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胜辉

作品数:38 被引量:179H指数:9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6篇血管
  • 11篇血管造影
  • 11篇造影
  • 8篇X线
  • 8篇成像
  • 7篇动脉
  • 7篇血管造影术
  • 7篇造影术
  • 6篇320排CT
  • 5篇血管成像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4篇心病
  • 4篇容积
  • 4篇体层摄影
  • 4篇冠心病
  • 4篇磁共振
  • 3篇动脉血

机构

  • 34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济南市第四人...

作者

  • 34篇李胜辉
  • 20篇孙钢
  • 20篇李国英
  • 14篇丁娟
  • 12篇李理
  • 9篇李敏
  • 8篇刘训伟
  • 6篇朱仕芳
  • 4篇李雯雯
  • 4篇张殿星
  • 4篇陈卫
  • 3篇谢志勇
  • 3篇林长领
  • 3篇姜庆军
  • 3篇郁冰冰
  • 3篇邹晓凤
  • 3篇奚刚
  • 2篇沈志鹏
  • 2篇张绪平
  • 2篇彭兆辉

传媒

  • 8篇实用医药杂志
  • 7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中华消化病与...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前卫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会医...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动脉灌注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胰腺癌
2009年
目的观察分析经动脉灌注化疗并同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11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TAI并同期三维适形放疗,放疗结束1月后再次行TAI,通过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及肿瘤体积变化判定疗效。结果11例患者疼痛均有明显缓解,其中CR1例、PR8例、SD2例(18.2%),有效率(CR+PR)为81.8%。结论中晚期胰腺癌通过经动脉灌注化疗并同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有明显疗效。
刘训伟李胜辉谢志勇李雯雯
关键词:动脉灌注三维适形胰腺癌
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心率与重组时相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DV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心率,重组时相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接受DVCT 80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4~79(64±8)岁.以10%为间期,重建10%~100%R-R间期各时相图像.2位阅片者以图像质量1级(无运动伪影)至4级(严重伪影)对3支主要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左旋支)进行评价.分析心率对图像质量及收缩期/舒张期比例的影响;评价最佳重建时相与心率的关系.结果 平均扫描心率为47~128(71±15)次/min.随着心率的增加,3支冠状动脉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呈线性增加(y=-0.154+0.022x,t=11.0,P<0.01).在心率<98次/min时,即可得到1、2级图像.收缩期/舒张期比例随心率的增加而增加(t=10.8,P<0.01),同时随着心率的增加,收缩期及舒张期最佳重建期相均向后推移.当心率>93次/min时最佳图像重建时相由舒张期转为收缩期.结论 DVCT可在更宽心率范围内获得优良冠状动脉图像;对DVCT不同心率最佳重建时相的研究,有助于获得优良图像质量,减少患者吸收剂量.
孙钢李敏李国英丁娟李胜辉
关键词:X线计算机诊断显像心率
320排容积CT无心率(律)控制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冠心病高危人群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在无心率(律)控制条件下,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VCTA)诊断冠心病高危人群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30例均具有患冠心病的高危因素的患者,以冠状动脉导管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VCTA
孙钢李国英李敏丁娟李胜辉李理朱仕芳林长领邹晓凤
文献传递
隐性骨折的MRI表现及诊断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各部位隐性骨折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08~2008-01行MR检查的62例临床高度怀疑隐性骨折而常规X线平片检查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其中膝关节周围32例,脊柱18例,髋关节4例,胫骨中下段4例,踝关节周围3例,眼眶1例。MRI主要表现为在SE序列T1WI上,均呈片状广泛或局限的不规则的低信号,在FFE序列或TSE序列T2WI上,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其范围和程度不如T1WI所显示,在STIR上,均呈明显的片状高信号。隐性创伤性骨折,尚能显示一条或多条线样异常信号,代表骨小梁断裂交错形成的骨折线。线样异常信号多呈低信号,亦可以表现为高低混杂的异常信号带。常伴有韧带、软骨等损伤。结论MRI能够准确发现和早期诊断各类隐性骨折。
孙钢姜庆军郁冰冰彭兆辉李胜辉
关键词:骨折隐性骨折磁共振成像
320层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6
2009年
目的:初步探讨320层容积CT全脑灌注对于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对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症状出现至常规CT平扫与全脑灌注成像检查时间在4h~1个月。间隔2~3天后复查的CT和/或MRI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比较CT平扫与脑灌注图像发现缺血灶的敏感性,对比评价4层灌注及全脑灌注,并统计辐射剂量。结果:根据8例患者复查的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共发现22处脑缺血灶;8例患者首次常规CT平扫仅发现9处低密度区,脑灌注图像中发现11处异常灌注区;11处异常灌注区中表现为CBF与CBV均下降,并MTT延长4处,CBF下降,CBV增高,并MTT延长7处。全脑灌注显示病灶范围优于4层灌注。辐射剂量总剂量为4.6mSv。结论:320层容积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对比剂注射,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A的数据,可以实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全面评估。
孙钢李理李胜辉李国英丁娟朱仕芳林长领李敏邹晓凤
关键词:CT灌注CT血管造影术
320排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及再狭窄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支架通畅性及再狭窄的临床价值及优势。方法对32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48枚支架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应用3分法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支架的图像质量;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参照,评价320排CT诊断支架通畅性及再狭窄的准确性。结果所有48枚支架及支架内管腔均可以显示并满足诊断要求。以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2.31%(12/13)、97.14%(34/35)、92.31%(12/13)、97.14%(34/35)及95.83%(46/48)。结论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在支架再狭窄评价方面有较高的准确度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规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丁娟孙钢李国英朱士芳李胜辉李理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造影术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超选择栓塞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对比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例经病理学诊断的肺癌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75例,普通导管插管造影后,将导管或微导管超选择性插至肿瘤供血动脉近端,经微导管注入抗癌药及抗癌药超液态碘油混悬乳剂,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124例,普通导管插至支气管动脉主干造影证实后,经导管注入抗癌药。结果75例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者,完全缓解(CR)19例,部分缓解(PR)41例,稳定(SD)11例,进展(PD)4例,有效率为80.0%;0.5、1.0、2.0年生存率分别为92.0%、78.7%、69.3%。124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者,CR21例,PR55例,SD30例,PD18例,有效率(CR+PR)为61.3%;其0.5、1.0、2.0年生存率分别为87.9%、60.5%、46.8%。两组有效率及1年和2年生存率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肺癌安全有效且其疗效明显优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金鹏李胜辉孙钢刘训伟易玉海谢志勇张绪平李凡东
关键词:肺肿瘤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化疗
DSA Innova CT重组与320排CTA成像评价筛前动脉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DSA Innova CT重组与320排CTA对识别筛前动脉的走行及其与邻近结构关系的价值,为FESS准确识别筛前动脉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先后行选择性颈内动脉血管造影术(DSA)及320排CTA成像,利用原始数据重组出筛前动脉,并分别测量筛前动脉与额隐窝后壁、前颅底的距离,对两种方法筛前动脉显示率及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在CTA三维VR图像上测量筛前动脉与Dacryon点的距离。结果:两种方法筛前动脉显示率无统计学差别,两种方法测量筛前动脉与额隐窝后壁、前颅底的距离无显著差异。结论:DSA Innova CT重组与320排CTA均可以识别筛前动脉的走行,320排CTA基本可以代替有创性DSA检查对筛前动脉进行术前评价。
丁娟李国英李雯雯朱士芳李胜辉李理孙钢
关键词:筛前动脉血管造影
对固定摄影床改进被引量:2
1994年
卜铁锋李胜辉陈卫
关键词:支撑架滤线器滤线栅放射科
5例骨样骨瘤的不同影像特点
2004年
李胜辉曹明阁张殿星
关键词:骨样骨瘤CTMRX线平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