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晴帆
作品数:
2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更多>>
合作作者
解玉峰
南京大学文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2篇
文学
主题
1篇
元剧
1篇
元曲
1篇
元杂剧
1篇
杂剧
1篇
折子戏
1篇
小戏
1篇
民间小戏
1篇
个案
1篇
《思凡》
1篇
宾白
机构
2篇
南京大学
作者
2篇
杨晴帆
1篇
解玉峰
传媒
1篇
江汉大学学报...
年份
1篇
2007
1篇
2006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论元剧宾白之作者
被引量:4
2006年
近代自王国维以来,论者多认为元剧曲、白皆应出自作家之手。但元剧宾白在许多方面都明显留下了杂剧艺人加工、创造的痕迹。这包括元剧频繁出现的陈词套语、相对独立的大段韵白、相对独立的表演片段以及相互因袭的情节关目等诸多方面。元曲作家为杂剧制曲时,也可能会兼作一些宾白,但作家之白未必(也不必)完整无缺,即使“全宾”也未必完全适于场上,杂剧搬演时仍有赖伶人按场上一般套路加以编改。故《元曲选》等现存明本杂剧完整无缺的宾白,应主要出自杂剧艺人。
杨晴帆
解玉峰
关键词:
元杂剧
元曲
宾白
从民间小戏到经典折子戏——以《思凡》为个案的研究
中国戏剧的历史源远流长,折子戏是戏剧艺术真正走向成熟的主要标志。探究折子戏的形成方式对于深入理解折子戏是颇有意义的话题。本文以《思凡》为个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读、梳理,寻绎和分析了其从民间小戏上升到折子戏的过程及一般规...
杨晴帆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