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作品数:10 被引量:17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天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机械工程 更多>>
隐匿性足Lisfranc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多层CT表现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隐匿性足轻微Lisfranc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多层CT的特征性影像改变。方法:从医院PACS系统中近1年内进行足CT检查的706例中统计出因足扭伤就诊而患者CR片显示阴性的轻微Lisfranc损伤图像,回顾性分析多层CT的多平面重组图像,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研究中285例CR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占全部足CT检查的41.4%,其中轻微隐匿Lisfranc损伤(不同部位的撕脱或裂纹骨折)82例,累及后足或单纯后足微细骨折41例,CR片对足跗骨及跖骨基底微细骨折的漏诊率达39.6%。轻微Lisfranc损伤以撕脱骨折为主,占70.9%,其次为裂纹骨折;跖底侧损伤占53.1%。临床特征包括疼痛(100%)和足肿胀(73.2%,60/82)。结论:足部隐匿性Lisfranc损伤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常规CR片很难准确诊断,多层CT对足部撕脱骨折及裂纹骨折等微细隐匿性损伤的诊断非常明确。 张玉新 王淑丽 马信龙 李健 邓欣 陈菲关键词:足损伤 肱骨近端内侧柱的解剖测量研究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9%.其中以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见.目前对于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常用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随着锁定钢板内固定的广泛应用,相关的并发症时有报道,如肱骨头... 王烨明 李健 刘俊阳 田旭 杨建华 东靖明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解剖学 稳定性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皮质骨厚度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肱骨近端骨皮质厚度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螺旋CT机对6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关节进行扫描后在图像工作站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处理软件中对肱骨近端干骺端移行处两个水平层面图... 张玺 胡永成 孙杰 耿欣 陈菲 李健关键词:肱骨近端 骨折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肱骨近端皮质骨区域性分布差异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9%.其中以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见.目前,对移位,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常用治疗策略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钢板比较,锁定钢板具有更强的抗扭转性能,其角稳定性... 王烨明 李健 刘俊阳 田旭 杨建华 东靖明关键词:微结构参数 生物力学 不同年龄段健康国人肱骨头区域骨皮质区域性分布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肱骨头区的骨皮质区域性分布差异.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健康志愿者51人,男27人,女24人;年龄20~88岁,平均48.69岁.所有健康志愿者行肩部CT扫描,按照年龄分为3组:A组(20~39岁)17人;B组(40~59岁)18人;C组(≥60岁)16人.应用骨皮质测量软件Stradwin 5.2读取CT原始影像数据,生成骨皮质的彩色分布图.垂直于肱骨头关节面,将肱骨头高度四等分后建立相互平行的3个横截面;在横断面1、2、3,测量分析肱骨头区前壁、外侧壁和后壁的骨皮质厚度、骨皮质密度和皮质下骨小梁密度.结果 在A组,骨皮质厚度和密度在肱骨头区前壁、外侧壁、后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B、C组,骨皮质厚度和密度在肱骨头区前壁、外侧壁、后壁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后壁的骨皮质厚度和密度在A、B、C组的横截面1、2中均较低.在C组的横截面3,外侧壁的骨皮质厚度和密度值最低.A、B、C组在横断面1、2、3中各个测量点的皮质下骨小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各个年龄段,肱骨头区的骨皮质区域性分布差异程度不同,40岁以后差异程度有所减弱.肱骨头区的外侧壁或者后壁,是骨皮质的薄弱区域. 王烨明 李健 刘俊阳 田旭 杨建华 东靖明关键词:肱骨 肱骨头 骨皮质 骨小梁 骨密度 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3 200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技术在诊断肋骨微细骨折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观察。由CT室3组医师分别对常规5mm层厚、1mm层厚横断图像及曲面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3组医师应用1mm层厚横断图像及曲面重组图像均确诊26例59根肋骨骨折,另12例未见骨折。3组医师对常规5mm层厚图像的肋骨骨折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6.4%、89.8%、94.9%。(2)26例肋骨骨折中单纯左侧肋骨骨折12例、右侧肋骨骨折11例,双侧肋骨骨折3例。(3)按骨折程度分为完全性肋骨骨折18根和不完全性肋骨骨折41根。在18根完全性肋骨骨折中断端错位均不超过2个皮质宽度。结论不完全性肋骨骨折及无明显移位的完全性肋骨骨折应用X线平片准确诊断困难,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技术可及时、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曲面重组图像清晰、直观地完整显示了肋骨结构及肋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及程度。 王淑丽 王林森 孙鼎元 邓欣 耿欣 李健 刘志刚 郭林 贾志红关键词:肋骨骨折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螺旋64排CT灌注成像对局灶结节性良恶性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检查与64层螺旋CT(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对84例经肝细胞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病灶分别行US检查及CT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病灶大小数目及患者在US及CT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US在诊断肝脏良性病变中的符合率与CT相当(P>0.05),而在肝癌诊断中CT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US组(P<0.05)。CT组在直径≤1cm微小肿瘤诊断中的符合率大于US组(P<0.05)。与肝炎型假瘤、肝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血管瘤患者相比,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CT始消时间及持续时间更长(P<0.05)。结论与US相比,CT对肝癌的诊断率更加准确,更尽早分辨出恶性病灶及微小病灶。且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灶在CT中表现出不同的增强方式,能有效鉴别不同种类的肝脏局灶性病灶。 耿欣 肖世骞 曹毅 李健 周鑫关键词:常规超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癌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皮质骨厚度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肱骨近端骨皮质厚度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螺旋CT机对6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关节进行扫描后在图像工作站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处理软件中对两个水平层面图像的皮质骨厚度进行测量并取平均数,BMD值使用双能X线BMD测量仪测量获得,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对腰椎和股骨颈处BMD与平均皮质骨厚度相关性进行计算。结果 69例患者中,男18例、女51例,女性骨质疏松者占全部病例的65%,男性骨质疏松者占全部病例的16%。男性患者腰椎、股骨颈处BMD和平均皮质骨厚度均优于女性(P<0.05),骨质疏松患者中男性患者腰椎、股骨颈处BMD和平均皮质骨厚度也优于女性(P<0.05)。腰椎、股骨颈处BMD与平均皮质骨厚度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股骨颈处BMD与平均皮质骨厚度也密切相关。结论采用CT扫描和图像工作站后处理软件测量肱骨近端皮质骨厚度是评价BMD的一种快捷、精确度较高的方法,是对DXA的有益补充。 张玺 胡永成 耿欣 陈菲 李健关键词:肱骨近端 骨折 骨质疏松 螺旋CT在腕关节细小及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健肱骨近端内侧柱的解剖测量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测量健康人群肱骨近端内侧柱的三维解剖数据,分析年龄、性别差异和不同年龄段皮质骨的分布特点。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纳入103名健康人在天津医院进行肩部CT扫描,按照年龄分为3组:A组(20~39岁)31名,B组(40~59岁)35名,C组(〉60岁)37名。应用皮质骨测量软件Stradwin 5.2读取CT原始影像数据,生成骨皮质的彩色分布图。在不同横断面1~3,建立肱骨近端骺端内、外侧柱的感兴趣区(ROI 1~6)。测量骨皮质厚度(CTh)、骨皮质密度(CMSD)和皮质下骨小梁密度(ECTD)。对比分析内外侧柱皮质骨属性差异,以及内侧柱皮质骨的性别差异和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内外侧柱皮质骨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内侧柱ROI 2、3,骨皮质参数的测量值在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ROI 2的CMSD、ECTD和ROI 3的ECTD值(t=2.100、2.238、2.530,均P〈0.05)。直线回归分析发现,在ROI 1~3的CTh、CMSD和ECTD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r2=0.042~0.248,均P〈0.05)。在A、B、C组,内侧壁ROI 1的CTh和CMSD值高于相应外侧壁ROI 4的相应值,仅在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6、3.749,均P〈0.05)。在A组,内侧壁ROI 1的CTh、CMSD和ECTD值最高,ROI 2其次,ROI 3最低(F=5.867、6.776、19.062,均P〈0.05)。在B、C组,内侧壁ROI 1~3的CTh和CM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肱骨近端内侧柱皮质骨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其属性变化受到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王烨明 李健 杨建华 东靖明关键词:肱骨近端 皮质骨 年龄 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