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冠楠

作品数:26 被引量:207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家蚕
  • 7篇氟化物
  • 4篇芽孢
  • 4篇芽孢杆菌
  • 4篇耐氟
  • 3篇群落
  • 3篇群落组成
  • 3篇留存
  • 3篇耐氟品种
  • 3篇抗菌肽
  • 3篇枯草芽孢杆菌
  • 3篇SWL
  • 3篇肠道
  • 2篇丹桂
  • 2篇微生态
  • 2篇消化酶
  • 2篇抗性
  • 2篇挥发油
  • 2篇活性
  • 2篇健康性

机构

  • 26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三峡医药...

作者

  • 26篇李冠楠
  • 20篇朱勇
  • 17篇夏雪娟
  • 17篇隆耀航
  • 9篇李姣蓉
  • 8篇赵欢欢
  • 5篇郑炯
  • 5篇阚建全
  • 5篇武婧洁
  • 4篇唐文超
  • 4篇米智
  • 4篇杜文华
  • 4篇阮成龙
  • 4篇郭东东
  • 2篇罗东升
  • 2篇付巧娟
  • 2篇夏季
  • 1篇叶秀娟
  • 1篇陈宗道
  • 1篇冉春霞

传媒

  • 3篇昆虫学报
  • 2篇蚕业科学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蚕学通讯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第十二届家(...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桑叶提取物泡腾片制备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以桑叶为原料,对桑叶提取物泡腾片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采取超声波辅助乙醇萃取法提取桑叶功能性成分,添加0.15g/mL麦芽糊精,真空冷冻干燥9h后粉碎过180μm筛,得到桑叶提取物冻干粉.桑叶提取物泡腾片宜采用湿法制粒,配方为桑叶提取物冻干粉5%,柠檬酸12%,碳酸氢钠7.5%,甘露醇7%,葡萄糖30%,蔗糖38.5%.桑叶提取物泡腾片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49.78,77.12和94.98mg/mL.
李冠楠夏雪娟赵欢欢吴雪莹杨蕊莲衡志杰杨成飞朱勇
关键词:桑叶泡腾片抗氧化
氟化物对家蚕血液羧酸酯酶及全酯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探讨氟化物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对象,从5龄起蚕开始分别添食50、100、200、400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血液中羧酸酯酶(CarE),全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734、T6添氟组的CarE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73%—88%和72%—81%,734两个低浓度添氟组的CarE活性与对照组和两个高浓度添氟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T6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734、T6添氟组的全酯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89%—97%和73%—92%,734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T6对照组的全酯酶活性仅与最高浓度添氟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氟化物对家蚕血液CarE和全酯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米智阮成龙李姣蓉付巧娟杜文华李冠楠隆耀航朱勇
关键词:家蚕氟化物羧酸酯酶
蚕用益生枯草芽孢杆菌Swl-19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wl-19及其应用,枯草芽孢杆菌Swl-19由家蚕中肠中分离,芽孢大小为0.8~1.2×1.2~2.4μm,椭圆形柱状,菌落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乳白色,边缘...
朱勇李冠楠夏雪娟隆耀航赵欢欢唐文超郭东东何石宝
文献传递
用于家蚕转基因的二化性品种蚕卵的预处理研究
2013年
从二化性品种获得优质的非滞育蚕卵作为显微注射受体,一直是家蚕转基因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家蚕转基因技术中非滞育蚕卵主要是通过完全低温暗催青、早浸酸2种方法得到,但这2种方法分别存在催青时间长、浸酸时间难以把握的局限.对完全低温暗催青技术进行了改进,即在家蚕胚胎发育至温度敏感的缩短期(戊3期)后再对蚕卵低温黑暗处理直至孵化,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能有效地获得非滞育蚕卵并且较完全低暗组催青时间缩短3~4天.并进一步分析了后期低暗组、完全低暗组以及早浸酸组3种处理得到的非滞育卵的健康性,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和完全低暗组健康性差异不大,均明显优于早浸酸组;后期低温暗催青在蚕卵孵化所需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且获得的非滞育卵健康性亦可得到保证,有望成为人们获得非滞育卵的一条有效途径.
隆耀航李姣蓉赵天福武婧洁付巧娟李冠楠朱勇
关键词:家蚕滞育解除显微注射
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和GC-MS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重庆产速生金桂和朱砂丹桂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差异。从金桂和丹桂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和34种化合物,其中有17种共有组分,36种非共有组分。醇类及其氧化物是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占2种桂花挥发油百分含量的82.36%和87.88%。其次为酮类,分别占2种挥发油的11.06%和5.78%。金桂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对羟基苯乙醇(27.02%)、(E)-呋喃芳樟醇氧化物(26.46%)和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5.06%)。丹桂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51.02%)、对羟基苯乙醇(14.95%)和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0.70%)。与朱砂丹桂相比,速生金桂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夏雪娟冉春霞李冠楠夏季罗东升郑炯阚建全
关键词: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氟化物对家蚕耐氟和氟敏感品种肠道中留存产酶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氟化物对家蚕Bombyx mori肠道内留存产酶菌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家蚕耐氟和氟敏品种的耐氟力差异。【方法】分别给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敏品种734添食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至5龄第3天取材。采用筛选培养基筛选产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的菌株,并结合16S rDNA系统发育关系,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家蚕肠道内产消化酶细菌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微小杆菌属Exiguobaterium,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 sp.、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细菌可同时产4种酶。氟中毒后T6肠道内产酶菌由5种减少到4种,734肠道内产酶菌由2种减少到1种。【结论】家蚕肠道内留存的产酶菌与家蚕自身的耐氟能力相关。
李冠楠夏雪娟赵欢欢隆耀航李姣蓉朱勇
关键词:家蚕氟化物耐氟品种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抗茵肽(AM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中的小肽类物质,它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抗茵肽对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肿瘤细胞等有着广泛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耐药微生物的出现,使得抗茵肽...
李冠楠夏雪娟隆耀航李姣蓉武婧洁朱勇
氟化物对家蚕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氟化物对家蚕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开发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益生菌以提高家蚕对氟化物的抗性。【方法】PCR扩增家蚕肠道内细菌16S rRNA基因并构建克隆文库;用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方法对克隆子进行分型。从家蚕T6和734肠道样品中共获得14种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s),以16S rRNA基因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再经巢式PCR-DGGE技术检测家蚕肠道内优势菌群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家蚕氟中毒后肠道内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菌菌群减少,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的细菌增多。【结论】氟化物能通过改变家蚕肠道内细菌的多样性和比例,从而破坏家蚕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且对家蚕734的影响作用大于T6。
李冠楠夏雪娟Parfait Sendegeya赵欢欢隆耀航朱勇
关键词:家蚕氟化物克隆文库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抗茵肽(AM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中的小肽类物质,它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抗茵肽对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肿瘤细胞等有着广泛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耐药微生物的出现,使得抗茵肽...
李冠楠夏雪娟隆耀航李姣蓉武婧洁朱勇
文献传递
蚕用益生芽孢杆菌SWL-19的筛选鉴定及其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筛选对家蚕(Bombyx mori)具有益生作用的芽孢杆菌,改善家蚕肠道微环境,促进蚕业生产的发展。【方法】采用高温选育法对家蚕肠道内的芽孢杆菌进行初筛;以产胞外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及能在肠道定殖为基础,结合溶血试验、抗生素药敏试验和产消化酶能力大小等对芽孢杆菌进行复筛。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菌种,再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检测其在家蚕肠道内定殖情况及其对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共从57株细菌中筛选出两株能同时产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且不产生溶血现象的芽孢杆菌SWL-17和SWL-19。14种抗生素药敏纸片检测结果表明,二者对绝大多数抗生素敏感,且敏感程度基本相同。除SWL-19不能利用蔗糖发酵外,两个株菌的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产酸产气、柠檬酸利用、葡萄糖发酵、硝酸盐还原和V-P等生理生化特性均相同。二者生长速度相同,但菌落形态特征差异较大。SWL-17的菌落形态为淡黄色,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而SWL-19的菌落形态为乳白色不透明,表面扁平干燥,边缘不整齐。SWL-17产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能力分别为(1.62±0.04)、(2.12±0.11)、(1.87±0.03)和(1.43±0.03),SWL-19的产酶能力分别为(2.91±0.05)、(2.43±0.04)、(3.24±0.12)和(3.48±0.10)。因此SWL-19具有较高的产消化酶能力,且除脂肪酶外,其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能力均显著性高于SWL-17(P<0.05)。细菌16S r DNA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WL-17和SWL-19分别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且SWL-19具有更清楚的遗传背景,适于进行后续试验。进一步DGGE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家蚕肠道内的优势菌群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细菌,而外源性添加菌株SWL-19后能使家�
李冠楠夏雪娟SENDEGEYA Parfait何石宝郭东东朱勇
关键词:家蚕肠道菌群芽孢杆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