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博林

作品数:123 被引量:576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化浊
  • 28篇解毒
  • 27篇溃疡
  • 27篇化浊解毒
  • 26篇慢性
  • 26篇结肠
  • 26篇结肠炎
  • 26篇溃疡性
  • 26篇溃疡性结肠炎
  • 23篇胃炎
  • 23篇解毒方
  • 23篇化浊解毒方
  • 21篇胃癌
  • 20篇浊毒
  • 19篇中药
  • 18篇癌前
  • 18篇癌前病变
  • 17篇萎缩性
  • 17篇萎缩性胃炎
  • 17篇胃癌前病变

机构

  • 86篇河北省中医院
  • 80篇河北医科大学
  • 36篇河北中医学院
  • 3篇河北省人民医...
  • 3篇邯郸市中医院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以岭医院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衡水市中医院
  • 1篇河北省中医药...

作者

  • 122篇李博林
  • 48篇刘启泉
  • 44篇王志坤
  • 42篇杨倩
  • 35篇张纨
  • 14篇张晓利
  • 13篇赵丹阳
  • 12篇贾琳
  • 11篇王亚利
  • 10篇闫翠环
  • 10篇张明泉
  • 10篇徐伟超
  • 10篇杜姚
  • 9篇董林林
  • 9篇王鑫国
  • 9篇彭海娟
  • 7篇景璇
  • 7篇郭子敬
  • 7篇师旭亮
  • 7篇霍永利

传媒

  • 9篇中医杂志
  • 8篇四川中医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6篇新中医
  • 5篇现代中西医结...
  • 5篇河北中医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光明中医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河南中医
  • 2篇河北中医药学...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医药临床杂...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23
  • 12篇2022
  • 11篇2021
  • 10篇2020
  • 14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15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入组病例共脱落7例,观察组3例(失访),对照组4例(失访)。符合研究方案的病例共113例,其中观察组57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给予化浊解毒方(水煎服,1剂/d),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每次1 g,3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结肠镜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腹胀积分降低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0级、Ⅰ级肠镜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情感功能、全身症状、肠道症状、社会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全身症状、情感功能、肠道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升高(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够有效缓解U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镜下病理变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博林白亚楠景璇何芳梁亚飞才艳茹杜朋丽赵丹阳杨倩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化浊解毒方
兰术四草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兰术四草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兰术四草化浊解毒方,对照组50例予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及肠镜像变化,同时检测血清TNF-α及IL-4含量。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肠镜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TNF-α降低、IL-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NF-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兰术四草化浊解毒方能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升高IL-4有关。
刘启泉李博林黄云曼闫丹丹张晶师旭亮王志坤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浊毒
基于脾胃分治理论的慢性胃炎治疗被引量:3
2013年
脾胃理论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完善,至金元时期李东垣主张升脾胃之清阳并将胃痛列为独立病名,清代叶天士重视滋养胃阴,首倡脾胃分治,使脾胃学说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一直指导着脾胃病的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是胃黏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其病位在胃,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我们在脾胃分治理论指导下,采用“通降”、“凉润”之法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论述如下。
刘启泉王志坤张晓利李博林张纨
关键词:脾胃分治慢性胃炎历史沿革
杨倩运用启膈散治疗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经验被引量:4
2020年
介绍杨倩教授治疗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经验。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及营养状况,但常见胸骨后疼痛、异物感及呕吐等术后并发症。杨教授认为本病属于"噎膈"范畴,治疗宜以行气化痰、活血化瘀为主,应用启膈散加减化裁,并佐以滋阴润燥药物,以达润燥解郁、化痰降逆之效,可进一步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促进免疫调节,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许亚培杨倩李博林杨铸锋杨静龙润李世济董笑一王骁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启膈散名医经验
基于代谢组学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研究
冬病夏治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特色疗法,其理论根源于《黄帝内经》。冬病夏治理论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阴阳平衡观、经络养生观及五行生克制化,在该理论指导下衍生了多...
李博林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代谢组学临床疗效
应用SF-36量表评价从浊毒论治胃癌前病变
目的应用SF-36量表评价从浊毒论治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cancer,PLGC)。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予罗英化浊解毒方加味治疗;对照组32例予胃...
张晓利刘启泉王志坤张纨李博林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贴剂和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如下:乳香、没药、肉桂、延胡索、白芷、丁香。将所述组合物按照药学常规工艺,制成贴剂。结合透皮疗法和经络疗法,外贴病灶和穴位,内治胃脘痛。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临床症状和分子水...
杨倩刘建平白海燕霍永利郎晓猛李博林徐伟超
文献传递
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之“不通则凉”被引量:3
2016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出现的胃凉症状多是由于肝胃气郁、湿阻中焦、胃络瘀阻、胃热炽盛导致的不通而凉,通过理气开郁、化湿和胃、化瘀通络、清胃泄热使被遏之阳气得以通达,通则不凉。
刘启泉王天家韩志秀彭海娟李博林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李佃贵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被引量:19
2019年
李佃贵教授是我国知名中医脾胃病专家。他杏林悬壶50余载,衷中参西,学验俱丰,基于典籍认识,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首创'浊毒理论',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现将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UC是一种结肠和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李佃贵杨倩才艳茹李博林赵丹阳杜朋丽郭榆西郭彤郭芮彤贾雪梅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名医经验
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2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3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结肠镜变化,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VIP、SP)及炎性因子IL-10水平,治疗后判断临床疗效,观察试验期间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除对照组黏液脓血便、腹泻症状外)、Baron内镜评分及血清S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VIP、IL-10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Baron内镜评分及血清S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VIP、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46%,对照组为60.7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7%,对照组为10.71%(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治疗UC临床效果优于美沙拉嗪肠溶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神经内分泌因子(SP、VIP、IL-10)水平有关。
杨倩杜朋丽赵丹阳才艳茹何芳景璇李博林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浊毒内蕴化浊解毒VIP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