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淑更

作品数:62 被引量:626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建筑科学
  • 8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0篇硝化
  • 16篇反硝化
  • 15篇污水
  • 14篇污泥
  • 11篇碳源
  • 10篇污染
  • 10篇固体碳源
  • 10篇反应器
  • 9篇重金
  • 9篇重金属
  • 9篇硝化反硝化
  • 9篇城市污水
  • 8篇生物膜
  • 8篇水处理
  • 8篇同步硝化
  • 8篇同步硝化反硝...
  • 8篇脱氮
  • 8篇教学
  • 6篇污水处理
  • 6篇SND

机构

  • 56篇广州大学
  • 11篇教育部
  • 9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篇广州市市政工...
  • 1篇江门市崖门新...

作者

  • 62篇李淑更
  • 46篇张立秋
  • 19篇张可方
  • 16篇张朝升
  • 9篇陈秋丽
  • 7篇张发根
  • 5篇张绍青
  • 5篇方茜
  • 4篇马放
  • 4篇杨基先
  • 4篇黄凤丹
  • 4篇黄有文
  • 3篇王筱虹
  • 3篇周少奇
  • 3篇吴学伟
  • 2篇冯旻
  • 2篇彭燕
  • 2篇朱艳彬
  • 2篇荣宏伟
  • 2篇李笛

传媒

  • 7篇中国给水排水
  • 7篇广州大学学报...
  • 6篇工业水处理
  • 5篇中国现代教育...
  • 4篇水处理技术
  • 3篇环境工程
  • 3篇工业用水与废...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净水技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现代化农业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污染防治技术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广东化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BBR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技术处理南方地区微污染水源水,通过控制温度在28~31℃、低DO浓度和较高pH值实现了SND,重点考察了DO浓度和pH值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O浓度为0.3~1.1 mg/L时,对NH_4^+-N和TN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9%和85.3%;当pH值为8.0±0.1时,系统的脱氮效果最好,对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3.9%和92.3%。在最佳工况条件下,出水氨氮和TN浓度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水质要求。
张立秋吴丹张朝升刘思宇张可方李淑更
关键词: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微污染水源水同步硝化反硝化
SBBR系统短程硝化处理低碳城市污水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应用短程硝化技术处理南方地区的低碳城市污水。在进水TN为25.6~32.1 mg/L、COD为50~100 mg/L、pH值为7.1~7.6、温度为24~29℃的条件下,进行曝气量对氨氧化速率及短程硝化效果的影响研究,同时考察了SBBR反应器的生物膜特性。结果表明:在曝气量为100~200 L/h范围内,氨氧化速率随着曝气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曝气量为100~120 L/h条件下能够实现NO2--N的稳定积累和高效短程硝化,且有较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对TN的去除率在48.1%~60.1%之间。同时,由于生物膜复杂的食物链结构,还实现了系统的污泥减量。
张立秋张朝升张可方荣宏伟李淑更
关键词: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氨氧化速率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及絮凝机理研究被引量:74
2004年
采用纤维素降解菌和絮凝菌组成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群,进行两段式发酵,利用纤维素为底物,生产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将高效絮凝菌F2、F3、F5和F6进行双菌混合培养的正交试验,发现F2和F6组合絮凝活性最佳,且均优于单菌.确定该复合型生物絮凝剂HITM02的有效成分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是细菌的代谢产物.有效成分为蛋白质、多糖和多肽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为5 4%,总糖含量为1 76%,还原糖未检出.这些有效成分与发酵过程中纤维素等的代谢残留物共同作用,具有优良的絮凝能力.絮凝机理包括蛋白质等两性电解质的电中和作用;蛋白质、多肽、多糖等高分子物质和纤维素等的代谢残留物共同具有的吸附架桥作用.
朱艳彬冯旻杨基先马放吴波李淑更黄君礼
关键词: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
固体碳源生物膜处理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脱氮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采用聚己内酯(PCL)为固体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研究填充率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1)40%(体积分数)的填充率较合适,4h为最佳HRT。此时反应器硝酸盐氮去除率为88%,出水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平均值为8.80mg/L。(2)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固氮螺菌属(Azospira)和长绳菌属(Longilinea)为反应器的主要菌属,且填充率40%的反应器以上菌属相对丰度总和最高(70%)。
张立秋雷志娟李淑更黄凤丹李淑更黄凤丹
关键词:地下水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固体碳源填充率高通量测序
以丝瓜络作为固体碳源生物膜的SND反应器启动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农业废弃物——丝瓜络作为生物膜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系统的填料和固体碳源,研究丝瓜络固体碳源反应器的启动特性.试验研究丝瓜络的静态释碳规律;反应器启动过程中COD_(Cr)、NH_4^+-N、TN的去除效果;反应器启动成功后,利用比氧吸收速率(SOUR)、比硝化速率(SNR)及比反硝化速率(SNUR)测试生物膜性能等内容.结果表明,丝瓜络静态释碳量在41 h达到最大值,释碳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器在启动的第21周期时,CODCr、NH_4^+-N、TN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表明该固体碳源生物膜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系统启动成功;SOUR、SNR和SNUR分别可达0.92 mg·(L·min)^(-1)、8.52 mg·(L·h)^(-1)和5.66 mg·(L·h)^(-1),说明该生物反应器可快速启动且生物膜活性高,丝瓜络适合作为固体碳源生物膜填料.
张立秋黄有文李淑更黄奕亮王登敏何培芬
关键词:丝瓜络SNDSOUR
丝瓜络碳源模拟PRB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被引量:5
2018年
以丝瓜络作为固体碳源和可渗透反应墙(PRB)的填充介质,处理硝酸盐污染地下水。研究了经不同浓度NaOH溶液预处理丝瓜络的静态释放特性及其反硝化能力,比选出了最优预处理方式,并以其为固体碳源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结果表明:经1.5%NaOH预处理的丝瓜络适宜作为反硝化脱氮的固体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在以其为PRB填充介质的试验中,NO^-_3-N平均去除率高达91.58%,TN平均去除率为87.83%。因此经1.5%NaOH预处理的丝瓜络能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适宜作为PRB的填充介质。
何培芬张立秋李淑更王登敏雷志娟王竞茵张发根
关键词:丝瓜络PRB固体碳源反硝化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作用被引量:33
2004年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是采用廉价底物经过多株菌混合发酵后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实验测定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以松花江源水和强酸性废水为对象,测定出了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最佳pH值范围和助凝剂CaCl2的投加量。实验表明,对于不同的水质,絮凝剂投加量不同,松花江源水的最佳投加量在14mL/L左右;对于酸性废水,投加量要高一些。最佳pH值在7.5左右。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需要投加助凝剂才能起到絮凝效果,投加10%氯化钙1.5mL/L就可以达到最佳絮凝效果。温度对絮凝率的影响极小,并且沉降曲线表明,在10 ℃时,沉降所需时间最短。
马放冯旻李淑更杨基先
关键词: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絮凝作用浊度色度
ICEAS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最优工况被引量:9
2006年
对ICEAS工艺的最优工况的确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CEAS采用连续进水时,最优工况为曝气2.5h,沉淀1h,排水1h;曝气过程中保持DO在3mg/L左右,沉淀30min后开始排泥,排泥0.5h结束,一周期为4.5h。在此运行工况下,ICEAS反应器既能去除有机物,又能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张立秋张可方李淑更吴学伟
关键词:ICEAS工艺污水处理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被引量:185
2003年
 首次提出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这一概念,即采用廉价底物经过多株菌混合发酵后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发酵过程中采用的菌种取自活性污泥和土壤,分离筛选出的4株絮凝率较高的菌株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属。把其中任意两株混合培养之后,发现F2和F6发酵液的絮凝率较原来的单株菌均有提高,因此这两株菌成为后续发酵的主要菌种。通过摇床试验确定了制取该絮凝剂的发酵条件,并就其对源水的处理效果作了测定。
马放刘俊良李淑更杨基先张立秋吴波朱艳彬
关键词: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发酵条件给水处理
常温下SBBR反应器中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实现被引量:15
2009年
采用自主设计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处理南方地区城市污水,在常温(25~27℃)条件下,pH值7.2~7.6,通过恒定低曝气量实现了稳定的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试验还考察了ρ(C)/ρ(N)对SBBR系统SN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BBR反应器中处理城市污水实现SND的较为适合的ρ(C)/ρ(N)在5~8,亚硝酸氮积累率在85%以上,TN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
张立秋韦朝海张可方张朝升方茜李淑更
关键词:SBBRC/N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