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再云

作品数:66 被引量:262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主题

  • 34篇油菜
  • 27篇甘蓝
  • 27篇甘蓝型
  • 26篇甘蓝型油菜
  • 18篇诸葛菜
  • 18篇细胞
  • 17篇杂交
  • 17篇基因
  • 16篇杂种
  • 15篇倍体
  • 14篇属间
  • 14篇芸薹
  • 14篇芸薹属
  • 12篇基因组
  • 12篇间杂种
  • 11篇属间杂种
  • 10篇菘蓝
  • 10篇附加系
  • 9篇遗传学
  • 9篇染色体

机构

  • 6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湖北第二师范...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湖北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技...
  • 1篇成都大美种业...
  • 1篇贵州中医药大...

作者

  • 65篇李再云
  • 11篇葛贤宏
  • 9篇杜雪竹
  • 8篇刘后利
  • 6篇金梅林
  • 6篇盛锋
  • 6篇邹忠
  • 6篇杨丽
  • 6篇吴建国
  • 6篇孙小美
  • 5篇刘焰
  • 4篇华玉伟
  • 4篇傅廷栋
  • 4篇邵玉娇
  • 4篇康雷
  • 3篇石淑稳
  • 3篇石春海
  • 3篇崔成
  • 3篇李鹏飞
  • 2篇康超

传媒

  • 17篇中国油料作物...
  • 5篇植物遗传资源...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遗传
  • 2篇Journa...
  • 2篇作物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油料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Agricu...
  • 1篇作物育种信息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蓝型油菜与Brassica maurorum的异源六倍体后代及BC_2细胞学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将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2n=38,AACC)与芸薹属野生资源Brassica maurorum(2n=16,MM)的三倍体杂种进行染色体加倍,得到异源六倍体(2n=54,AACCMM)。该多倍体雄性高度不育,雌性育性极低。在其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1.17Ⅰ+20.71Ⅱ+0.56Ⅲ+2.25Ⅳ+0.08Ⅴ+0.06Ⅵ。用甘蓝型油菜与该多倍体连续回交2次,均需借助幼胚培养才得到后代植株,BC1、BC2植株均雄性不育,雌性育性很低。BC2植株的形态特征接近甘蓝型油菜,但各植株形态有明显差异。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表明,BC2植株含有2~5条M基因组的染色体,甘蓝型油菜染色体多配对形成二价体,附加的染色体多以单价体形式存在,或与甘蓝型油菜染色体发生联会配对。
姚行成葛贤宏李再云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BRASSICA多倍体基因组原位杂交
甘蓝型油菜-菘蓝E单体附加系在抑制流感病毒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甘蓝型油菜‑菘蓝E单体附加系在抑制流感病毒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取甘蓝型油菜‑菘蓝E单体附加系有效成分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制备的提取物,做抗流感病毒实验,发现,在A、D、E、F 4个单...
金梅林杨丽邹忠龚文孝黄坤钟鸣赵雪锦赵丽夏小涵李再云盛锋杜雪竹孙小美康超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五倍体后代非整倍体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2年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五倍体后代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非整倍体中体细胞或花粉母细胞 (PMCs)出现 4 7、4 4和 4 1条染色体的频率均高于其他类型的细胞 .除了 2 n=38的植株外 ,其余均为混倍体 .在 2 n>38的花粉母细胞中 ,附加的异源染色体经常落后于后期核外而呈现染色体消除现象 .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期 ,多数 PMCs趋向于均衡分离 .另外也观察到后期 细胞一极出现 17或 18条染色体的特殊分离方式 .对 PMC后期 细胞核以及雌雄配子的组成及比例的研究也发现 ,在 2 n=4 4和 4 1的植株中存在染色体的消减现象 ,雄配子染色体消减的速率快于其余两种情况 .而且低染色体数目配子 (n=2 2~ 19)具有更高频率传递给后代 .根尖的体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消除现象 .
吴建国石春海李再云傅廷栋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诸葛菜非整倍体
埃塞俄比亚芥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carinata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17的分离.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体细胞和PMCs中不含有整条的诸葛菜染色体,2n=34的体细胞和PMCs中包含了来自黑芥B.nigra L.Koch,2n=16的16条染色体.这些具有完全或部分埃塞俄比亚芥染色体组成的细胞,可能来源于以前提出的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中完全或部分亲本染色体组分开和染色体复制,并伴随诸葛菜染色体的消除.
朱旺升徐晶华玉伟李再云
关键词:埃塞俄比亚芥诸葛菜黑芥属间杂种基因组原位杂交细胞遗传学
重组型白菜的细胞学及分子遗传解析被引量:3
2017年
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AACC,2n=38)是研究异源多倍体植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模式植物。先前的研究中,通过甘蓝型油菜与近缘种植物杂交,诱导C亚基因组染色体优先消除,重建了祖先种白菜类型(restituted B.rapa,RBR,AA)。本研究通过雌蕊细胞染色体压片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已获得的2个重组白菜及其连续自交后代进行细胞遗传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重组白菜及其自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稳定在2n=20;与天然白菜相比,RBR在表型上表现一些特有的性状;经AFLP分子标记分析RBR Oro与白菜"Chiifu"聚为一类,RBR ZS11与本土的白菜型油菜"白油1号"亲缘关系紧密。结论:重组白菜在染色体组水平上具有稳定性,且重组白菜主要依赖于亲本甘蓝型油菜的起源。
朱斌蔡梦鲜翁庆北李再云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一种鉴定油菜远缘杂种的细胞学方法被引量:20
1999年
吴建国李再云刘焰石春海傅廷栋
关键词:油菜远缘杂种细胞学
甘蓝型油菜ZI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ZIP基因家族是重要的转运蛋白类基因家族,主要参与金属阳离子的吸收和转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重金属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解析甘蓝型油菜中ZIP基因家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甘蓝型油菜中鉴定到51个ZIP基因家族成员,对比芸薹属三个基本种发现ZIP基因家族在A、C亚基因组上有串联重复现象。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ZS11)全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将ZIP基因家族定位到17条染色体上,预测到10种Motif基序,均包含ZIP结构域,并对ZIP基因家族上游3 kb的启动子区域进行了顺式作用元件测序。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将甘蓝型油菜ZIP基因家族分成3大类,在芸薹属三个基本种的进化具有保守性。此外,ZIP基因家族在甘蓝型油菜中表现出组织特异性表达特点,并且在油菜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中BnaZIP1、BnaZIP4、BnaZIP5、BnaZIP6、BnaZIP10、BnaZIP11和BnaIRT3基因。用不同浓度镉处理油菜,发现在叶和根中都被诱导表达的基因是BnaIRT1.A01a,该基因在油菜重金属镉胁迫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后续ZIP基因家族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贺丹杨太桦黎婷吴金锋吴金锋刘丽莉刘丽莉严明理张大为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分析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的远缘杂交研究和诸葛菜的应用研究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的属间杂交进行了系统研究。在首次合成的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的属间杂种中。观察到染色体组分开现象。即在杂种细胞有丝分裂过...
李再云
文献传递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新材料的染色体行为及其进化意义被引量:17
2003年
过去获得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L.)O.E.Schulz)属间杂种的特征,为未经染色体加倍处理便可部分恢复育性与产生甘蓝型油菜和杂种两类植株,但在第5代(F5)群体中出现一株淡黄色花的杂种植株,且表现出与较早世代中的杂种植株有所不同的染色体行为,从而产生了具有多种表型和染色体组成的后代(F6~F9),特别是选择到一些具有部分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组成和附加诸葛菜染色体、具有优异脂肪酸组成的材料。基因组原位杂交观察表明,诸葛菜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正常配对与分离,且与油菜染色体的行为基本一致,这显示两亲本染色体在经过较多世代后在细胞分裂中变得较为同步化,这也是杂种后代材料逐渐趋向稳定的细胞学基础。
李再云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诸葛菜属间杂交染色体行为基因组原位杂交进化意义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杂交时花粉与柱头的识别反应被引量:15
1996年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过程中花粉粒与柱头间的认识反应,结果表明,正反交的花粉与柱头间认识反应是完全不同的.油菜柱头接受诸葛菜花粉后,个别提前萌发的花粉管能进入柱头,但当花粉大量萌发后,花粉管则不能进入柱头,在柱头表面出现爬行、扭曲、肿胀、产生分枝等不亲和现象.诸葛菜柱头接受油菜花粉后,多数花粉不能萌发,少数花粉管一旦萌发,即能顺利进入柱头。
瞿波傅丽霞刘后利李再云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诸葛菜远缘杂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