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泉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术和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及住院用时分别为(2.94±0.80)h,(135.26±29.35)m L,(23.20±3.55)d;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及住院用时分别为(1.56±0.47)h,(54.87±6.15)m L,(11.76±1.61)d;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t=3.07,3.44,3.19,P=0.00,0.00,0.00);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46.00%,68.00%;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9.12,P=0.02);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t=3.46,3.17,P=0.00,0.00,P<0.05)。结论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有效减轻医源性创伤,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且有助于保护神经功能,价值优于小骨窗开颅术。
- 李天泉
-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疗效
-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氧化应激、炎性介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抑制剂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实施穿刺引流术后氧化应激和炎性介质的影响及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46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行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后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微量泵静脉注射NE抑制剂西维来司钠注射液0.20 mg/(kg·h),连续用药7 d。术前与术后3 d、7 d,检测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术后7 d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术后3 d、7 d,观察组的血清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 d、7 d,观察组多形核白细胞比例、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IL)-6、IL-8、超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8.3±2.2 vs 9.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0%vs 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CH术后加用NE抑制剂能明显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
- 金祝华匡永勤李天泉沈良伟张伟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西维来司钠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反应神经功能
-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1例效果观察
- 2017年
-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1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前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7 d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88.52%)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较佳,术后颅内压明显降低,存活率高,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李天泉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 脑泡型棘球蚴病的诊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棘球蚴病又称为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寄生性人畜共患热带病,除南极洲外,其他所有大陆板块均有棘球蚴病分布,棘球蚴目前共发现9种类型[1],其中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囊型棘球蚴病(CE)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泡型棘球蚴病(AE)对我国的医学公共卫生影响最大,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五省,新疆、内蒙、西藏及四川等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 李涛王翔王翔张伟
- 关键词:棘球蚴病诊疗
- SDF-1在牵张成骨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在大鼠下颌骨中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区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各5只,全部将右侧下颌骨表面皮肤切开,放置下颌骨牵张器,调整塑形并固定。而后将大鼠左侧下颌骨骨折行钛板内固定手术以作对照。随后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0、3、6、9、12、15、18、21 d)将大鼠麻醉处死,解剖大鼠双侧下颌骨后,小心刮取右侧牵张间隙骨痂及左侧骨折处骨痂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 40只大鼠伤口均愈合正常,手术耐受性良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DF-1在成骨细胞和微血管周围表达较多,且在DO的新生骨痂中的表达较骨折处骨痂中的表达明显升高。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显示:无论在DO区或是骨折区,SDF-1术后3 d的表达量增加了3倍,术后1周后,SDF-1在骨折区的表达情况呈逐渐下降趋势,在DO区的表达在进入牵张期内其再次上升,高达原有水平的5倍,牵张结束后缓缓下降,SDF-1在2区的表达情况比较分别在9、12、15 d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DF-1在牵张成骨区和骨折区的表达差异明显,为日后研究SDF-1在牵张成骨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 周恩瑜李天泉李保康邬玉林刘亮屈依丽
- 关键词:牵张成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酶联免疫吸附法
- 民族地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李天泉李燕
-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性硬脑膜下血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