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朝斌

作品数:42 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8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高原肺水肿
  • 16篇肺水肿
  • 12篇氧化氮
  • 12篇一氧化氮
  • 6篇血浆
  • 6篇缺氧
  • 6篇急性
  • 6篇海拔
  • 5篇血流
  • 5篇一氧化氮治疗
  • 4篇血液流变
  • 4篇脑血
  • 4篇脑血流
  • 4篇急性高原
  • 4篇高原病
  • 3篇低氧
  • 3篇血浆一氧化氮
  • 3篇血液
  • 3篇血液流变学
  • 3篇乳酸

机构

  • 31篇解放军第18...
  • 11篇新疆军区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42篇李朝斌
  • 29篇张西洲
  • 26篇王伟
  • 25篇何富文
  • 23篇崔建华
  • 23篇马勇
  • 15篇张素萍
  • 11篇陈占诗
  • 7篇哈振德
  • 7篇丁志恒
  • 5篇朱永安
  • 5篇谢印芝
  • 3篇张东祥
  • 2篇周新梅
  • 2篇陈秀山
  • 2篇张新宇
  • 1篇吴桂龙
  • 1篇李雷震
  • 1篇金湘华
  • 1篇张戎

传媒

  • 18篇高原医学杂志
  • 7篇解放军预防医...
  • 7篇西北国防医学...
  • 4篇西藏医药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1篇2001
  • 8篇2000
  • 11篇1999
  • 11篇1998
  • 7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重复缺氧TNF-α和IL-6的变化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探讨急性高原重复缺氧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变化 ;方法 :随机抽取某汽车部队驾驶员 1 6名 ,在开运前 1 0天 (海拔 1 40 0m)、完成 4次高原 (海拔 3 70 0m~ 5 40 0m)运输任务中途 (海拔 3 70 0m处 )及运输任务结束 (完成 8次高原运输任务 )后一个月 (海拔 1 40 0m) ,分别进行TNF -α、IL -6的检测 ;结果 :运输前及运输后较运输中途TNF -α、IL -6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 ) ,运输前较运输结束后差异非常显著 ,TNF -α(P <0 .0 0 1 ) ,IL -6(P <0 .0 1 ) ;结论 :TNF -α和IL -6作为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了低氧应激和缺氧适应过程 ,急性重复缺氧机体产生了间歇性的低氧适应。
崔建华张西洲王伟哈振德马勇李朝斌朱永安
关键词:急性重复缺氧TNF-ΑIL-6
进驻高原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健康青年血脂与载脂蛋白的变化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居住高原时间健康人脂质代谢状况;方法: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原第7天和半年的某部官兵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进行检测,并与海拔1400m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初入高原Ch、TG明显高于平原(P<0.05或P<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P<0.01),居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或P<0.01)。HDL—C和LDL—C在海拔3700m居住半年及5380m居住第7天和半年均较平原降低显著(P<0.05或P<0.01),LDL—C随居住时间的延长,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HDL—C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ApoA—1在进驻5380m第7天和半年明显低于平原(P<0.05或P<0.01),且随居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5);ApoB在5380m居住半年明显高于第7天及海拔1400m(P<0.05)。结论:高原地区缺氧引起脂质代谢加强,这可能是机体对维持细胞和组织的能量供给的一种应激性反应。
崔建华张西洲何富文李朝斌马勇哈振德
关键词:血脂载脂蛋白
多种维生素胶丸油液和高原护肤霜预防急性高原性唇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观察多种维生素胶丸油液和高原护肤霜预防急性高原性唇炎的效果。方法:对进驻海拔5100m高原野外施工的212名部队青年随机分3组,分别涂用多种维生素油液(112人)、高原护肤霜(50人)和空白对照组(50人),随访1天~15天唇炎发病情况,并在平原室内用紫外线照射仪对上述受试者中6名进行紫外线照射,部位取前臂中段内侧1.5cm2皮肤三处,分别涂维生素油液、护肤霜和覆盖护光纸。紫外线剂量为最小红斑量的2.5倍。结果:维生素油液组、护肤霜组对唇炎的防护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维生素油液防护效果的显效率显著高于护肤霜(P<0.01)。对皮肤紫外线照射的保护作用,维生素油液组与护肤霜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霜剂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多种维生素油液、高原护肤霜对急性高原性唇炎均有保护作用,前者效果更显著,而且药源广,经济易行。
李朝斌张西洲张素萍周国清
关键词:唇炎急性缺氧
高原肺水肿与自由基损伤被引量:15
1997年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与自由基损伤的关系;方法:在海拔3700m对14例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和临床治念后检测了血中抗氧化酶、抗氧化物和脂质过氧化物等,并以高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RBC—SOD和血清VitC较健康青年低,而LPO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临床治念后RBC—SOD、MDA和LPO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健康青年较治疗后的高原肺水肿患者RBC—SOD、VitC和总抗氧化能力有非常显著的增高(P<0.01)。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造成的自白基损伤在高原肺水肿发病机理中有重要意义。
张西洲何富文陈占诗王伟马勇李朝斌张新宇张素萍
关键词:肺水肿病理自由基损伤
海拔4300m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青年血液流变学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张西洲何富文王伟谢印芝崔建华刘新玉张东祥李朝斌
关键词:藏族汉族血液流变学
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纤溶系统改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血液流变性、凝血及纤溶系统的 变化。方法:在海拔3700m对8例HAPE患者在治疗前和临床治愈后检测其血流变 指标、抗凝血酶 Ⅲ(AT-Ⅲ)及纤溶指标。结果:HAPE患者治疗前较临床治愈后全 血粘度、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栓形成系数、红细胞聚集系数均显著升高(P<0. 05或0.001)。血栓素B2、vWF、纤维蛋白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活性, D-dimier增高显著(P<0.05~0.001),6-酮-前列腺素F、AT-Ⅲ降低非常显著 (P<0.01)。结论:血液粘度增高,T× B2与 PGI2平衡失调,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功 能紊乱参与了HAPE的发病机理。
崔建华张西洲何富文桂俊豪周新梅谢印芝王伟马勇李朝斌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血液流变学凝血纤溶系统
高原西氏胶囊防治急性高原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观察高原西氏胶囊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方法:将进驻海拔5380m的52名青年随机分成4组进行双盲实验,自进驻当日开始服药至第7d。高原西氏胶囊组14人,异叶青兰组14人,三普红景天组12人,对照组12人。以军标GJ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记录进驻第1、3、5、7d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然后分度评分,同时,测定脉率和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高原西氏胶囊组急性高原反应较其它3组明显减轻,SaO2升高(P<0.01或P<0.05)。结论:高原西氏胶囊防治急性高原反应有较好的效果。
张西洲陈占诗马勇李朝斌哈振德朱永安王伟张素萍何富文崔建华
关键词:高原病急性
急进海拔5200m移居青年不同时间血液循环动力学动态观察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为探讨急性暴露于高原低氧环境移居青年血液循环动力学变化规律及其在急性高原反应防治的关系;方法:随机对急进海拔5200m高原第3、30天20名部队健康青年进行了血循环动力学动态观察;结果:急进高原第3天,SV、SI、SVL、ETK、AC和BV显著降低,P、SDP、η显著升高,统计学处理(P<0.05或P<0·01)。第30天,上述指标较初入高原明显改善,但未恢复到平原水平,η和PAWP是进行性升高,BV始终未能恢复到平原水平(P<0.01和P<0.05)。结论;认为急进高原第3、30天青年血液循环动力学变化特点为低排高阻和有效血容量不足。最初以心功能减弱和血管顺应性降低伴全血粘度增加引起外周阻力加大为主,继而以全血粘度进行性升高,引起肺动脉契压增加,影响了心肺循环功能的结果,并讨论了与其防治的关系。
李朝斌崔建华
关键词:缺氧
41例急进高原者脑电图与高原适应性动态观察
李朝斌丁志恒李章群
关键词:脑电图缺氧头痛昏迷
高原肺水肿与自由基损伤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与自由基损伤的关系.方法:在海拔3700m对14例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和临床治愈后检测了血中抗氧化酶、抗氧化物和脂质过氧化物等,并以高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高原肺水肿组治疗前RBC-SOD和血清VitC较健康青年组明显降低,LPO明显增高(P均<0.01).临床治愈后RBC-SOD、MDA和LPO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0.01).健康青年较治疗后的高原肺水肿患者RBC-SOD、VitC和总抗氧化能力有非常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造成的自由基损伤在高原肺水肿发病机理中有一定作用.
张西洲何富文陈占诗王伟马勇李朝斌张新宇张素萍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维生素C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