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匡时

作品数:27 被引量:177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磁共振
  • 9篇头痛
  • 9篇偏头痛
  • 9篇成像
  • 8篇功能磁共振
  • 7篇针刺
  • 6篇无先兆偏头痛
  • 6篇静息态
  • 5篇疲劳综合征
  • 5篇综合征
  • 5篇网络
  • 5篇慢性
  • 5篇慢性疲劳
  • 5篇慢性疲劳综合...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阳陵泉
  • 4篇针刺阳陵泉
  • 4篇太极
  • 4篇太极拳
  • 4篇偏瘫

机构

  • 25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北京市鼓楼中...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鼓楼中医...
  • 2篇北京中医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李匡时
  • 20篇邹忆怀
  • 11篇任毅
  • 9篇谭中建
  • 8篇张勇
  • 5篇刘宏伟
  • 5篇李宗衡
  • 4篇李媛媛
  • 4篇韩笑
  • 3篇付彩红
  • 3篇周莉
  • 3篇郎奕
  • 2篇崔方圆
  • 2篇张丽萍
  • 1篇白文
  • 1篇金贺
  • 1篇董兴鲁
  • 1篇张华
  • 1篇杨嘉颐
  • 1篇陈红

传媒

  • 5篇中西医结合心...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中医杂志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现代中医临床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第七届全国中...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图论与fMRI探究太极拳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影响
2023年
目的:从默认模式网络(DMN)探讨太极拳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机制。方法:招募20例CFS患者和20名健康人进行每周7次,每次30 min,持续4周的太极拳训练,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扫描、疲劳量表(FS-14)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MN拓扑属性值和临床量表的变化。结果:太极拳训练前后,CFS组的FS-14评分显著降低(P<0.001),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01),全局效率显著降低(P=0.010),其中双侧前额叶皮质和右侧后扣带回皮质的节点效率降低尤为明显(P<0.00055)。结论:太极拳可能通过降低双侧前额叶皮质和右侧后扣带回皮质功能活动,整体降低DMN的全局网络效率,达到缓解CFS患者疲劳感、促进其生活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
吴康李匡时李媛媛胡晓婕任毅陈琛陈天竹邹忆怀
关键词:太极拳慢性疲劳综合征图论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前额叶
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影响的fMRI研究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的影响特征,探讨针刺阳陵泉穴促进中风偏瘫脑功能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2例中风偏瘫患者和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针刺阳陵泉前后的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的方法对提取的感觉运动网络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两组激活的脑区特点。[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针刺阳陵泉后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成分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右扣带回、右额上回、右额内侧回、右舌回、右小脑山坡以及左楔前叶和左顶上小叶,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左前扣带回、左额上回、右额上回、左额中回、左额下回、左额内侧回、右额内侧回、左颞上回、左楔叶、左楔前叶。[结论]针刺阳陵泉穴可通过调节双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相关脑区活动,增强感觉反馈对运动输出的作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脑功能重塑。
付彩红李匡时邹忆怀
关键词:偏瘫针刺阳陵泉功能磁共振
表面肌电图应用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功能评价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应用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功能评价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9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对患者进行量表评价及表面肌电图检查,将表面肌电图检查结果中的静态和动态数据与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所有检查结果进行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计算。结果:在量表评分与静态肌电图数据比较中发现,量表评分与胫前肌、腓骨长肌肌电图中位频率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胫前肌、腓骨长肌均方根振幅及积分积电值呈正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量表评分与动态肌电图数据比较中发现,量表评分与胫前肌肌电图均方根振幅、中位频率及积分积电值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0.01及0.02;量表评分与腓骨长肌肌电图均方根振幅、中位频率及积分积电值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0.03及0.02。量表评价及肌电图检查结果均未出现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结论:量表评分与静态胫前肌和腓骨长肌的肌电图值无显著相关性;量表评分与动态胫前肌和腓骨长肌的肌电图值比较有显著相关性。由此推断,表面肌电图检查可以应用于踝关节稳定性评价中,可与踝关节稳定性量表进行联合分析。
周莉张丽萍吴家宝李匡时张喆赵明智孙伊婷李宗衡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功能评价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静息态默认模式网络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特征性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及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将得到的功能影像数据应用SPM5等软件进行处理后,选择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计算各脑区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度。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中,内侧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楔前叶、内侧颞叶和顶下小叶等脑区与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度减低。结论静息态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存在多个特定脑区功能连接度减低的特征性变化,支持无先兆偏头痛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为从脑功能层面探讨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张勇任毅李匡时谭中建邹忆怀
关键词:无先兆偏头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病理机制
太极拳运动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影响
2022年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太极拳运动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特征性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康复科招募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21例作为试验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9例作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24式太极拳训练,2组受试者分别在太极拳训练前后进行1次磁共振脑成像评估,分析2组受试者默认模式网络的差异及练习太极拳前后默认模式网络的变化。结果练习太极拳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功能连接度显著减弱的脑区包括左颞上回、左背侧前额叶,功能连接度显著增强的脑区包括右外侧颞叶;试验组患者练习太极拳后默认模式网络中功能连接度显著增强的脑区包括右侧前扣带回、右侧眶回、右侧后扣带回、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上回、左内侧前额叶;对照组受试者练习太极拳后默认模式网络中功能连接度显著增强的区域包括颞上回、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颞上回。结论太极拳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异常活动存在特征性调节作用。
李匡时吴康李媛媛胡晓婕许天骄熊瑛邹忆怀
关键词:太极拳慢性疲劳综合征静息态
基于静息态fMRI对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疼痛主要相关脑网络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对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疼痛主要相关网络的特征性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7例左侧偏瘫病人及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7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法提取疼痛主要相关网络(默认模式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右侧额顶网络)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的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内均只有功能连接度减弱的脑区,右侧额顶网络内只有功能连接度增强的脑区。结论静息态下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疼痛主要相关的3个网络内存在多个特定脑区功能连接度的特征性变化,这可能为今后诊治无先兆偏头痛提供新的影像学靶标。
宁艳哲邹忆怀李匡时张勇吕迪阳任毅
关键词:无先兆偏头痛
慢性疲劳综合征病机及辨证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21年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反复发作严重疲劳为特征的疾病,其反复发作不少于6个月,常伴有头痛、睡眠障碍、记忆下降、情志抑郁、肌肉骨关节疼痛等,涉及身体多个系统[1-2]。其发病率约为0.2%~0.7%,尤其在青壮年人群中的患病人数正在逐年上升[3-4]。长久以来CFS的诊断比较困难,同时也没有特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导致大量患者的临床需求无法被满足。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HHS)、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共同制定了首个CFS指南草案。
李匡时邹忆怀李宗衡张勇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针灸推拿
针刺顶颞前斜线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灰质重塑的影响被引量:34
2020年
目的:基于体素形态学法,观察针刺顶颞前斜线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灰质重塑的干预效应,揭示头针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优势和中枢效应位点。方法:选取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偏瘫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各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对照组各9例,两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立普妥等基础药物治疗,头针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右侧顶颞前斜线。健康受试者仅在入组时采集T1结构像数据。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集T1结构像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脑灰质变化及其与健康人脑灰质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头针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针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健康人比较,脑梗死偏瘫患者双侧小脑灰质体素增加。治疗2周后,与健康人比较,头针组在小脑、前扣带回、基底节区(豆状核、屏状核为主)、额内侧回等运动相关皮层及部分感觉皮层出现灰质体素增加,对照组在非运动相关的极少脑区出现小幅度体素增长。与治疗前比较,头针组治疗后在基底节区(豆状核、屏状核为主)的脑区出现体素增长;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头针组脑灰质增多较为显著的脑区主要集中在双侧小脑。结论:针刺顶颞前斜线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双侧小脑、健侧基底节为主的锥体外系运动调节中枢及部分感觉皮层灰质结构重塑,诱发相应脑区功能代偿有关。
郎奕李匡时杨嘉颐崔方圆白文梁楚西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脑灰质
中风病偏瘫痉挛“松静”康复观的内涵与应用
2023年
痉挛是影响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不利因素之一,中医疗法治疗偏瘫痉挛具有独特优势。中风病“松静”康复观以“松”与“静”作为偏瘫痉挛治疗的指导思想与具体方法,据此所形成的“体用通和”理论以中医藏象理论为基础,以“通”为原则,内通脏腑,外联肢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并将治疗对象、目的、方法及疗效融为一体,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融合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为一体的偏瘫痉挛康复方案。中风病“松静”康复观丰富了中医康复学内涵,为偏瘫痉挛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金贺陈红李宗衡李匡时邹忆怀
关键词:中风病偏瘫痉挛松静
珍龙醒脑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早期肢体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索珍龙醒脑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早期肢体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对29例脑梗死恢复早期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给予4周的藏药珍龙醒脑胶囊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中风病证候要素评价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获取治疗前后各向异性分数值差异的脑区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内火、痰湿、血瘀证候的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总分和NIHSS总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胼胝体毯、丘脑后辐射、放射冠、左侧上纵束、左侧外囊、右侧内囊前肢等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期间,受试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珍龙醒脑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早期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用药4周是有效且安全的。珍龙醒脑胶囊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胼胝体、放射冠等脑区受损白质纤维束的修复与重组相关。
张旭冉董兴鲁李匡时周莉臧书晗朱丽虹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弥散张量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