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为之虏”析疑
- 2015年
-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范增所说的“吾属今为之虏矣”一句,教材无注,可资利用的教学参考资料(包括高校古代汉语教材)有的将“为之虏”译作“成为他的俘虏”,有的则译作“被他俘虏”。“为之虏”究竟该如何理解,不少教师存有困惑。
- 杨华
- 关键词:语文学习阅读知识
- 说“刬”、“刬地(的)”
- 2010年
- 本文从现代方言和古汉语词语互证的角度,对现代四川方言中的副词"刬"进行了解释,并由此分析了近代汉语中作副词的"刬"、"刬地(的)"的意义和用法。
- 查中林杨华
- 关键词:方言词语文献语言
- 《华阳国志译注》误释示例
- 2013年
- 《华阳国志译注》为今人阅读理解西晋地方志《华阳国志》提供了一个比较简易的本子,但书中的注释时有失误,本文选取了其中的十条进行讨论。
- 杨华
- 关键词:注释
- 《华阳国志译注》“原文”移录失误例析
- 2013年
- 《华阳国志译注》“原文”部分主要依据任乃强先生的《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但在移录过程中存在不少失误,包括文字的讹、脱、衍、倒、移.以及增删符号的误录、误用等情况。
- 杨华
- 《孙子兵法》“以卒待之”考辨被引量:1
- 2012年
- 《孙子兵法·势篇》"以卒待之"中的"卒",既不是历来所训释的"兵卒",也不是俞樾、郭在贻、许威汉等前贤时修所认为的"诈"的误用,而是表示突然、猝然。"卒"与"诈"都有突然、猝然之义,"卒"是通语,"诈"是齐语。古书中用"卒"表示突然的例子很多。"以卒待之"强调袭击敌人的突然性,是《孙子兵法》出奇、速胜思想的反映。
- 杨华查中林
- 关键词:《孙子兵法》方言通语
- 歌词“听、读、唱”在高师普通话教学中的妙用
- 2014年
- 高师普通话教学主要围绕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用歌词的"听、读、唱"来辅助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使其普通话水平保持长期稳定。歌词的"听"与"唱"只适用于声母和韵母的训练,不适用于声调。运用这一方法要始终以普通话语音训练为核心。
- 杨华
- 关键词:歌词普通话教学
- 《辞源》等“舅母亲”条订误
- 2007年
- 《辞源》“舅母亲”条云:“母的兄弟的妻。即舅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思鲁等第四舅母亲,吴郡张建女也。’思鲁,子推子。参阅清梁章钜《称谓录》三《母之兄弟之妻》。”《称渭录》“母之兄弟之妻”下确实列有“舅母亲”一条,例证同,只是将书名省作《家训》。
- 杨华
- 关键词:《辞源》母亲订误颜氏家训颜之推梁章钜
- 《华阳国志》“参毗之礼”考
- 2014年
- 学界对《华阳国志》中"参毗之礼"的理解颇有争议,或以为参拜毗罗佛的密法仪式,或以为佛教丧葬之礼,或以为"参毗"即辅佐,"礼"为"体"之误字。佛经及大型佛教辞书中并没有"参毗"一词,而"参""毗"二字连用以表示辅佐的用例在古籍中习见,"礼""体"二字混误在文献中亦不乏其例。在对"参毗之礼"的几种解释中,刘琳先生的说法当为确诂。
- 杨华
- 关键词:《华阳国志》佛教辅佐
- 《华阳国志译注》重言词注释译文指瑕
- 2013年
- 《华阳国志译注》一书是《华阳国志》的第一个全译本,为读者了解研究当时的史实提供了方便。书中对重言词"颙颙""戋戋""哽哽""祈祈""亹亹"的注释不准确,且多与译文相矛盾。"亹亹"一词在条目设立、注音与释义上都有瑕疵。
- 杨华
- 关键词:重言词注释译文
- 关于近体诗丙种句式“拗救”问题的再认识
- 2018年
- 在近体诗丙种句式中,常见的拗救形式是,将五言的第三字改平为仄,第四字改仄为平,此时五言的第一字并非必用平声,而是平仄不拘。如果只把五言第三字改平为仄,第四字平仄不变,此时五言的第一字同样并非必用平声,而是可平可仄。对近体诗五言丙种句式来说,"四拗三救"的说法比"三拗四救"更为贴切。
- 杨华
- 关键词:近体诗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