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原位癌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的预后荟萃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系统性评价伴原位癌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肿瘤学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PRISMA原则由2名独立研究员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伴原位癌与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患者肿瘤生存结局方面的研究,并且手工检索与之相关的所有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检索语种为英文和中文。英文检索词为upper urinary tract tumor、renal pelvis、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concomitant carcinoma in situ、prognosis、survival,中文检索词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肾盂癌、伴原位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采用QUIPS文献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质量学评价,并使用Stata 12.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相关文献,发表时间2012—2019年。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共11131例,其中伴原位癌患者1774例,阳性率为15.9%。伴原位癌患者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HR=1.10,95%CI 1.05~1.16,P<0.001]、无复发生存率[HR=1.15,95%CI 1.09~1.21,P<0.001]和总体生存率[HR=1.10,95%CI 1.03~1.17,P=0.003]均低于不伴原位癌患者。Begg's发表偏倚分析显示在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822)、无复发生存率(P=0.348)、总体生存率(P=0.452)方面均无显著的发表偏倚。结论伴原位癌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的临床预后较差。伴原位癌可作为此类患者术后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子。 张立进 查振雷 赵虎 袁军 郭鹏 冯烨军 吴斌关键词:泌尿系疾病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生存预后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肾结石23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合并肾结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明确诊断为PHPT合并肾结石的23例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23例患者行甲状旁腺手术前均行颈部彩色超声、CT及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定位诊断,先后行手术处理甲状旁腺疾病及肾结石,术前3d及术后7d分别测定静脉血钙、血磷和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浓度,24 h尿钙浓度.结果 23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5例,结石直径2.1~4.0 cm,平均(3.2±0.7) cm.术后血清钙浓度下降[术前(3.31±0.39) mmol/L,术后(2.12±0.18) mmol/L,t=11.26,P<0.01]、血清磷浓度升高[术前(0.70±0.09) mmol/L,术后(1.21±0.21) mmol/L,t=10.53,P<0.01]、甲状旁腺激素(iPTH)下降[术前(28.8±10.0)pmol/L,术后(3.6 ±2.6)pmol/L,t=12.83,P<0.01],24 h尿钙水平降低[术前(7.2±3.1) mmol/d,术后(3.6±2.5) mmol/d,t=8.81,P<0.01].iPTH与血钙浓度呈正相关(r=0.59,P<0.01).20例患者术后病理为腺瘤,其中单发腺瘤18例,多发腺瘤2例;另3例术后病理为甲状旁腺增生.随访过程中,8例患者结石复发,3例行手术治疗结石,其中7例甲状旁腺正常,1例因发现腺瘤复发而再次手术.结论 成功治疗PHPT能有效降低肾结石的复发率,早期诊断及治疗PHPT能最大限度降低结石的复发并保护肾脏功能. 查振雷 屈峰 连惠波 张古田 甘卫东 李笑弓 兰厚金 郭宏骞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 肾结石 前列腺癌三维放疗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Meta分析三维放疗对前列腺癌疗效。方法 在2名独立研究员制定相关文献的检索策略以及纳入、剔除标准后,通过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三维放疗前列腺癌有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开始建库至2017年2月,限定语种为英文与中文。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 根据严格的检索策略及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5篇相关临床研究,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相关患者4608例,其中IMRT组2229例,3DCRT组2379例。IMRT与3DCRT组在泌尿系早晚期损伤上相近(OR=0.77,95%CI为0.43~1.40,P=0.390;OR=0.75,95%CI为0.55~1.04,P=0.080);肠道早、晚期损伤IMRT比3DCRT组少(OR=0.47,95%CI为0.27~0.82,P=0.008;OR=0.52,95%CI为0.35~0.78,P=0.001);无生化复发生存率IMRT比3DCRT组高(OR=1.87,95%CI:1.51~2.32,P=0.000)。结论 IMRT相比3DCRT在治疗前列腺癌过程中对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最为明显,同时无生化复发生存率也相对较高。 张立进 吴斌 于波 沙莎 王彩萍 袁军 查振雷 赵虎关键词:META分析 微血管侵犯预测非转移性肾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系统性评价微血管侵犯(MVI)预测手术治疗后非转移性肾癌(nmRCC)患者远期生存预后的作用。
方法制定严格的文献检索流程及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独立研究员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中国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有关MVI与nmRCC手术治疗后生存转归方面的研究,检索时限设置为从建库开始至2018年5月,检索语种为英文及中文。采用NOS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质量学评价,并采用Stata 12.0和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最终共纳入25篇临床研究,发表时间为2004—2018年,共6 741例nmRCC患者,其中发生MVI者1 768例(26.2%)。Meta分析结果显示MVI阳性的nmRCC患者术后有较低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HR=1.51,95%CI 1.41~1.62,P〈0.001]、无复发生存率[HR=1.47,95%CI 1.26~1.71,P〈0.001]及总体生存率[HR =1.37,95%CI 1.19~1.57,P〈0.001]。同时,Egger′s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MVI在肿瘤特异性生存率(t=1.43 ,P=0.176)、无复发生存率(t=1.21 ,P=0.253)及总体生存率(t=0.37,P=0.725)方面均无显著的发表偏倚。
结论MVI与nmRCC患者术后的远期生存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价此类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 张立进 吴斌 查振雷 赵虎 冯烨军 袁军关键词:非转移性 生存预后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皮质腺瘤库欣综合征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肾上腺皮质腺瘤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皮质腺瘤库欣综合征患者24例,共24个肿瘤。平均肿瘤直径(2.1±0.7)(1.1—3.9)cm。采用CT实时扫描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后1周复查增强CT扫描,肿瘤病灶无强化定义为消融成功。术后随访血清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症状改善定义为临床治愈。射频消融术后肿瘤病灶穿刺活检取病理明确诊断。结果2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术中患者出现血压波动,未发生高血压危象,6例术后出现腰部轻微疼痛。术后1周CT增强扫描显示24个肿瘤完全消融。24例平均随访18(3—36)个月,血清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库欣综合征相关症状也逐渐改善,随访过程中未见肿瘤复发。病理活检结果均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RFA治疗具有库欣综合征的肾上腺皮质腺瘤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屈峰 查振雷 周科峰 连惠波 张古田 汪维 兰厚金 甘卫东 郭宏骞关键词:肾上腺腺瘤 皮质腺瘤 射频消融 CT引导 库欣综合征 原发性腹膜后滑膜肉瘤合并妊娠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特点及治疗,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原发性腹膜后滑膜肉瘤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彩超发现腹膜后巨大混杂回声团块时合并妊娠7个月,3个月后剖宫产分娩一健康女婴后予以手术,术前MRI示长T1长T2混杂信号影,大小约16cm×15cm,予行根治性切除术。病理肉眼观示肾脏包膜完整,肾脏及肾上腺被肿瘤包绕,镜下所见为梭形细胞瘤样增生伴黏液变性,免疫组化示WT1、CD56、CD57、CD99、Bc12阳性,分子病理检测到t(18q;v)SYT易位遗传学异常,诊断为原发性腹膜后滑膜肉瘤。术后行TOMO刀放疗及MAID方案化疗,每3个月复查CT,术后随访18个月,尚未见明确复发。结论:原发性腹膜后滑膜肉瘤是非常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容易复发转移,预后差,生存期短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根治性切除并结合放化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期。 查振雷 屈峰 郑金榆 连惠波 甘卫东 张古田 兰厚金 郭宏骞关键词:妊娠 分析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后尿流动力学参数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尿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简单随机选择100例进行分组治疗,依据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实施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尿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8,P>0.05)。术后观察组IPSS评分为(7.5±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1,P<0.05)。对比两组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5.1±0.3)d、(7.2±0.6)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8、13.728,P<0.05)。观察组术后最大尿流率为(18.5±3.1)mL/s、膀胱残余尿量为(17.5±2.4)mL,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6、12.063,P<0.05)。结论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可达到良好疗效,利于患者康复,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参数,改善患者的前列腺功能。 赵虎 吴斌 李文军 江岳方 查振雷 姜彬 张立进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 临床疗效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冷冻消融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007-06-01-2011-12-3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冷冻消融联合多西紫杉醇+泼尼松3周标准方案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17例。以PSA缓解,前列腺MR及ECT骨扫描作为评定指标,疗效评价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病情恶化(PD)。不良反应选择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呕吐作为评估。结果:17例患者经过18~6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冷冻手术时间(102±43)min,均未输血及术中并发症。其中29.4%(5/17)CR,47.1%(8/17)PR,17.6%(3/17)SD,5.9%(1/17)PD。CR+PR患者的PSA进展时间为18~112周,中位进展时间为54.2周。中位生存期>14个月。PSA无进展生存率为94.1%。合并骨痛患者11例,经治疗后72.7%(8/11)骨痛缓解,27.3%(3/11)骨痛稳定。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冷冻消融联合标准多西紫杉醇+泼尼松标准方案化疗治疗CRPC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屈峰 燕翔 查振雷 连惠波 郭宏骞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冷冻疗法 紫杉酚 淋巴血管侵犯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相关临床预后意义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系统性评价淋巴血管侵犯在预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临床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淋巴血管侵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预后分析研究,检索时限设置为建库开始至2017年5月,检索语种为英文及中文。采用NOS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质量学评价,并采用Rev Man 5.3与Stata 12.0软件对淋巴血管侵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临床预后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8篇相关临床队列研究,发表时间2008—2017年。相关膀胱癌患者共12 354例,其中有淋巴血管侵犯者4 272例,占34.6%。Meta分析结果显示,淋巴血管阳性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在总体生存率(HR=1.26,95%CI 1.16~1.38,P〈0.001)、无复发生存率(HR=1.27,95%CI 1.06~1.52 ,P〈0.001)、肿瘤特异性生存率(HR=1.30,95%CI 1.18~1.42,P〈0.001)3个方面均低于淋巴血管阴性的患者。Egger′s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淋巴血管侵犯在总体生存率(P=0.636)、无复发生存率(P=0.077)、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342)方面均无显著的发表偏倚。结论淋巴血管侵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价此类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但相关结论仍需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张立进 查振雷 赵虎 袁军 姜彬 杨伟 陈晓华 吴斌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生存预后 靶向融合穿刺与系统性穿刺在前列腺癌临床诊断方面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系统性比较分析靶向融合穿刺与系统性穿刺在前列腺癌临床诊断方面的差异。方法人工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靶向融合穿刺与系统性穿刺在前列腺癌检出率方面的对比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至2016年10月,分别由2名评价员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同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两种穿刺方式对前列腺癌检出率进行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临床研究,相关患者5 337例,其中靶向融合穿刺2 667例,系统性穿刺2 67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靶向融合穿刺的前列腺癌总体检出率显著高于系统性穿刺(OR=1.16,95% CI 1.04~1.30,P=0.007)。我们以Gleason评分7分为界,分别对两种穿刺方式对不同危险等级的前列腺癌检出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Gleason≥7分的中高危前列腺癌中,靶向融合穿刺较系统性穿刺在检出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OR=1.37,95% CI 1.19~1.58,P〈0.05)。而在Gleason评分〈7的低危前列腺癌中,靶向融合穿刺较系统性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表现较差(OR=0.76,95% CI 0.65~0.89,P〈0.05)。结论靶向融合穿刺在前列腺癌总体检出率及Gleason≥7分的中高危前列腺癌检出率方面显著优于系统性穿刺,而在Gleason〈7分的低危前列腺癌中系统性穿刺则表现较好。 张立进 吴斌 查振雷 赵虎 杨伟 陈晓华 姜彬 江岳方 殷金龙关键词:前列腺癌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