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
- 作品数:5 被引量:9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辽东湾海底铁、锰的氧化还原过程及化学成岩作用被引量:4
- 1991年
- 于1988年6—7月在辽东湾进行了调查,对其沉积物间隙水中Fe^(2+),Mn^(2+)及有关参数的测定结果及相关分析表明,铁、锰平面与垂直分布类型的不同是由于Fe^(2+),Mn^(2+)氧化还原速率、扩散速度及控制体系不同的综合结果,得出Fe(Ⅱ,L)+S_2^(2-)→FeS_2(s)和Mn(Ⅳ,s)→Mn(Ⅱ,L)是控制辽东湾间隙水中Fe^(2+),Mn^(2+)浓度的主要体系,并用氧化还原界面层的一种简单模式讨论了铁、锰转移与其浓度-深度分布形状的关系。本文还应用Fick第一定律直接计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间铁、锰扩散转移通量。
- 李延宋金明朱仲斌
- 关键词:海底铁锰
- 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的碳酸盐及铁、锰的控制体系被引量:14
- 1991年
- 本文根据1987年所采样品研究了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的碳酸盐、铁和锰。结果表明:长江口外区沉积物中的方解石有一定程度的白云石化;冲绳海槽区及台湾海峡北沉积物中有比较强的CaCO_3溶解作用,CaCO_3溶解产生的Ca^(2+)占间隙水中总钙的20—53%;三个区域均有部分的方解石转化为磷灰石;在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铁由“Fe_2O_3-SO_4^(2-)-FeS_2”体系控制,高价铁被还原生成的Fe^(2+)和SO_4^(2-)还原产生的S^(2-)可形成黄铁矿(FeS_2)沉淀;而锰受MnCO_3溶解和沉淀控制,MnCO_3溶解产生的Mn^(2+)可占间隙水中总Mn^(2+)浓度的60—80%。锰受氧化还原作用影响小。
- 宋金明李延
- 关键词:沉积物间隙水碳酸盐铁
- 长江口附近氮的地球化学 Ⅰ、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硝酸盐被引量:29
- 1981年
- 海水中NO3—N的含量,在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时,可以使之消耗殆尽.但有机质的分解,可以使之获得再生.海水垂直对流作用,可以将底部再生的N03-N带到上层.大陆水也会带来大量的NO3-N.
- 顾宏堪熊孝先刘明星李延
- 关键词:地球化学氮海水化学硝酸盐
- Eh和海洋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关系被引量:44
- 1990年
- 由铂电极测得的海洋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Eh)是一种“混合电泣”,研究表明控制Eh的元素主要为Fe、Mn、C、S等,其在电极上的电对反应为接近平衡态的“准平衡态”。本文通过对海洋沉积物Eh的控制电对反应和Eh与沉积物中百叽质含量关系的研究,用Eh值划分了沉积物的4种氧化还原特性,东中国海沉积物基本属于还原性(-200~+200mV),事实证明,铂电极测得的Eh至今仍是用来表征海洋沉积物氧化还原特性的最有效参数。
- 宋金明李延朱仲斌
- 关键词:沉积物EH
- 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和硫酸盐“扩散-平流-反应”模式的研究被引量:12
- 1991年
- 本文提出了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硅酸盐和硫酸盐的“扩散-平流-反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间隙水受到硅酸盐溶解、吸附和沉淀不同体系的控制,因而间隙水中的硅酸盐具有三种不同形式的垂直分布,并从模式中得到了上述反应的反应常数,其中E柱硅溶解的一级动力学反应常数为0.00l 42a^(-1)。首次发现了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指数下降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从数学模式上进行了处理。本文还研完了由于有机质还原sO_4^(2-)而产生的硫酸盐指数下降垂直分布,提出其模式,结果表明,SO_4^(2-)还原最大速率发生在沉积物-水界面附近,每年可达lmmo1/dm^3。
- 宋金明李延
- 关键词:沉积物间隙水硫酸盐硅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