紫菜在盐度为15、10的条件下培养20d,均无成熟、腐烂现象发生,藻体长度增长、鲜重增长和总藻胆蛋白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坛紫菜(对照组).红棕色F。代叶状体与褐绿色、翠绿色藻体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耐低盐能力;通过体细胞克隆和单性生殖获得的红棕色F2、F3代叶状体,在盐度为15、10的条件下,长度增长和鲜重增长较F1代叶状体稳定;红棕色R代叶状体,在盐度为5的条件下培养20d,藻体色泽鲜艳,无成熟、腐烂现象发生,生长良好;3~4cm长的红棕色F1代叶状体,在盐度为5的低盐环境中培养20d后,平均长度为(46.66±8.68)cm,比对照组长11.89cm,总藻胆蛋白质量比(干品)达(76.52±3.80)mg·g^-1.由此可见,在盐度为10左右生长良好、性状稳定的耐低盐品系,可为坛紫菜向河口区或低盐水域扩大栽培提供有用的种质.
陈昌生纪德华谢潮添柳佩娟徐燕史修周王凤霞梁艳
关键词:坛紫菜低盐品系
野生坛紫菜的选育及经济性状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从福建平潭岛不同生境采集的野生坛紫菜,经过2~3a的筛选和培育获得野生品系b,c和d,通过体细胞酶解和自繁,获得丝状体和叶状体。实验结果表明:(1)野生选育品系b,c,d生长较快,日生长达3.25~3.75cm/d,未选育的品系a日生长为2.12cm/d,传统的养殖品种生长速度慢,日生长仅有1.37cm/d;(2)选育的品系b对高温具有明显的耐受性,在高温30℃培养10d,日平均增重率达4.34%,而对照组在水温27℃时培养5d以上,藻体就开始腐烂;(3)品系b耐低氮、磷能力较强,在低氮、磷培养条件下,第9天色泽变为浅黄色,但没有腐烂死亡,此时将藻体移至含有氮、磷的正常培养液下培养3d,藻体就可恢复正常,对照组的藻体在相同条件下,第6天藻体中部就开始糜烂,第9天叶片就有2/3溃烂;(4)在品质方面,品系b的总藻胆蛋白含量高达98.89mg/g,对照组的总藻胆蛋白含量仅有50.04mg/g;本研究结果可为坛紫菜的遗传改良、野生品系选育及利用奠定基础。
纪德华谢潮添陈昌生姚少铃徐燕柳佩娟梁艳王凤霞
关键词:坛紫菜野生型选育品系经济性状
坛紫菜诱变育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近十几年来,坛紫菜品种退化、产量降低、质量下降,本实验通过诱变处理,筛选和培育优质高产的坛紫菜新品系。坛紫菜野生丝状体经一定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子代叶状体发生了变异,经大量培养后筛选出紫色突变体(3号工)和经济性状优良的个体(7号Ⅰ和7号Ⅱ),通过体细胞酶解和单克隆技术快速获得诱变选育纯系,并对其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特征:①7号Ⅰ:叶片宽[(2.99±0.61)cm]、生长快(30cm以上的藻体长度平均日增长量可达6.51cm,比对照组快55.3%)、耐高温(29℃正常生长,比对照组高2℃以上)、总藻胆蛋白含量高(104.86mg·g^-1干品,比对照组高39.0%);②7号Ⅱ:藻体窄、生长快(30cm以上的藻体长度平均日增长量可达4.26cm,比对照组快58.7%)、叶片薄(藻体中部厚度仅为22.5~27.5μm,比对照组薄29.6%)、总藻胆蛋白含量高达104.24mg·g^-1干品,比对照组高39.4%);③3号工:藻体紫色,叶片薄,藻体中部厚25.0~32.5μm;④7号Ⅰ和7号Ⅱ在生产上应用,产量分别达309.6kg·666.6m^-2和291.5kg·666.6m^-2,比对照组高37%和29%。
陈昌生徐燕谢潮添纪德华柳佩娟梁艳王凤霞史修周
关键词:坛紫菜诱变育种新品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