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勇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司法
  • 3篇司法公信
  • 3篇公信
  • 2篇司法改革
  • 2篇司法公开
  • 2篇司法公信力
  • 2篇司法权
  • 2篇法权
  • 1篇倒逼机制
  • 1篇义务
  • 1篇舆论
  • 1篇正义
  • 1篇尚书
  • 1篇受教育权
  • 1篇司法个案
  • 1篇司法理念
  • 1篇司法责任
  • 1篇司法正义
  • 1篇天人合一
  • 1篇条约

机构

  • 6篇华东政法大学
  • 4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9篇李振勇
  • 4篇崔永东

传媒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求索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管子学刊
  • 1篇青少年犯罪问...
  • 1篇学习月刊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试析严复的司法理念
2014年
一、注重司法公正与独立严复对于保障独立司法权的必要性了然于心,他认识到独立的司法权不仅是区分宪政国与专制国的标志,而且"至于司法之权,立宪所与旧制异者,立宪之法司,谓之无上法庭。裁断曲直,从不受行法权之牵掣,一也。"
李振勇
关键词:司法理念司法权立宪专制宪政法庭
司法改革与司法公开、司法公信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实行司法公开,产生一种"倒逼机制",即倒逼司法公正、倒逼办案质量和效率、倒逼权责统一、倒逼改进司法作风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改革的基本目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其核心是司法机关对社会公众的信用与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其前提是司法的公正与公平。从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有关司法改革的内容来看,旨在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司法民主、司法监督及保障人权,逐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改革的内在逻辑清晰可辨,其目标是提升司法公信力,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实现司法正义,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司法公开,司法公开可倒逼司法正义,司法公开是目前司法改革的突破点。
崔永东李振勇
关键词:司法改革司法公开司法公信司法正义
从检察权属性看检察责任制度的构建问题被引量:1
2017年
检察官司法责任机制的完善是司法责任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司法责任制度的早期发展显示出权力属性与责任后果之间的重要关联。检察权本身的属性决定了检察责任的特殊性。检察独立与检察一体是检察工作中的重要原则,对检察责任模式的构成有重要影响。检察官的独立是检察一体框架下的相对独立,权力清单制度作为各地司法机关在责任制度领域改革的制度创新,其所确立的权责模式是根据我国检察权的权力属性,在充分把握检察独立和检察一体关系的基础上,对顶层设计的积极回应。我国检察责任制度的构建必须以厘清检察机关的权力属性为前提。
崔永东李振勇
关键词:司法权检察权司法责任
司法改革与司法公开、司法公信
2016年
通过实行司法公开,产生一种“倒逼机制”,即倒逼司法公正、倒逼办案质量和效率、倒逼权责统一、倒逼改进司法作风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改革的基本目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其核心是司法机关对社会公众的信用与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其前提是司法的公正与公平。
崔永东李振勇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司法公开司法改革倒逼机制办案质量
近世中国平等观念之演变——以不平等条约为视角
2016年
平等观念的萌芽在中国古已有之,但古代的平等观受限于社会环境而与现代社会的平等观念不同。现代社会的平等是一个观念范畴,包含了男女平等、宗教平等、种族平等、结果平等、阶级平等和待遇平等以及各种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的诉求。平等并非不变的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平等观念亦所有新的变化。西方列强与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唤醒了知识精英和民众对于西方平等观念的认识。由于平等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近代中国对于传统的平等观念存在一定的继受,但由于大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以知识精英为代表的社会舆论开展了对平等的讨论,而这一讨论过程使得平等观念逐渐在中国近代社会被重新定义并得以充分实践。
李振勇
关键词:不平等条约
严复宪法观念评析
2014年
严复对宪法的认识是在他的国家理念基础上建立的。严复认识到社会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有机体,而国家的类型在此演进中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严复认为在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正面临从宗法国家到现代国家的转型时期。严复以中国两千年以来的"中国有法"对比近代中国的"中国无法",突显出建立现代国家制度的迫切需要。严复认识到唯有建立在宪法体制下并实施统治阶级和被统治的人民之间的"共守之法"的现代国家才能适应物竞天择的历史潮流。严复认为兴办教育、开启民智是人民实现精神自由,同时也是建立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路径。严复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变革只是一种符合"变法图强"的手段,并非"变法图强"的目的。严复对宪法与现代国家制度归结于"手段"亦或是"目的"有其独特的理解。
李振勇
关键词:宪法进化
校园性侵行为的法益分析与预防被引量:2
2018年
从严格意义上说,校园性侵并非约定俗成的法律概念,而是一系列宽泛行为的集合。校园性侵之所以与其他种类的性侵有所区分,其根本在于行为发生地的空间属性。虽然校园性侵在其行为类型和危害程度上表现不一,但就其行为的危害结果而言,其损害的法益之类型可谓殊途同归,校园性侵损害的法益有二:一为被害人包括性自由权在内的人格权;二为受害人的受教育权。由于校园性侵相关立法仍有不完善和改进之处,以及校园性侵中潜在的二次伤害,受害人往往倾向于不报案,校园性侵的防治应预防与惩治相结合,多管齐下,为莘莘学子争得一方净土。
李振勇
关键词:人格权受教育权安全保障义务
司法公信力概念的沿革、辨析与实践被引量:2
2018年
"司法公信力"一词,不仅在近代以来的文献中较为罕见,其包含的"公信力"一词的使用亦与当下不尽相同。从词义来看,近代史上与"司法公信力"相近的表述仅有"法庭信用"一种。事实上,"法庭信用"与"司法公信力"在内涵上并无二致,但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前者较后者更近个案。更为碰巧的是,虽二者皆为"舶来品",但前者较后者更为接近西语中的表述。对社会公众而言,个案因具其亲历性而易被公共舆论扩大影响。这意味着法院和法官不仅要审视每个判决的社会影响,还要谨慎地应对公共舆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公共舆论的监督对促进司法公信有着正面积极的作用。司法机关需审慎地回应公共舆论,积极接受公共舆论的监督和批评,适时地听取其建设性意见,把握适当时机完善司法审判和执行机制,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以取信于社会公众。
李振勇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司法个案公共舆论
《尚书》所见皋陶法律思想及其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皋陶法律思想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其一是强调德法结合,其二是强调以民为本,其三是强调司法公正与审慎司法,其四是强调天人合一。其思想轮廓包括了修身、明德、敬天、慎罚和安民等要素,为后来的儒家思想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思想元素。皋陶的思想遗产不仅为先秦儒家所继承,儒家的德法结合理论、天人合一思想、民本思想及司法公正、司法审慎等都能在《尚书·皋陶谟》中找到相对应的思想,这说明儒家思想与《皋陶谟》的思想存在着强烈的关联性。《皋陶谟》所包含的思想资源可为当下的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崔永东李振勇
关键词:皋陶法律思想天人合一民本思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