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利平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熔覆
  • 4篇激光熔覆
  • 3篇镍基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指数
  • 2篇扫频
  • 2篇扫频源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碳化钨
  • 2篇陶瓷
  • 2篇镍基碳化钨
  • 2篇中心性
  • 2篇中心性浆液性
  • 2篇中心性浆液性...
  • 2篇网膜
  • 2篇脉络膜
  • 2篇脉络膜视网膜
  • 2篇脉络膜视网膜...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

作者

  • 8篇杜利平
  • 5篇梁二军
  • 5篇雒江涛
  • 4篇郭洪
  • 2篇晁明举
  • 2篇陈长青
  • 1篇马润香

传媒

  • 2篇应用激光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激光
  • 1篇激光技术
  • 1篇激光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02
  • 5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45<'#>/35<'#>钢的激光表面改性研究
该文从中国高功率CO<,2>激光工业应用发展水平出发,对激光宽带淬火及激光熔覆技术中涉及的工艺参数优化、熔覆层组织结构、性能及质量控制、熔覆材料体系设计等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简述了激光表面改性技...
杜利平
关键词:激光熔覆氧化物显微组织
文献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改变研究
2023年
目的定量评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初步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临床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检查65例74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51只眼,女性19例23只眼。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3个月。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名74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名50只眼,女性14名24只眼。采用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6mm×6mm。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组分区将黄斑中心凹6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mm的中心区,1~3mm的黄斑区,3~6mm的中心凹周围区。设备自带软件记录中心区、黄斑区、中心凹周围区的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CFA)、脉络膜厚度(CT)以及中心凹6mm范围内上方、题侧、下方、鼻下象限的三维CVI、CVV、CT。两组间定量资料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行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VI、CVV、CFA、CT预测CSC发生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患眼中心区、黄斑区CVI(t=3.133、4.814)、CVV(t=7.504、9.248)、CT(t=10.557、10.760)明显增大,CFA(t=-8.206、-5.065)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6mm范围内CVI(t=7.129)、CVV(t=10.020)、CT(t=10.488)明显增大,CFA(-2.548)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6mm范围内上方、题侧、下方、鼻下象限CVI(t=4.980、4.201、4.716、8.491)、CVV(t=9.014、7.156、7.719、10.730)、CT(t=10.077、8.700、8.960、11.704)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组患眼鼻侧CVI、CVV最大,分别为(0.39±0.10)%、(1.09±0.42)mm^(3);上方CT最大,为(476.02±100.89)μm;鼻侧CVI、CVV、CT变化�
刘培安广琪路晨雨李姝杜利平杜利平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涡静脉吻合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涡静脉吻合情况。方法临床的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SC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7例(74.0%,37/50),女性13例(26.0%,13/50);年龄(44.30±9.59)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3个月。将CSC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分别设为患眼组、对侧眼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0名5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检查。横断面OCT观察水平分水岭涡静脉吻合率和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设备自带软件计算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以及平均脉络膜厚度(MCT)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三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若组间方差不齐,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患眼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SFCT分别为(567.12±129.02)、(513.26±133.17)、(327.64±97.40)μm;MCT分别为(407.38±97.54)、(388.24±94.13)、(275.46±60.55)μm;CVI分别为0.34±0.05、0.32±0.04、0.27±0.04;涡静脉吻合率分别为98%(49/50)、78%(39/50)、40%(20/50);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分别为96%(48/50)、88%(44/50)、48%(24/50)。三组受检眼SFCT(F=53.974)、MCT(Z=51.415)、CVI(F=28.082)、涡静脉吻合率(χ^(2)=43.056)、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χ^(2)=37.72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侧眼比较,患眼组SFCT、MCT、CVI、涡静脉吻合率、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明显大于对侧眼组。其中,SFCT(t=2.054)、CVI(t=2.211)、涡静脉吻合率(χ^(2)=9.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Z=7.490)、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χ^(2)=2.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140)。结论单眼CSC患者患眼、对侧眼SFCT、MCT、CVI显著增大;对侧眼涡静脉吻合率与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低于患眼。
刘培安广琪张敏方海新杨帆杜利平杜利平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厚度
CeO_2、Y_2O_3和MgO对镍基碳化钨金属陶瓷熔覆层裂纹及组织的影响被引量:8
2001年
研究 Mg O、Ce O2 、Y2 O3 对镍基碳化钨金属陶瓷熔覆层宏观质量、显微组织及熔覆层横截面硬度的影响。这些氧化物的掺入均能使镍基碳化钨金属陶瓷熔覆层中的裂纹大大减少 ,使熔覆层的宏观质量得到改善 ,使熔覆层的相组织得到细化。对于相同的激光熔覆工艺参数 ,不同氧化物对熔覆层晶粒的细化变质作用的强弱依次为Mg O>Ce O2 >Y2 O3 ,对横截面的显微硬度值的影响大小依次为 Mg O>Y2 O3
梁二军杜利平陈长青雒江涛晁明举郭洪
关键词:镍基碳化钨激光熔覆氧化铈氧化钇
45^#钢宽带激光淬火研究被引量:17
2001年
:本文利用宽带CO2 激光束 ,对 45 #钢表面进行宽带淬火 ,获得单道淬火宽度 10mm以上。淬硬层硬度达 5 0 0~ 6 30Hv0 3是非淬硬层的 2~ 2 5倍 ,深度达 1 9~ 2 .0mm。激光淬硬层分为表面过热区、均匀相变区和过渡区三个区域 ,所对应的金相组织分别为高碳马氏体、隐晶马氏体和混和马氏体。宽带激光淬火造成的组织细化和大量高碳马氏体的形成是硬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在扫描速度v =4mm/s和离焦量 18mm条件下 ,45 #钢宽带激光淬火的最佳功率约为 3 0~ 3 3kW。
梁二军杜利平雒江涛郭洪
关键词:二氧化碳激光45^#钢
镍基合金的宽带激光熔覆被引量:15
2001年
利用振荡聚焦光束和自动送粉技术 ,获得单道宽 12mm以上、组织致密无缺陷的镍基合金激光熔覆层 ,并对其硬度分布。
雒江涛郭洪梁二军杜利平晁明举马润香
关键词:宽带激光熔覆镍基合金
CeO_2对镍基碳化钨激光熔覆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2年
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条件下不同含量的氧化铈对镍基碳化钨金属陶瓷熔覆层宏观质量、显微组织及熔覆层横截面硬度的影响。CeO2 的掺入均能使镍基碳化钨金属陶瓷熔覆层中的相组织得到细化 ,裂纹大大减少 ,宏观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随稀土氧化物加入量的增加 ,稀土的细晶变质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当CeO2 的含量为0 .1 6wt%时 ,熔覆层的硬度达到最大约为 90 0HV0 .3 ~ 1 30 0HV0 .3 ,裂纹基本消失。激光功率对熔覆层的宏观质量、显微硬度及微观组织均有影响 ,当激光功率低于 1 .5kW时 ,难以得到连续光滑的熔覆层 ;当激光功率高于 2 .0kW时 ,熔覆层的晶粒长大 ,硬度明显降低。
杜利平梁二军陈长青雒江涛
关键词:镍基碳化钨激光熔覆层CEO2金属陶瓷
35^#钢激光宽带淬火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利用扫描激光束对 35 # 钢材料进行了宽带激光淬火 ,在 3.0~ 3.3k W激光功率下 ,获得单道淬硬带宽15 mm,淬硬层深 0 .5 3mm。给出了不同激光功率条件下淬火区硬度沿淬硬层深的变化曲线 ,淬硬层硬度分布基本均匀 ,平均硬度约为 5 5 4~ 675 Hv,与基体硬度比较提高了 2 .3~ 2 .5倍。显微组织结构分析显示淬硬层沿层深方向可分为完全淬硬层、过渡层和高温回火区三个区域。
郭洪杜利平雒江涛梁二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