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仑格

作品数:35 被引量:234H指数:9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5篇增雨
  • 13篇人工增雨
  • 11篇降水
  • 9篇黄河
  • 9篇黄河上游
  • 8篇气溶胶
  • 4篇沙尘
  • 4篇沙尘暴
  • 4篇闪电
  • 4篇黄河上游地区
  • 4篇降水量
  • 4篇尘暴
  • 4篇春季
  • 3篇水资源
  • 3篇微物理
  • 3篇雷达
  • 2篇滴谱
  • 2篇对流云
  • 2篇雨滴谱
  • 2篇增雨作业

机构

  • 28篇青海省人工影...
  • 13篇中国气象科学...
  • 9篇青海省气象局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青海省气象科...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大气本底...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35篇李仑格
  • 14篇李富刚
  • 8篇林春英
  • 6篇王黎俊
  • 5篇汪晓滨
  • 5篇德力格尔
  • 5篇王广河
  • 3篇雷恒池
  • 2篇孙安平
  • 2篇洪延超
  • 2篇黄庚
  • 2篇杨毅
  • 2篇张国庆
  • 2篇德力格尔
  • 2篇游来光
  • 2篇黄美元
  • 2篇肖稳安
  • 2篇涂多彬
  • 2篇王宏
  • 1篇张小军

传媒

  • 5篇青海气象
  • 4篇青海科技
  • 3篇高原气象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2007年中...
  • 2篇中国沙漠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青海环境
  • 1篇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上游地区大气云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4
2001年
德力格尔李仑格
关键词:黄河上游地区人工增雨作业方式
黄河上游云凝结核观测研究被引量:20
2002年
分析了 2 0 0 0、2 0 0 1年 8月在黄河上游的玛曲~河南县利用美国Mee公司的 1 30型云凝结核计数器观测的资料 ,讨论了凝结核的谱型 ,浓度随饱和度、天气状况及一些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 ,通过与其它地方观测结果的比较 ,可以看出在地表植被较好的黄河上游牧区 ,人类活动、污染较少 ,其自然凝结核少 ,浓度与青岛的测值相近 。
黄庚李淑日德力格尔李仑格王黎俊
关键词:黄河云凝结核人工增雨含水量能见度
黄河上游地区雷达测量降水与雨滴谱的对比分析
2004年
本文利用1999年7月4日~7月16日期间,由青海省人影办和有关科研单位的人员在黄河上游地区开展地面人工增雨试验获取的711数字化雷达资料、雨滴谱资料和地面降水自记资料,对黄河上游地区云层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和雷达定量测量降水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黄河上河上游地区其雨滴谱分布以多峰型为主,降水的滴谱较宽,对实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较有利,同时拟合出黄河上游地区层状云降水的Z—I关系,可以作为雷达定量测量层状云降水的参考。
李仑格涂多彬游来光黄庚李娟
关键词:雷达测量降水雨滴谱黄河上游地区人工增雨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夏秋季闪电的统计特征被引量:1
2007年
应用架设西宁、刚察、门源和共和四站ADTD闪电定位仪资料,分析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2003~2006年6~10月夏秋季节,闪电定位仪控测地区内闪电的各项特征,得到了闪电的分布特征,为雷击灾害的预防,人工防雹作业指挥、人工增雨飞机作业航线的设计等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富刚林春英李仑格马艳丽金义安
关键词:闪电雷击灾害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统计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本文运用双比分析和降水量区域历史回归分析作为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统计分析方法,并选用2001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人工增雨降水量资料,做一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上可客观反映人工增雨效果。
王黎俊李仑格杨毅
关键词:人工增雨统计分析
西北地区气溶胶大气光学厚度研究综述
大气气溶胶对研究环境与气候变化,对空间对地遥感的大气订正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参与凝云致雾过程,影响着地球辐射收支平衡,还参与臭氧的非均相反应,影响着臭氧平衡。大气柱中气溶胶的光学厚度是表征大气浑浊度的一个重要物...
李富刚林春英李仑格
关键词:气溶胶
文献传递
新型AgI末端燃烧器及其在增雨作业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6年
文章对我国新型AgI末端燃烧器的研制情况、结构和改造及其使用作了介绍,简述了这种新催化工具的特点,结合2002年12月至2004年9月,新型AgI末端燃烧器在河北、河南、青海、山东和北京飞机人工增雨探测作业试验,介绍了新型AgI末端燃烧器在3种增雨探测作业机型中的使用情况,并就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如何结合探测作业飞机上所加载的GPS导航数据记录系统及其它辅助记录数据进行催化作业情况记录进行了说明。
汪晓滨毛节泰郑国光楼小凤马舒庆李仑格关立友
关键词:飞机增雨
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对流云催化增雨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三维对流云模式 ,对青藏高原河曲地区强对流云的催化增雨效果及催化云的动力特征、微物理机制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 :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对流云具备一定的催化潜力。如果催化时机、部位选择适当 ,降水总量增加有望达到 30 %~ 5 0 % ,催化所产生的动力效果比较显著。催化剂的加入使得云中凝华潜热释放量增加 ,上升气流加强 ,云顶升高 ,云水平尺度也有所加大 ,地面降水区域扩大 ,降水时间延长。由于云中冰晶大量生成 ,导致过冷云水、雨水减少 ,暖雨过程迅速减弱 ,云中霰和冻滴量增多 ,其融化过程加强引起的降水增加远远超过了暖雨量的减少 ,总的增雨效果比较显著。敏感性实验表明 ,催化高度对增雨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 ,高于某一催化高度 ,有可能产生增雨防雹的好效果 ;低于某一催化高度 ,则会在防雹的同时使地面降水减少。对流云早期催化的增雨效果较好。一定范围内催化剂量的变化对增雨量影响不大 ,小剂量催化也有可能达到较好的增雨效果。
王宏雷恒池李书严德力格尔李仑格肖稳安洪延超黄美元
关键词:动力特征催化增雨
黄河上游地区强对流云特征的模拟分析被引量:20
2002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完全弹性三维积云模式,对相似天气背景下黄河上游及渭北地区的强对流云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并与相应的雷达回波及地面观测资料做了比较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黄河上游玛曲和渭北地区旬邑的强对流云结构和降水均有很好的模拟能力。与旬邑相比,玛曲零度层低,云底温度低、比湿小,为冷云过程。云中雨水含水量极低,冰晶出现早,维持时间长。云中上升气流弱,对流云发展浅薄。地面降雨量相对较小,固态降水所占比例大,霰为主。霰胚对冰晶的碰并增长是地面软雹的主要来源。旬邑冰雹主要来源是霰,但冻滴也占了一定比例。霰融化是玛曲雨水的最重要来源。而冻滴融化对旬邑雨水的贡献最大。
王宏雷恒池洪延超黄美元德力格尔李仑格肖稳安
关键词:对流云雷达回波降水冰雹
从自然控制论看黄河上游人工增雨被引量:6
2001年
用自然控制论原理和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用人工增雨来解决黄河断流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只有在黄河上游地区增加降水才可以缓解黄河断流问题,河曲地区是最佳人工增雨区。针对河曲有限区域人工调控天气问题,首次提出了解决人工增雨的正问题与反问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河曲地区人工增雨的概念模型。
雷恒池曾庆存李仑格朱江
关键词:黄河人工增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