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娟
-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房颤动电复律的相关因素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分析影响心房颤动电复律成功的因素。方法根据房颤患者62例电复律是否成功,分为复律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病和瓣膜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差异。CRP检测: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入组后第2天常规空腹抽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感CRP(hs-CRP)。结果与转复成功组比较,转复失败组年龄大(P<0.05),左心房内径大(P<0.05),并发瓣膜性病变比例高(P<0.05),房颤持续时间长(P<0.05),hs-CRP水平高(P<0.05)。经多因素分析,hs-CRP水平OR为2.1(95%CI1.4-3.2,P<0.01)、左房直径OR为1.8(95%CI1.2-2.2,P<0.01)和房颤持续时间OR为2.8(95%CI1.6-4.0,P<0.01)。结论hs-CRP、左房直径及房颤持续时间是影响房颤电复律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
- 胡小菁吕安林刁繁荣李军杰胡燕温俊娜孟晓雪宋延斌杜娟娟
- 关键词:房颤电复律C反应蛋白
- 支架内血栓的监护、预测和防治体系研究
- 2009年
- 支架内血栓是药物洗脱支架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有其一定的病理生理基础,文中详细论述了其发生、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阐明了支架内血栓的检测方法和措施,分析了支架内血栓的危险信息识别体系和临床作用,提出了支架内血栓的预测和防治方法与措施。
- 吕安林程康杜娟娟王海昌栾荣华李伟杰郭文怡李成祥赵晓梅王利邢玉杰
- 关键词:血栓
- 低频脉冲磁场对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增殖和体外血管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低频脉冲磁场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成血管能力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mT组,1.4mT组和1.8mT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频率为15Hz不同强度的方波脉冲磁场刺激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2h/d,持续刺激5d。曝磁5d后,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管状结构形成试验和3维培养检测细胞成血管能力。结果1.0mT组和1.4mT组磁场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使其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改变,DNA合成期(S期)和合成后期(G2期)细胞比例增加,1.8mT组磁场也能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但对细胞周期分布影响不明显。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迁移能力差,各强度磁场对其迁移能力也无明显影响。不同强度磁场均能够提高内皮祖细胞成血管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0±1.6)比(11.0±1.6);(19.2±1.9)比(11.0±1.6);(15.4±1.1)比(11.0±1.6),P均<0.05]。1.0mT和1.4mT磁场作用强于1.8mT磁场。结论磁场的生物学作用和磁场强度相关,1.0mT和1.4mT低频脉冲磁场促进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增殖和DNA合成并提高其成血管能力。
- 郭影李飞郭文怡赵力张荣庆杜娟娟
- 关键词:增殖迁移
- 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对糖尿病足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术后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长球囊血管成形术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40例,实验组20例,行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对照组20例行短球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采取股静脉血,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纤维蛋白肽A(FPA)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t-PA含量在术后即刻均降低,术后24h实验组的较术后即刻有明显恢复(P<0.05),且较对照组的显著(P<0.05),两组分别为(33.30±3.20)ng/ml,(31.01±0.89)ng/ml。PAI-1含量术后两组均显著升高(P<0.05),24h两组患者均显著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分别为(44.33±0.75)ng/ml,(47.86±2.52)ng/ml。FPA含量术后两组均显著升高(P<0.05),24h两组均显著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手术前、后t-PA、PAI-1、FPA含量的变化,提示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对糖尿病足治疗有效,可能降低血栓事件发生,预防术后再狭窄。
- 孟晓雪吕安林于军宋延彬温俊娜梁彦华胡艳杜娟娟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纤维蛋白肽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 微循环功能障碍或衰竭在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的推理认识被引量:3
- 2009年
- 心力衰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多种病因,但导致心力衰竭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心肌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和纤维化,病理生理变化是心脏扩大、收缩力下降、每搏量和心排血量降低。发生这些变化的基础是体循环、脏器循环和微循环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基于此理论提出临床心衰治疗模式的转变和深思,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心力衰竭疗效和改革医学教育模式。
- 吕安林张晶李飞杜娟娟赵晓梅王海昌郭文怡李伟杰栾荣华
- 关键词:微循环障碍心力衰竭发病机制
- 心肌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 2009年
- 心肌组织工程研究主要包括种子细胞的获取、支架材料的研制、工程化心肌组织的构建三部分。种子细胞的来源和种类是心肌组织工程的关键环节,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有胎幼心肌细胞、心脏自体细胞和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等。支架材料是细胞附着的基本框架和代谢场所,直接影响所构成的组织形态和功能。目前用于心肌组织工程的生物材料很多,大体上分为两类: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天然材料主要有胶原、珊瑚、氨基葡聚糖、硫酸软骨素、纤维蛋白凝胶等。合成材料较多,例如聚亚安酯、聚羟乙酸、聚乳酸、聚羟基丁酸戊酯等。体外构建由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所组成的复合体是心肌组织工程的核心。目前,心肌组织工程的体外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①直接在人工或天然材料上种植。②在可溶解的基质材料中培养。③叠加单层细胞,形成心肌样组织。心肌组织工程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 邢玉洁吕安林赵晓梅李飞王利杜娟娟
- 关键词:心肌心功能衰竭
-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新论被引量:5
- 2009年
- 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存率,目前除心脏移植外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多年来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学的一个难题。目前临床医学采用的治疗措施主要是依基因缺陷、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因素诱发的心肌变性、坏死和纤维化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功能衰竭为理论基础的发病机制学说。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这一理论可能存在与临床病理变化不一致的方面,为此我们提出扩张型心肌病的基因缺陷、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因素首先导致心脏骨架结构的损害和扩大,进而发生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和纤维化过程,最后导致心功能降低和心力衰竭。
- 吕安林张晶杜娟娟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
- 结构性与功能性治疗相结合的现代医学新理念
- 2008年
- 治疗学的进步离不开基础医学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随着对疾病认知的深入,人类治疗和祛除疾病的效果必将越来越优异。医学发展到目前的水准,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请看"结构性与功能性治疗相结合的现代医学新理念"
- 吕安林张晶李飞杜娟娟赵晓梅王海昌
- 多种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后功能性室壁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5-氮杂胞苷(5-Aza)诱导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及2种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后功能性室壁瘤的疗效。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的MSCs,及用5-Aza诱导成的心肌样细胞。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形成心肌梗死,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并筛选形成功能性室壁瘤者,分4组:A组(n=10),在室壁瘤瘤部及周边部点状注射MSCs(106~107个);B组(n=10),注射心肌样细胞(106~107个);C组(n=10),联合移植MSCs和心肌样细胞(106~107个);D组(n=10)为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术后4周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方法测定大鼠的心功能。另外,用组织学方法评价细胞移植后毛细血管密度,Masson氏三色染色法测量室壁瘤范围。结果:心脏彩超结果显示,与D组相比,A组、B组和C组的左室舒张内径、左室收缩内径均明显缩小(P<0.05),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大(P<0.05),且C组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与D组相比,A组、B组和C组的左室舒缩压差和左室正负最大变化速率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C组增高最明显(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血管计数结果显示,A组(3.452±0.168/高倍视野)和C组(3.383±0.129/高倍视野)的毛细血管密度高于D组(1.827±0.052/高倍视野)(P<0.05),B组(1.917±0.038/高倍视野)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氏三色染色法评价室壁瘤范围(%)结果显示,A组[(21.32±0.90)%]、B组[(22.14±0.74)%]和C组[(21.98±0.51)%]的室壁瘤范围小于D组[(25.70±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移植,心肌样细胞移植,及二者联合移植对大鼠室壁瘤均有修复作用,联合MSCs和心肌样细胞移植改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方面效果优于单项细胞移植。
- 杜娟娟吕安林张英梅周祥赵晓梅
- 关键词:心肌梗死间质干细胞心脏室壁瘤
- 移植心肌样细胞对心肌梗死后功能性室壁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肌内注射心肌样细胞对心肌梗死(MI)后功能性室壁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MI,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并筛选形成功能性室壁瘤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即移植组(n=10),在室壁瘤部位及周边点状注射5-氮杂胞苷(5-Az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并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心肌样细胞(10^6-10^7个);对照组(n=10):注射生理盐水。另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只开胸不做任何处理。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方法测定功能性室壁瘤大鼠的心功能,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移植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而移植组较对照组有所降低[(8.749±0.091)、(5.109±0.171)VS(9.219±0.059)mm、(5.942±0.092)mm,P〈0.05];对照组和移植组的短轴缩短率(△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移植组较对照组两者有所增高[(32.70±1.283)、(45.78±1.796)VS(22.80±0.593)%、(31.92±0.830)%,P〈0.05]。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左室舒缩压差(LVDP)和左室正负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分别为(152.9±0.669)、(4109±33.86)、(-3579±49.09),(122.5±2.639)、(3823±73.50)、(-2828±60.96)和(183.6±2.348)mmHg、(6695±80.17)mmHg/s、(-6294±71.39)mmHg/s,假手术组优于对照组和移植组(P〈0.01),移植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移植组的心肌组织中有存活的标记细胞。结论移植心肌样细胞能显著改善MI后功能性室壁瘤大鼠�
- 杜娟娟陶凌周祥张英梅邢玉洁王利赵晓梅吕安林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样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