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晖

作品数:53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5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壳聚糖
  • 7篇发酵
  • 6篇蛋白
  • 6篇食品
  • 6篇活性炭
  • 5篇微胶囊
  • 5篇活性
  • 4篇抑菌
  • 4篇鱼皮
  • 4篇脂肪酶
  • 4篇中国毛虾
  • 4篇乳酸
  • 4篇乳酸菌
  • 4篇罗非鱼
  • 4篇毛虾
  • 4篇抗氧化
  • 4篇胶原
  • 3篇芽孢
  • 3篇芽孢杆菌
  • 3篇溶藻细菌

机构

  • 53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爱普香料集团...
  • 2篇飞利浦(中国...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军事科学院

作者

  • 53篇李晓晖
  • 19篇宁喜斌
  • 10篇孙涛
  • 9篇宋娟
  • 7篇李燕
  • 7篇王允绍
  • 6篇施文正
  • 6篇邵则淮
  • 6篇谢晶
  • 6篇费国琴
  • 5篇李文利
  • 5篇薛斌
  • 5篇甘建红
  • 4篇卢瑛
  • 3篇衣杰荣
  • 3篇孙涛
  • 3篇刘征宇
  • 2篇刘元雪
  • 2篇张妮
  • 1篇华雪铭

传媒

  • 10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食品与机械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净水技术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饲料与畜牧(...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酚酸接枝壳聚糖对壳聚糖膜性能的影响及其保鲜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以制得的3种接枝率相近的酚酸壳聚糖为原料制备复合膜,考察酚酸的结构对壳聚糖膜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膜的物理性质、生物活性及其在保鲜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与酚酸接枝降低了壳聚糖膜的水分含量和水蒸气渗透性,同时提高了膜的不透明度、水溶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杨氏模量、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其中,咖啡酸接枝壳聚糖(caffeic acid-grafted-chitosan,CA-g-CS)膜比对香豆酸/阿魏酸接枝壳聚糖膜表现出更好的上述性能,这可能是由于咖啡酸中存在2个酚羟基造成的。同时,CA-g-CS膜能更有效地延缓南美白对虾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和pH值的升高,抑制挥发性盐基氮积累和微生物生长。研究表明,酚酸接枝壳聚糖膜对南美白对虾的保鲜作用及其性能受酚酸中羟基位置和数量的影响。
黄宸刘伟佳谢晶李立李立李晓晖李立薛斌孙涛
关键词:壳聚糖酚酸接枝共聚
壳聚糖-活性炭复合物水冲前后吸附性及其抑菌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将3种不同分子量(Mw)壳聚糖(50 000、100 000及高分子量(粘度为50~800mPa.s))分别与活性炭制成壳聚糖-活性炭复合物。考察自来水冲洗前后,壳聚糖-活性炭复合物的吸附性能及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水流冲洗后,3种壳聚糖制备的壳聚糖-活性炭复合物的吸附性能上升,而抑菌性能下降;其中,高分子量壳聚糖制备而成的壳聚糖-活性炭复合物对两种细菌仍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即高分子量壳聚糖制备而成的壳聚糖-活性炭复合物更适于在实际水处理中应用。
孙涛张妮伍海晖王蔚然王允绍李晓晖
关键词:壳聚糖活性炭吸附性抑菌性
罗非鱼肠道乳酸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性被引量:4
2020年
为研究罗非鱼肠道乳酸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性,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自罗非鱼肠道中的42株乳酸菌对13种抗生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万古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的药敏性。结果表明42株乳酸菌都有一定的耐药性,主要对PEN、KAN、GEN、VAN、CIP、NOR和OFL耐药,耐药菌株数分别为19 (45.2%),31 (73.8%),24 (57.1%),34 (81.0%),30(71.4%),34(81.0%)和20(47.6%)。菌株的耐药性有一定的种间和种内差异,部分菌株有多重耐药性。
郭凤茹刘元雪施文正施文正李晓晖
关键词:罗非鱼乳酸菌抗生素耐药性
大豆分离蛋白美拉德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本文首先综述了美拉德反应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以及凝胶性等一系列功能特性的影响,进而阐述了美拉德反应对大豆分离蛋白生物活性的影响,如抗氧化性和抗菌性。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美拉德反应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美拉德反应在食品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张淇云谢晶邵则淮邵则淮李晓晖甘建红孙涛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美拉德反应功能特性生物活性
不同培养条件对罗非鱼肠道乳酸菌分离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解罗非鱼肠道乳酸菌群多样性和优势菌种,促进乳酸菌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采用MRS、M17、TPY、Elliker四种培养基,分别在有氧、厌氧以及30℃、37℃和45℃温度条件下分离罗非鱼肠道乳酸菌,分析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有氧和厌氧条件对罗非鱼肠道乳酸菌分离的影响;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16S r R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不同分离条件下分离肠道乳酸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罗非鱼肠道乳酸菌的分离效果有一定的差异,其中MRS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最好,且遗传多样性最高;37℃较30℃对乳酸菌的分离更加有利,45℃未分离到乳酸菌;有氧条件下共分离出8种33株乳酸菌,主要为杆菌;厌氧条件下得到10种24株乳酸菌,主要为球菌.共分离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9株,可能是罗非鱼肠道优势乳酸菌种.本研究可为开发水产养殖肠道乳酸菌提供依据,并推广到其他种类的鱼肠道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
刘元雪李晓晖施文正洪楠高筠
关键词:培养温度罗非鱼乳酸菌系统发育分析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应用于水处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壳聚糖是由甲壳素脱乙酰基而得来的一种天然线性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因具有耐碱、耐腐蚀、无毒、无味、易降解等特点,因而被应用于很多领域。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吸附剂用于吸附重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以及作为絮凝剂、抑菌剂和灭藻剂应用于各种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宋娟李晓晖宁喜斌
关键词:壳聚糖衍生物水处理
本科新生研讨课《食品的安全鉴别与食用》的设计与实施
2015年
新生研讨课是大学本科教学领域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和教学模式,也是解决大学新生适应专业及兴趣的一种途径。该文主要从课程设置背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的开展、课程教学效果4个方面阐述本科新生研讨课《食品的安全鉴别与食用》的设计与实施。实施结果表明,关于《食品的安全鉴别与食用》的新生研讨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新生具有很大的帮助。
宁喜斌桑燕娇李晓晖贾玲华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食品
土壤中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2012年
从上海地区富含油性的土壤中,以橄榄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以罗丹明B为指示剂的平板进行初筛,摇瓶复筛得到产脂肪酶菌株51-43。通过对51-43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18S rDNA特征片段比较分析,初步确定51-43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黑曲霉51-43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优发酵条件为:蛋白胨2.35%,小麦粉1%,K2HPO40.1%,MgSO4.7H2O 0.05%,CaCl20.01%,NH4Cl 1%,Tween-80 0.5%,橄榄油1%,pH 7.0。此培养基在28℃,160 r/min的条件下发酵培养72 h,脂肪酶水解活力达到19.28 U/mL,是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所得脂肪酶酶活的2.21倍。
衣杰荣王允绍张兆斌李晓晖
关键词:黑曲霉脂肪酶发酵条件正交实验
黑曲霉5143脂肪酶离子注入诱变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2012年
以产脂肪酶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51-43为出发菌株,经氮离子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筛选获得酶活力有较大提高且传代稳定的正突变菌株L7,其脂肪酶活力达29.17U/mL,较原初酶活力19.28U/mL提高了151.3%。在此基础上,对该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突变株L7所产脂肪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8.0,在50℃和pH6.0~9.0之间有很好的稳定性。Ca2+、Na+、Mg2+对该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Cu2+、Mn2+、Fe2+、Co2+、Zn2+则抑制该酶的活性。
王允绍衣杰荣张兆斌杜毅李晓晖
关键词:脂肪酶黑曲霉氮离子注入诱变酶学性质
超声对高浓度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和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023年
本文探究超声技术对高浓度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结构及其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探针分析超声对高浓度下大豆分离蛋白分子结构的影响,以及对酶解产物中多肽含量和分子量、游离氨基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超声条件下,SPI一级结构不变,但高浓度(16%)SPI经超声处理后会引起蛋白其他结构特性的改变。二级结构中β-折叠含量增加,α-螺旋含量减少;内源荧光发射波长发生了明显红移,表面疏水性显著(P<0.05)增加,进而影响超声对SPI酶解效果。随着SPI浓度增加,与未超声相比,超声处理提高了酶解产物中多肽含量,当浓度16%时,多肽含量最高达84.27%,且浓度8%~16%时,分子量为200~2000 Da多肽占比增加。此外,超声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SPI酶解产物中游离疏水性氨基酸的含量,并且当浓度16%时,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显著(P<0.05)提升,还原能力明显增强,表现出更高地抗氧化活性。可见,超声处理对高浓度SPI的改性效果有助于制备具有高抗氧化活性酶解产物,在制备多肽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徐晨晨杨志艳祝宝华李晓晖
关键词:超声蛋白浓度酶解抗氧化活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