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文涛

作品数:23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6篇心肌
  • 6篇血清
  • 5篇心病
  • 5篇冠心病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心肌梗死
  • 4篇脂蛋白
  • 4篇脂酶
  • 4篇磷脂酶
  • 4篇梗死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血清脑钠肽
  • 3篇血压
  • 3篇皮素
  • 3篇脑钠肽
  • 3篇内皮

机构

  • 20篇河北工程大学...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邯郸市中心医...
  • 4篇河北工程大学
  • 3篇邯郸市第一医...
  • 3篇邯郸市中西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冀中能源峰峰...

作者

  • 23篇杜文涛
  • 6篇智华
  • 6篇袁江永
  • 4篇戚国庆
  • 4篇赵兴全
  • 3篇韩巍
  • 3篇张辉
  • 3篇樊蔚
  • 3篇王友明
  • 3篇史素芳
  • 3篇白净
  • 3篇刘贵京
  • 3篇白桂芝
  • 2篇魏立业
  • 2篇夏岳
  • 1篇卢艳娥
  • 1篇李保卫
  • 1篇栗志英
  • 1篇张红艳
  • 1篇王亦文

传媒

  • 2篇临床荟萃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微创医学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清脑钠肽、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大鼠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内皮索1(endothelin-1,ET-1)和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的变化以及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80只,经麻醉后行冠状动脉结扎处理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存活的大鼠分为对照组(Sham,n=40)和心肌梗死组(AMI,n=40)。术后开始计时,分别于6h、12h、24h、3d、7d和30d抽取大鼠静脉血1mL,测定BNP、ET-1和NO水平,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2组BNP、ET-1和NO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ET-1与NO呈负相关(r=-0.948,P=0.004)。结论 AMI后出现了血清BNP、ET-1升高和NO降低的变化。为AMI后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杜文涛韩巍王丽赵兴全
关键词:心肌梗死利钠肽一氧化氮
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STEAMI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分级、心肌酶谱、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8例(95.0%)与31例(77.5%),x2=9.012,P=0.048];对照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分别为(1032.2 ±67.9)、(241.7±24.4) U/L,治疗组分别为(1230.7±78.3)、(158.8±13.6) U/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08、17.302,P值分别为0.047、0.008);治疗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1.2±7.8)%与(52.7±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47,P=0.043),治疗后治疗组无复流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3例(7.5%)与8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7,P =0.047);随访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论 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MI,可降低和改善PCI中无复流现象,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
赵兴全杜文涛袁江永智华李亚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无复流抽吸导管替罗非班
颅脑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影像学与临床表现评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闭塞性脑血管病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对闭塞性脑血管病的评估。方法分析224例因前循环狭窄或闭塞引起脑梗死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与对照组进行相关比较。数据处理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224例梗死组与非梗死组的1 0 8例患者比较,梗死组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前循环的梗死。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前循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症状不典型者有必要及早进行颅脑CT筛查或MRI检查,以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张辉周星裴献光王友明杜文涛常瑾李保卫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外膜脂肪体积及局部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心脏外膜脂肪体积(EATV)及局部的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在胸外科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13例,其中冠心病患者67例,其余46例为心脏瓣膜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双源CT检测EATV及斑块的性质,术中取心脏外膜脂肪及胸腔脂肪,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部位脂肪中局部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水平,并通过ELISA法检测局部磷脂酶A_2水平。再对血管正性重构的临床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LDL-C、吸烟人数、高血压人数、EATV、局部MMP-2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磷脂酶A2水平、血管正性重构数均明显高于瓣膜病组。再对冠心病组患者中有无血管正性重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体质量指数、高血压人数、LDL-C、EATV、纤维斑块体积及钙化斑块体积均存在差异(P<0.05)。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ATV、心外膜脂肪分泌的炎症因子、高血压是发生正性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ATV、心外膜脂肪分泌的炎症因子是发生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别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早期对心外膜脂肪体积以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控制,有助于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杜文涛白净智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酶心外膜脂肪
miRNAs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是引起人类死亡的首要疾病,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CVD中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病症之一。目前对于IHD的首要治疗方式为开通血管、恢复血流,而由此出现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严重困扰着疾病的治疗效果。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无预防MI/RI的有效策略。细胞凋亡是MI/RI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如能减轻MI/RI后细胞凋亡则可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缺血再灌注为患者带来的损伤。MicroRNAs(miRNAs/miRs)是一类短链非编码RNA,通过与mRNA的3′-UTR结合,诱导靶基因沉默,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研究发现miRNAs与包括CVD在内的众多人类疾病相关,也参与调控MI/RI后细胞凋亡,如能进一步明确其调控机制,则可能为MI/RI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本研究从miRNAs的简介、MI/RI和心肌细胞凋亡以及miRNAs在MI/RI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miRNAs对MI/RI的潜在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MI/RI的治疗提供参考借鉴。
王秀杜文涛
关键词:MICRORNAS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
拘禁球囊技术应用于真性分叉病变V-RESOLVE高危病人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通过对真性分叉病变单支架策略中分支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对比两种术式在手术即刻和近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更佳的边支保护技术,并为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积累经验。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真性分叉病变并行单支架策略病人共164例随机分为拘禁球囊技术(JBT)组和边支导丝保护技术(JWT)组,并收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PCI相关资料以及随访9~12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JBT组手术时长、射线及造影剂剂量均小于JWT组,JBT组术中胸痛、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低于JWT组;JBT组术后48 h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低于JWT组;支架后即刻和术后9~12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JBT组分支的最小管腔直径大于JWT组,最大狭窄程度小于JWT组,分支闭塞发生率低于J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支直径1.5~2.5 mm,狭窄程度50%~75%、V-RESOLVE高危的真性分叉病变中,对比JWT与JBT在保护分支方面无论是手术即刻和近远期上都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申少梦杜文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阿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EDD及血浆CRP和LDL-C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片剂口服;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C反应蛋白(CR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LVEDD和LDL-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伐他汀类药物配合传统方法治疗CHF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CRP、LVEDD和LDL-C水平,延缓心衰的发生。
白桂芝樊蔚袁江永智华杜文涛
关键词:充血性脂蛋白类LDL胆固醇
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脑钠肽、内皮素-1和左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血浆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首先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手术完成后存活下来的大鼠随机分为三个组,即心肌梗死+缬沙坦组、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使用缬沙坦对缬沙坦组大鼠进行治疗,检测1个月后大鼠体内的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内皮素-1(LVESD)浓度和心室重构(LVEDD)情况。结果:与心肌梗死组相比,缬沙坦能显著缩小心室重构指标(LAD、LVESD、LVEDD)并降低了血浆BNP、ET-1水平(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缬沙坦治疗大鼠30d,心肌梗死的大鼠的心室重构得到抑制,血浆脑钠素、内皮素-1水平也明显降低,大鼠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杜文涛刘秀平张辉白净袁江永刘贵京史素芳
关键词:内皮缩血管肽-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并发脑梗死组和并发肾损伤组患者的ACE基因型频率,统计学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肾损伤组的DD型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D型、Ⅱ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冠心病组和并发脑梗死组患者的DD、ID、Ⅱ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D型易引起肾损伤,而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发生与ACE基因型无关。
张红艳张志涛杜文涛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使用喹那普利对临床缺血事件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支架治疗后应用喹那普利对临床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择期普通支架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喹那普利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缺血事件(再狭窄、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死亡)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缺血性事件总发生率(10.6%)显著低于对照组(21.9%)(P<0.01)。结论喹那普利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缺血事件。
杜文涛戚国庆卢艳娥
关键词:喹那普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