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乾坤

作品数:21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7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抗滑
  • 10篇滑坡
  • 8篇抗滑桩
  • 6篇模型试验
  • 5篇锚索
  • 4篇应力
  • 4篇预应力
  • 3篇短桩
  • 3篇预应力锚
  • 3篇预应力锚索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土拱效应
  • 3篇土体
  • 3篇物理模型试验
  • 3篇抗滑短桩
  • 3篇滑坡灾害
  • 3篇拱效应
  • 3篇值模拟
  • 2篇单桩
  • 2篇端头板

机构

  • 20篇中国地质科学...
  • 9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作者

  • 21篇李乾坤
  • 18篇石胜伟
  • 15篇蔡强
  • 13篇梁炯
  • 11篇张勇
  • 8篇韩新强
  • 7篇周云涛
  • 6篇程英建
  • 5篇张勇
  • 2篇杨栋
  • 2篇苗朝
  • 2篇黄海
  • 1篇王林峰
  • 1篇胡时友
  • 1篇易靖松
  • 1篇谢忠胜
  • 1篇胡时友
  • 1篇张涛
  • 1篇张涛

传媒

  • 3篇钻探工程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探矿工程(岩...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型组合抗滑桩距径比的模型试验被引量:7
2013年
针对碎石土滑坡沿基岩顶面滑移的问题,在平行布置3排微型组合抗滑桩进行加固的条件下,通过开展微型组合抗滑桩的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微型组合抗滑桩在不同距径比条件下土拱效应的形成特点与承载机理,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最佳的距径比。结果显示,微型组合抗滑桩在一定的荷载作用下,首先沿受力方向第1排桩间形成土拱效应,然后随距径比的增加,依次在第2排、第3排桩上形成土拱效应,并且前排桩的荷载分担比明显大于后排桩的荷载分担比;当距径比小于3和大于11时,没有明显的或者不存在土拱效应,距径比为7和8时土拱效应最为理想。
石胜伟梁炯韩新强李乾坤杨栋
关键词:土拱效应
装配式排水预应力抗滑桩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排水预应力抗滑桩结构。抗滑桩结构包括管桩,管桩包括依次连接的Ⅰ型钢构混凝土管桩、Ⅱ型钢构混凝土管桩和Ⅲ型钢构混凝土管桩,Ⅰ型钢构混凝土管桩底部设置有端头板,上端设置有连接端盘,Ⅱ型钢构混凝土管桩...
周云涛石胜伟蔡强张勇程英建梁炯李乾坤
文献传递
微型组合抗滑桩力学特性模型试验
2015年
通过特定距径比条件下的微型组合抗滑桩室外模型试验,分析微型桩前后土压力和桩身弯矩,研究微型组合抗滑桩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外部荷载加载至150kN时,桩前土压力骤减,桩土发生脱离,模型失稳破坏;桩体滑面以上1/3-4/2长度范围为主要受荷段,所受滑坡推力约为其余部分的2—3倍;靠近滑坡后缘的桩,最大弯矩出现在滑面附近,靠近前缘的桩,最大弯矩出现在滑面以上1/8—1/4长度范围内.提出了微型组合抗滑桩结构的一些设计建议.
李乾坤石胜伟韩新强蔡强
关键词:物理模型试验力学特性
锚索修复大变形抗滑桩预应力上、下限值计算方法被引量:4
2019年
施加预应力锚索是修复大变形抗滑桩工程常用的技术之一,而锚索预应力的计算是修复工程设计的关键。基于弹性桩基本理论定义"大变形抗滑桩"概念,界定抗滑桩修复工程中锚索预应力上、下限值对应的桩顶位移状态;以修复上、下限状态的桩顶位移为设计目标,将抗滑桩自由段假定为悬臂梁,嵌固段假定为弹性地基梁,利用桩-索位移变形协调条件,分别推导锚索预应力上、下限值表达式,并将所提计算方法应用于预应力锚索修复大变形抗滑桩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计算方法与模型试验获得的锚索预应力上、下限值误差仅6%,施加预应力锚索改善了大变形抗滑桩桩身受力性能,修复效果较好,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性。现场工程应用表明:某特大滑坡大变形抗滑桩桩顶位移得到有效遏制,抗滑桩工程处于稳定状态,进一步印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石胜伟周云涛蔡强李乾坤张勇张勇梁炯
关键词:道路工程锚索预应力模型试验
预应力锚索修复含微裂纹抗滑桩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施加预应力锚索是修复含微裂纹抗滑桩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为了探讨施加预应力锚索修复含微裂纹抗滑桩的可行性以及修复过程中抗滑桩变形破坏特征,采用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对预应力锚索修复含微裂纹抗滑桩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加预应力锚索修复含微裂纹抗滑桩可提高抗滑桩承载储备能力;滑坡荷载-桩顶位移曲线可分为挤密、线弹性变形与破坏3个阶段;滑坡荷载下桩体在滑面附近位置发生破坏,破坏具有突发性;预应力荷载下抗滑桩在锚索孔位置产生拉破坏,并伴随滑面位置裂纹的扩展;滑坡荷载下桩后土压力呈三角形分布,施加预应力荷载后土压力呈倒梯形分布;锚索预应力的施加降低了弯矩峰值,但最大弯矩位置向锚索孔位置以及滑面附近位置转移,该2处位置是采用预应力锚索修复抗滑桩的薄弱部位。研究成果对于预应力锚索修复含微裂纹抗滑桩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抗滑桩修复工程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周云涛石胜伟蔡强张勇张勇李乾坤梁炯
关键词:边坡工程承载力模型试验
抗滑短桩加固滑坡体模型试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为解决抗滑短桩加固滑坡体理论研究不满足工程应用需要的现状,本文采用基于快速拉格朗日算法的FLAC3D软件,对桩长变化的抗滑短桩加固碎石土滑坡全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通过分析滑体位移、应力、抗滑短桩位移和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抗滑短桩的受力变形特性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经抗滑短桩加固后的滑坡,稳定性显著提高;随着桩长增加,桩后应力分布越均匀,抗滑短桩与桩周土体的整体性越好,滑体最大位移逐渐减小,有效抑制滑体位移;当桩长小于60 cm时,滑体出现"越顶"现象,在楔形体前缘顶部形成了贯通滑动面,且发生较小范围的失稳破坏;当桩体自由段与滑体厚度比值为0.52~0.59时,加固效果最理想。研究结果对抗滑短桩加固滑坡体的抗滑机理予以补充。
胡时友胡时友蔡强李乾坤张勇
关键词:碎石土滑坡抗滑短桩桩土相互作用
某滑坡治理工程微型组合抗滑桩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本文在对某天然气站场滑坡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滑坡特征和成灾机理,对微型组合抗滑桩用于该滑坡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滑坡地表位移、深部位移以及桩身应变监测数据,对微型组合抗滑桩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该滑坡治理工程的微型组合抗滑桩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李乾坤石胜伟韩新强梁炯黄海
关键词:滑坡治理适宜性
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现状被引量:11
2013年
根据2013年4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会议的特邀报告、主题报告以及论文集所报道的目前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现状,分别从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减灾对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急处置、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与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国今后的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李乾坤石胜伟韩新强梁炯
关键词:地质灾害
预应力锚索修复变形抗滑桩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为了验证锚索预应力修复加固变形抗滑桩机制,在大型野外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预应力锚索的施加可有效控制变形抗滑桩桩顶位移,降低桩身弯矩,提高抗滑桩承载能力,从而达到加固变形抗滑桩的目的,验证了锚索预应力修复加固变形抗滑桩机制。讨论结果表明:采用锚索预应力修复加固变形抗滑桩存在预应力上限值,此上限值随滑坡推力的增加三次抛物线降低,随桩顶位移的增大负指数降低,随距桩顶位置增加近似线性降低;在滑坡推力作用下,桩后土压力为正三角形分布,在预应力锚索修复荷载作用下,呈现为折线型分布。研究成果对于变形抗滑桩的修复加固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周云涛石胜伟蔡强李乾坤王林峰
关键词:土压力分布数值模拟模型试验
某滑坡治理工程微型组合抗滑桩应用效果分析
本文在对某天然气站场滑坡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滑坡特征和成灾机理,对微型组合抗滑桩用于该滑坡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滑坡地表位移、深部位移以及桩身应变监测数据,对微型组合抗滑桩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分...
李乾坤石胜伟韩新强梁炯黄海
关键词:滑坡治理适宜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