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庶波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新构造
  • 5篇北缘
  • 4篇新构造运动
  • 4篇盆地
  • 3篇新生代
  • 3篇银川盆地
  • 3篇青藏高原
  • 3篇西北缘
  • 3篇裂变径迹
  • 3篇隆升
  • 3篇阶地
  • 3篇河流阶地
  • 3篇河套
  • 2篇东北缘
  • 2篇山脉
  • 2篇青藏高原东北...
  • 2篇中新生代
  • 2篇锆石
  • 2篇磷灰石
  • 2篇磷灰石裂变径...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广东省地质过...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3篇李庶波
  • 8篇梁浩
  • 7篇张珂
  • 6篇傅建利
  • 5篇王岳军
  • 5篇陈俊
  • 3篇张玉芝
  • 2篇章桂芳
  • 2篇张立敏
  • 1篇路凯
  • 1篇李忠海
  • 1篇吴世敏
  • 1篇谭清立
  • 1篇王玉琨
  • 1篇黄光明

传媒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地学前缘
  • 2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2014年中...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北缘卫宁地区新构造运动及黄河演化
梁浩张珂傅建利李庶波陈俊
鄂尔多斯西北缘岗德尔山阶地及其所反映的河套与银川盆地的关系
陈俊张珂傅建利梁浩李庶波
关键词:河流阶地新构造运动
海南公爱地区抱板群花岗片麻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海南岛地处华南陆块南缘,紧邻印支陆块,大地构造位置独特,其地质特征一直备受关注。厘定该地区中元古代岩石的成因对恢复华南中元古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海南岛西部公爱地区花岗质岩石与围岩抱板群变沉积岩呈侵入接触关系,绝大部分岩石片麻状构造发育、韧性剪切标志明显。这些岩石高SiO_2、K_2O、Al_2O_3、Rb、U,贫CaO、MgO、FeO^T、TiO_2,铝饱和指数A/CNK>1.1,具S型花岗岩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类似于抱板群变沉积岩,全岩ε_(Nd)(t)=-2.02^-2.38,Nd同位素二阶段亏损模式年龄(t_(DM2)^(Nd))为2.2~2.3 Ga,锆石Hf同位素ε_(Hf)(t)=-5.4~4.0,Hf同位素二阶段亏损模式年龄t_(DM2)^(Hf)=1.71~2.53 Ga。对四个代表性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其^(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44±15 Ma、1439±19 Ma、1433±31 Ma和1450±23 Ma,属中元古代。综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海南岛西部公爱地区中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熔融源区为类似抱板群变沉积岩组分,推测其产出于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边缘的增生产物。
张立敏王岳军李庶波张玉芝
关键词: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代学
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南太行山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中央带',是华北地块东升西降的结合部位,为研究华北地块地质发展历史的理想场所.南太行山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目前已广泛出露地表,这表明以南太行山为代表的华北地区自中生代以来至少有千米量级的上覆盖层...
李庶波王岳军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中新生代
文献传递
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热隆升格局的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反演被引量:9
2018年
珠江口盆地作为南海北部陆缘典型的裂陷沉积区,是中国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之一,其构造-热演化对南海张开时限及华南构造格局有重要指示作用。在钻孔资料限定和地质格局约束下,文中综合运用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对珠江口盆地内钻孔基底花岗质岩石开展了低温热年代学研究,通过径迹年龄分析和径迹长度统计,反演了该区中—新生代基底构造-热演化历史,恢复了珠江口盆地多阶段热运动和基底隆升格局。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基底花岗质岩石锆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分布于131.7~97.9 Ma,多小于其成岩年龄。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多集中在79.7~61.9 Ma,径迹长度变化于11.37~13.16μm,属中等长度,磷灰石裂变径迹多为"冷却"至"混合"类型。珠江口盆地基底热史反演存在明显区域性特点,南(西)部地区抬升记录早,新生代冷却速率相对较低。珠江口盆地基底晚白垩世以来隆升幅度在6km左右,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古近纪神狐运动阶段、渐新世珠琼运动Ⅱ幕及南海运动阶段(26 Ma之前)。其中,南海运动表现出东早西晚的特点。基底抬升与盆地形成、红河断裂走滑相耦合。盆地基底的热演化历史为南海的演变历程研究提供了限定条件,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及南海构造运动的综合反映。
李庶波王岳军王岳军
关键词:裂变径迹年龄珠江口盆地盆地基底
江南东段平水地区桃红闪长岩:早新元古代洋壳消减的证据被引量:11
2017年
平水一带早新元古代岩浆岩的精细年代学约束及其形成构造背景的厘定是理清华南内部新元古代演化机制的重要突破口.对江南造山带东段平水地区桃红岩体中的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LA-ICP-MS)、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913±2Ma和898±2Ma,代表其形成年龄;去掉挥发分并百分化处理后,SiO_2、Al_2O_3、Na_2O和K_2O含量分别为58.33%~63.36%、15.76%~17.42%、2.62%~3.12%和0.53%~1.53%,属低钾-中钾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0.84~0.92,属偏铝质;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4.65~6.09)、轻微Eu异常(δEu=0.82~1.01)、高场强元素(Nb、Ta、Ti、P)强烈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相对富集,具岛弧岩浆亲缘性;具低(^(87)Sr/^(86)Sr)i值(0.703 060~0.703 076)、高ε_(Nd)(t)值(+6.58^+6.76).综合研究认为桃红闪长岩为扬子与华夏陆块之间的古洋壳南东向俯冲的过程中,被俯冲板片流体和熔体改造的地幔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双溪坞群及其同期岩浆岩应是扬子与华夏陆块早期拼合阶段的产物,与格林威尔构造事件无关.
谭清立王岳军张玉芝李庶波周永智王玉琨
关键词:闪长岩锆石U-PB定年SR-ND同位素江南造山带
基于GIS技术研究贺兰山、罗山洪积扇特征与山脉抬升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西北是我国洪积扇发育的典型区域,特别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洪积扇保存良好,同时受高原隆起影响,此处构造多样,是研究洪积扇与构造运动关系的天然实验室。基于3S系统在地学应用中的发展,通过遥感图像解译。GIS空间分析等手段,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典型山脉的洪积扇地貌特征:贺兰山山前洪积扇宽长比、扇顶角大,山麓弯曲明显,扇面坡度陡;罗山山麓平直,扇坡度陡,宽长比小。利用MATLAB、GRAPHER等统计分析了洪积扇细部特征与构造运动,特别是均衡抬升的响应发现:山前盆地沉降越剧烈,洪积扇扇面积与流域面积之比越小;构造活动年代越老,均衡抬升量越大,扇面宽长比越小,扇体横剖面越平直,洪积扇扇面积与扇高差之比越大,扇面积增长至75 km2,不再受控于流域情况;构造活动年代越新,山麓弯曲度、沟口间距越小,沟口与沟口高地高差越小,扇宽越大;就构造活动强度来说,山体构造抬升越剧烈,扇面坡度越大,扇面积越小。
李庶波张珂章桂芳傅建利梁浩
关键词:洪积扇地貌新构造青藏高原东北部
底部滑脱层流变性和厚度变化对褶皱冲断带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7年
滑脱层是影响褶皱冲断带的第一因素。为了探讨底部滑脱层流变性和厚度变化对褶皱冲断带的影响,本文通过二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常见的泥岩滑脱层具摩擦性质,此类冲断带采用弹塑性模型;而盐岩滑脱层具蠕变性质,此类冲断带则采用黏弹塑性模型。结果表明,底部滑脱层流变性以及厚度对冲断带的变形影响很大。当滑脱层为泥岩时,发育典型的叠瓦状构造样式,变形序列为背驮式向前扩展的有序序列。而当滑脱层为盐岩时,发育背、向斜相间排列的侏罗山式构造样式,并以无序序列演化。底部滑脱层厚度的变化,对泥岩滑脱层的冲断带而言,主要改变其表面坡角,对构造样式和演化序列影响不大;但对盐岩滑脱层的冲断带影响很大,不管滑脱层最厚的地方分布在后陆还是前陆,变形都会最强烈,地表凸起最高。从后陆向前陆加厚的盐岩滑脱层结合由后陆向前陆略为减薄的上覆地层可产生罕见的后冲、后展式演化序列。这些变形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盐岩比泥岩具有小得多的剪切强度所致。
黄光明李忠海李庶波舒克栋
关键词:褶皱冲断带滑脱层流变学
鄂尔多斯西北缘岗德尔山阶地及其所反映的河套与银川盆地的关系
鄂尔多斯西北缘岗德尔山,地处黄河中游,广泛发育河流阶地,是研究盆地新构造运动和黄河贯通的重要区域。岗德尔山位于河套和银川盆地之间,山体呈带状南北走向,记录了第四纪以来黄河贯通两盆地的演化过程。
陈俊张珂梁浩傅建利李庶波
关键词:河流阶地新构造运动
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23
2015年
南太行山地区地处华北陆块中部,是研究华北岩石圈减薄、克拉通活化期间山脉隆升与剥露机制的理想场所。本文对太行山南麓的中生代岩浆岩和元古宙变质岩开展了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获得了相关样品的磷灰石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研究表明,南太行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集中在75~32 Ma之间,峰值径迹长度在11μm以上,为宽带单峰分布。综合考虑裂变径迹反演,南太行山地区初始隆升始于100 Ma前,晚白垩世以来的剥蚀去顶量在3 km以上。100~50 Ma的构造抬升相对平静,50~40 Ma及10 Ma左右以来隆升速度加快,是太行山地区的主要隆升期。南太行山区域上表现为北早南晚的倾伏式差异隆升格局,其新生代隆升与华北东部同期的快速沉降相耦合。以上资料有利于更好认知华北陆块中–新生代冷却史及岩石圈减薄地表响应。
李庶波王岳军张玉芝张立敏梁浩邱惟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