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光
- 作品数:33 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 抑制船舶机械噪声低频线谱的双层底结构设计方法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抑制船舶机械噪声低频线谱的双层底结构设计方法,其可根据船舶双层底结构设计图纸,基于低频段动力学相似原则建立等效的周期梁-弹簧-振子耦合系统模型;利用该等效耦合模型的参数化分析,调整振动波的带隙频带涵...
- 李增光武凯胡娟娟冯维
- 船舶推进轴系振动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针对传统的船舶推进轴系确定性振动分析存在安全性与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开展轴系在不确定性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分析。[方法]采用基于非概率凸模型过程的非随机振动分析方法,以区间上下界的形式描述不确定性激励和振动响应,降低对大量激励样本数据的依赖。与相关文献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所编求解二自由度系统响应边界程序的正确性,并基于在此,探究轴系的不确定振动问题。[结果]当轴系受到螺旋桨[-30 N,30 N]的横向激励力激励时,在轴承处产生了量级约为10-6m的位移响应,表明轴系受到某一区间的激励,则必会产生某一区间的响应。[结论]将基于非概率凸模型过程的非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应用于船舶推进轴系不确定性振动分析领域,可求得轴系受到不确定性激励时的振动位移响应边界,并可在激励样本较少的情况下为提高轴系系统动态响应预测的稳健性提供有益参考。
- 周慧慧李增光李天匀朱翔朱翔
- 关键词:推进轴系轴系振动
- 一种自动调整船舶声学状态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调整船舶声学状态的方法,包括明确监控对象及其所属的监控系统、确定控制策略、设计软件模块、明确信息交互方式等步骤;控制策略及主要功能以软件形式构成声学状态自动调整功能模块,嵌入船舶监测报警系统控制台;该...
- 鲍利群李增光李庆峰
- 文献传递
- 具有减振功能的轴系支承结构
- 本发明的具有减振功能的轴系支承结构包括上安装板、上连接板、波形转换结构、下连接板、下安装板、聚合物压电片和耗能电路;上连接板一侧与上安装板连接,其另一侧与波形转换结构一端连接;波形转换结构另一端与下连接板一侧连接,下连接...
- 李增光李庆峰王艳国
- 文献传递
- 船舶海水管路系统振动特性计算与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为系统性地分析船舶海水管路系统的振动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建立泵组隔振器挠性接管管段支承管路附件系统的频率域计算模型。以某海水管路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分析系统固有振动特性和振动传递特性。结果表明,挠性接管刚度对泵组管段之间的振动传递比较关键,当其低于1/10的振源泵组隔振器刚度时,传递至管段的振动大幅衰减;优化管路附件、支承结构等可使管段弯曲振动频率避开泵组的低频激励频率,对抑制特定频段的振动传递比较有效。
- 何春雨况阳李增光
- 关键词:海水管路振动船舶
- 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计算中轴承油膜的影响分析被引量:9
- 2005年
- 针对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计算问题,提出了校中计算的有限元模型和考虑油膜作用的非线性轴承支承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数值计算确定了尾管轴承支反力的位置,讨论了油膜对轴承反力分布的影响。该方法有利于更准确地确定轴系在运行过程中轴线空间位置,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周瑞平李冰融李增光
- 关键词:推进轴系校中油膜
- 一种中央冷却系统海水泵节能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淡水泵运行模式的中央冷却系统海水泵节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中央冷却系统淡水泵运行工况;步骤二:试验起始条件设定;步骤三:测定各台海水泵开启前后的温控阀开度;步骤四:完成各淡水泵工况下各...
- 赵辉王波李增光何文强杨建
- 文献传递
- 船舶推进轴系非线性冲击响应仿真被引量:10
- 2005年
- 从梁弯曲振动的几何非线性出发,推导了梁单元几何非线性刚度矩阵,建立了恶劣冲击环境下船舶推进轴系非线性冲击动力学仿真模型,提出了该问题的求解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并通过和线性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和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必要性。
- 周瑞平游家慰李增光
- 关键词:推进轴系冲击响应仿真计算船舶刚度矩阵冲击环境
- 一种基板约束阻尼板复合结构动力学等效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板‑约束阻尼板复合结构动力学等效方法,包括复合结构主要参数确定、复合结构的刚度等效方法、复合结构的质量等效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明确基板‑约束阻尼板复合结构的几何及材料参数;步骤二:根据刚度等效...
- 李增光吴凡隋平阳
- 竖直上升管内超临界CO_(2)异常传热机理研究
- 2021年
- [目的]小通道内的换热已被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与航天发动机冷却等方面。为保证该系统内热力装置安全、高效运行,需系统、深入研究超临界CO_(2)的传热规律与异常传热机理。[方法]通过CFD数值模拟,对不同质量流速下内径为2 mm的竖直上升管中超临界CO_(2)的换热随热流密度与压力的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并对传热强化与传热恶化工况下不同截面处径向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异常传热机理。[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质量流速为500~1000 kg/(㎡·s)时,随着热流密度的升高,超临界CO_(2)由传热强化转变为传热恶化,且在传热恶化工况下,随着热流密度的升高,超临界CO_(2)传热恢复区的换热系数峰值有所降低,直至消失;随着运行压力的升高,超临界CO_(2)的异常传热程度均被削弱。通过机理分析发现,在传热强化工况下,超临界CO_(2)的换热在拟临界点附近达到最强,其主要原因在于管截面上大比热容区流体的份额显著增加;在传热恶化工况下,壁温峰值对应的截面处速度呈“M”型分布,拐点处速度梯度降为0,湍动能也降到最低,导致传热能力变弱。[结论]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小通道内超临界CO_(2)的传热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胡娟娟李增光高一民杨建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