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胃癌
  • 10篇间质
  • 10篇间质瘤
  • 8篇术后
  • 8篇胃肠
  • 6篇预后
  • 6篇胃肠道
  • 6篇胃肠道间质瘤
  • 6篇腹腔
  • 6篇肠道
  • 6篇肠道间质瘤
  • 5篇胃癌根治
  • 5篇腹腔镜
  • 4篇诊治
  • 4篇胃肠间质瘤
  • 4篇护理
  • 4篇护理体会
  • 4篇肠内
  • 3篇治疗胃癌
  • 3篇十二指肠

机构

  • 29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9篇杨伟历
  • 28篇于吉人
  • 19篇张卿
  • 14篇刘小孙
  • 11篇高原
  • 9篇沈倩云
  • 8篇寿春晖
  • 7篇邬一军
  • 7篇朱侃恺
  • 5篇牟凌骏
  • 5篇石潇潇
  • 4篇马迎春
  • 3篇陈超
  • 3篇徐雪莲
  • 2篇陈芳
  • 1篇娄域峰
  • 1篇尤启汉
  • 1篇万凯明
  • 1篇杨虹
  • 1篇沈海滨

传媒

  • 3篇2007年浙...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2014年浙...
  • 1篇浙江省第二十...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8
  • 3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在性囊性胃炎: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深在性囊性胃炎为临床上较少见的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胃粘膜下层或是固有肌层出现囊样扩张,通常胃手术后多见。目前一般认为该疾病主要病因为慢性炎症及缺血。英文文献仅报道8例无手术史的深在性囊性胃炎。本文报道2例该疾病患者并复习...
邬一军朱凯恺尤启汉高原杨伟历于吉人
十二指肠间质瘤21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000年5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2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黑便12例、贫血12例、腹痛4例、背痛3例、呕血3例,发病时间半个月
于吉人邬一军杨伟历张卿高原沈倩云牟凌骏
文献传递
胃肠间质瘤新辅助治疗意义与适应证被引量:3
2015年
新辅助治疗是胃肠间质瘤(GIST)的研究热点,其定义、适应证、意义等方面仍须进一步明确。新辅助治疗专指原发性、可切除GIST的术前治疗,适应证包括:术前估计难以达到R0切除;肿瘤体积巨大(直径>10 cm),术中易出血、破裂,可能造成医源性播散;特殊部位的肿瘤,手术易损伤重要脏器功能;肿瘤虽可切除,但估计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复发率、病死率较高;预计需要进行多脏器联合切除者。
于吉人杨伟历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新辅助治疗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研究
于吉人邬一军杨伟历张卿高原沈倩云牟凌骏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分子靶向治疗
预后营养因子与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的关系
背景:预后营养因子[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被用于反应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营养状态。本回顾性研究探究背景预后营养因子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纳入431名...
孙建益杨伟历寿春晖俞航张卿刘小孙于吉人
消化道出血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道出血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未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原发性G...
寿春晖杨伟历李之键张卿刘小孙于吉人
低复发风险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根据2008年改良NIH复发风险分级标准,探讨低复发风险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未行靶向治疗的205例低复发风险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根据本组患者肿瘤直径及核分裂象数,进一步分为:A组:核分裂象数≤2个/50HPF且肿瘤直径≤4.0cm(100例);B组:核分裂象数≤2个/50HPF且肿瘤直径〉4.0cm(49例);C组:核分裂象数〉2个/50HPF且肿瘤直径≤4.0cm(36例);D组:核分裂象数〉2个/50HPF且肿瘤直径〉4.0cm(20例)。结果本组205例低复发风险GIST患者中,肿瘤位于胃者100例(48.8%),位于十二指肠者34例(16.6%),位于小肠者64例(31.2%),位于结直肠者7例(3.4%)。中位肿瘤直径为4.0(2.1~5.0)cm,中位核分裂象数为2(0~5)个/50HPF。多因素分析提示,核分裂象数〉2个/50HPF和肿瘤直径〉4.0cm分别为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76(13~161)月,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99.0%,98.0%,94.4%和78.3%;5年RFS分别为99.0%,95.2%,94.4%和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改良NIH标准评估的低复发风险患者,核分裂象数〉2个/50HPF且肿瘤直径〉4.0cm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在治疗及临床随访中需密切关注。
王东海寿春晖杨伟历张卿高原沈倩云赵志成于吉人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复发低风险预后
80岁以上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常见护理问题,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岁及以上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根据护理资料、临床资料,分析此类病人常见的...
唐希敏马迎春徐雪莲沈明红印琴陈芳杨伟历于吉人
文献传递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伊马替尼在治疗不可切除/复发/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后辅助治疗及新辅助治疗 GIST 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免疫组化证实的 GIST 患者47例,均表达 CD117。其中不可切除/...
于吉人邬一军杨伟历张卿高原沈倩云牟凌骏
文献传递
112例胃间质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8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12 例有完整资料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分析各变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于吉人邬一军杨伟历张卿高原沈倩云牟凌骏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