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广坤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罗哌卡因
  • 1篇休克
  • 1篇序贯法
  • 1篇血气
  • 1篇血气分析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血症
  • 1篇液动
  • 1篇躁动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果
  • 1篇瑞芬太尼
  • 1篇伤害性
  • 1篇神经阻滞
  • 1篇手术
  • 1篇苏醒
  • 1篇酸血症
  • 1篇器官
  • 1篇器官组织

机构

  • 6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杨广坤
  • 5篇罗富荣
  • 4篇廖荣宗
  • 3篇彭德良
  • 2篇彭健泓
  • 2篇李振威
  • 1篇李凤仙
  • 1篇区锦燕
  • 1篇游玉媛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光棒引导气管内插管在不稳定型颈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光棒引导与传统喉镜气管插管在不稳定型颈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不稳定型颈椎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光棒引导组和传统喉镜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总成功率,入室安静后(T0)、诱导后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变化和插管时气道并发症。结果两组间插管时间(光棒组29.63±11.04s vs.喉镜组62.41±19.49 s)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插管总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305)。光棒组T2、T3时刻SBP、DBP、HR、NE、E和ATⅡ均低于喉镜组(P<0.001)。光棒组气道并发症低于喉镜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棒引导气管插管较传统喉镜气管内插管插管时间短,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影响较轻。
杨广坤廖荣宗罗富荣
关键词:光棒气管插管
应用序贯法研究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有效剂量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确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方法选择拟行外踝关节或跟骨手术患者45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30 m L,若完全阻滞,则下一例减少3 m L;若不完全阻滞,则下一例增加3 m L。注射后在30 min内每5 min评估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ED50和ED95。结果 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概率单位模型为Probit(P)=-1.877+1.184(ln剂量),ED50和ED95分别为4.88 m L和19.56 m L。胫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全例数为30例,占66.7%;腓总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全例数为39例,占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胫神经的运动阻滞完全例数为32例,占71.1%;腓总神经的运动阻滞完全例数为39例,占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9,P=0.071)。结论应用序贯法研究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的ED50和ED95分别为4.88 m L和19.56 m L,在外踝关节或跟骨手术中具有较好临床应用效果。
杨广坤彭德良廖荣宗罗富荣李凤仙
关键词:超声检查坐骨神经阻滞罗哌卡因半数有效剂量
腹腔镜手术并发高碳酸血症对机体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腹腔镜手术一般采用二氧化碳(CO2)充气,因此常并发高碳酸血症,对机体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不同学科及各个部位的腔镜手术的推广,高碳酸血症引起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也不断被深入研究。
杨广坤
关键词:高碳酸血症腹腔镜手术机体影响并发病理生理变化器官组织
右美托咪定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后躁动的镇静作用探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腹症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于我院治疗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拔管前后的RSS评分、RS评分及OA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苏醒与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RSS评分各时刻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RS及OAAS评分各时刻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在延长苏醒与拔管时间的前提下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镇静作用显著。
杨广坤彭健泓李振威
预防性处理骨水泥反应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参数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预防性处理骨水泥反应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成年患者80例,年龄52~83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4组:Ⅰ组(预防用药+髓腔排气),Ⅱ组(预防用药+无髓腔排气),Ⅲ组(无预防用药+髓腔排气),Ⅳ组(无预防用药+无髓腔排气),每组20例,其中预防用药是在骨水泥灌注前5min开始静脉输注多巴胺5~10μg/kg·min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髓腔排气是在骨水泥灌注时在股骨髓腔内放置排气管,4组均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施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麻醉后10min、骨水泥灌注前、灌注即刻、灌注后3、5和10min的MAP、HR、CVP,并于骨水泥灌注前、灌注即刻、灌注后5min、灌注后10min测定血气参数。结果①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5min4组MAP均下降(P<0.05),麻醉后10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骨水泥灌注前及Ⅰ组和Ⅱ组相同时点的MAP比较,Ⅲ组和Ⅳ组在灌注即刻、灌注后3、5和10minMAP均显著下降(P<0.01)。②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Ⅲ组和Ⅳ组在灌注即刻、灌注后3、5minHR均加快(P<0.05)。③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在灌注即刻Ⅲ组和Ⅳ组CVP下降,Ⅳ组CVP比Ⅰ组和Ⅱ组下降(P<0.05)。④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各组在灌注即刻PaO2均下降,在灌注后5minⅡ组和Ⅳ组PaO2仍下降;与Ⅰ、Ⅲ组比较,Ⅱ、Ⅳ组在灌注即刻、灌注后5minPaO2均下降(P<0.05或P<0.01);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Ⅱ组和Ⅳ组在灌注即刻PaCO2均升高,但都在正常生理范围内(P<0.05)。结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骨水泥灌注前预防性输注多巴胺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并在骨水泥灌注时施行髓腔排气可降低骨水泥反应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参数的影响。
游玉媛区锦燕罗富荣杨广坤
关键词:骨水泥血液动力学血气分析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FICB对DDH手术的镇痛效果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小儿髋部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择期行单侧发育性髋脱位手术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气管插管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1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0.2%罗哌卡因1mL/kg FICB,对照组单用气管插管全麻,两组术后均行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1、2、4、8、12、24、48h的患儿哭泣、呼吸、循环、表情和睡眠疼痛行为学评分,PCIA按压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49.68±15.29μg vs 68.55±20.03μg,t=4.102,P<0.05),术后各时点CRIES疼痛行为学评分(t=3.644~21.610)及PCIA按压次数(t=3.260~31.770)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未见有呼吸抑制。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2例(6.67%),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6例(20.00%)(x~=2.308,P=0.129);观察组瘙痒发生1例(3.33%),对照组瘙痒发生4例(13.33%)(x^2=1.964,P=0.161)。结论超声引导下1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0.2%罗哌卡因1mL/kg FICB可有效缓解小儿发育性髋脱位(DDH)手术患者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镇痛效果确切持久,实施方法简便易行。
杨广坤彭德良廖荣宗罗富荣彭健泓
关键词:罗哌卡因B超引导
评价熵指数(RE/SE)监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可行性
2016年
目的: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实施静脉全麻的患者采用熵指数(RE/SE)监测伤害性刺激强度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分别给予气管插管刺激、80m A强直电刺激与切皮刺激,对比分析研究对象的状态熵(SE)、反应熵(RE)在接受刺激后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在接受气管插管刺激、80m A强直电刺激与切皮刺激后,反应熵(53.9±3.6)、(51.9±4.6)、(57.5±6.3)与刺激前(49.2±5.7)、(44.3±5.7)、(52.1±7.2)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状态熵(55.6±7.3)、(58.6±5.5)、(58.7±5.3)与刺激前(47.4±8.2)、(41.5±6.1)、(51.4±6.3)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患者实施麻醉后,接受伤害性刺激情况下,反应熵、状态熵均有升高,熵指数可以作为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反应指标。
彭德良罗富荣廖荣宗李振威杨广坤
关键词: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