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溶血
  • 1篇新生儿溶血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病患者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浆
  • 1篇血型
  • 1篇血型不合
  • 1篇血型系统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制品
  • 1篇严重创伤
  • 1篇阳性
  • 1篇溶血
  • 1篇溶血病
  • 1篇输血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机构

  • 4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李亚
  • 1篇杨秀丽
  • 1篇高春梅
  • 1篇王永富
  • 1篇郭盼
  • 1篇张素英
  • 1篇蔡莉莉
  • 1篇杨凤美
  • 1篇史良玉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742例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母婴ABO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临床怀疑为新生儿溶血病并且母亲血型为O型Rh D阳性的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和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达2+以上的患儿,采用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与患儿血清和放散液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排除患儿是否存在ABO血型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的溶血病。结果本次研究收集的742例怀疑患HDN的新生儿母亲的血型均为O型Rh D阳性,确诊为HDN的354例,检出率为47.71%,均为ABO血型系统溶血病。A型新生儿检出率为56.47%,,B型新生儿检出率为3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8,P<0.05)。男性新生儿检出率为45.50%,女性新生儿检出率为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3,P>0.05)。不同日龄患儿HDN的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55,P<0.05)。结论母婴ABO血型系统血型不合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常见原因之一,HDN的检出率与患儿的血型和日龄有显著相关性,与患儿的性别无相关性。
李亚
关键词:母婴血型不合ABO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
品管圈在“降低取发血流程行为的不规范率”中的应用
2017年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降低取发血流程行为的不规范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2016.08.16-2016.09.04实施输血治疗患者1194例取发血为观察组,2016年11.14月-2016.12.25月同一科室取发血1509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标准取发血流程管理实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品管圈活动。观察并比较两组取发血流程规范率及圈员对活动的主观感受。结果观察组取发血流程规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圈员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主观感受明显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输血科取发血流程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可有效避免取发血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
张素英蔡莉莉王永富高春梅李亚郭盼史良玉
关键词:品管圈
TP-ELISA法检测心脏病患者易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心脏病患者易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采用TP-ELISA法分别检测本院1350例心脏病患者和2780例非心脏病患者的血清,结果阳性者再用TPPA法进行确诊,并对两组患者的梅毒特异性抗体假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P-ELISA法检测心脏病患者假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心脏病患者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质异常和年龄因素是造成TP-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易发生假阳性的原因。
李亚
关键词:TP-ELISA心脏病梅毒抗体假阳性
血液制品中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对严重创伤成分输血效果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液制品中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对严重创伤成分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输注血液制品中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3例。对照组患者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2的血液制品,研究组患者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1的血液制品。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24 h后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CD4^(+)、CD3^(+))]、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临床指标(血容量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输血24 h后,研究组Hb、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24 h后,研究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输血24 h后,研究组CD4^(+)、CD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24 h后,研究组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容量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血浆和红细胞比例为1∶2的成分输血相比,血浆和红细胞比例为1∶1的成分输血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效果更好,能减少对机体血常规、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缩短患者血容量恢复和ICU住院时间,但容易引发炎症反应,需密切关注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杨秀丽杨凤美李亚
关键词:成分输血严重创伤凝血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