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

作品数:241 被引量:51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2篇专利
  • 7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9篇轻工技术与工...
  • 29篇农业科学
  • 1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4篇化学工程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9篇厌氧
  • 49篇沼气
  • 42篇厌氧消化
  • 41篇垃圾
  • 33篇废弃物
  • 29篇微生物
  • 21篇厌氧发酵
  • 21篇有机垃圾
  • 21篇发酵
  • 18篇有机废弃物
  • 18篇降解
  • 16篇秸秆
  • 16篇甲烷
  • 15篇沼气发酵
  • 14篇沼液
  • 14篇联产
  • 13篇芽孢
  • 13篇芽孢杆菌
  • 11篇发酵产氢
  • 11篇产氢

机构

  • 128篇中国科学院
  • 116篇中国科学院成...
  • 17篇中国科学院研...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成...
  • 5篇成都中科能源...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辽宁大学
  • 2篇常州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绿港环境资源...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240篇李东
  • 111篇袁振宏
  • 109篇孙永明
  • 89篇李连华
  • 88篇孔晓英
  • 71篇刘晓风
  • 41篇闫志英
  • 39篇甄峰
  • 37篇袁月祥
  • 31篇马隆龙
  • 30篇廖银章
  • 25篇许敬亮
  • 22篇李志东
  • 22篇庄新姝
  • 18篇李志兵
  • 17篇杨改秀
  • 17篇吕鹏梅
  • 17篇王忠铭
  • 16篇张宇
  • 14篇李颖

传媒

  • 10篇应用与环境生...
  • 10篇农业工程学报
  • 10篇太阳能学报
  • 6篇可再生能源
  • 5篇新能源进展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第五届全国研...
  • 3篇生物质化学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 8篇2023
  • 16篇2022
  • 13篇2021
  • 14篇2020
  • 15篇2019
  • 11篇2018
  • 11篇2017
  • 9篇2016
  • 14篇2015
  • 14篇2014
  • 17篇2013
  • 29篇2012
  • 24篇2011
  • 18篇2010
  • 12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2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粪壳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粪壳菌及其应用。具体技术方案为:一株粪壳菌,于2020年12月0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076。其ITS基因序列如SEQ ...
李东刘金艳
一株脱硫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硫化物的去除效果验证被引量:3
2016年
为获得适合生物脱硫工程应用的硫氧化细菌,取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采用人工模拟硫化物废水作为硫源富集培养并经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够高效快速去除废水中硫化物的硫氧化细菌菌株DS-7。该菌为短杆状、长0.8~2μm、宽0.6~0.8μm、革兰氏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7.0。通过对该菌的16SrDNA序列测定,并结合其形态和生理特性鉴定,该菌株属于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Sphingobacteriumsp.DS-7去除硫化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硫化物浓度为650mg/L时,该菌的4h硫化物去除率达到95%以上,相应的硫转化率最高达到45.08%,生成的单质硫颗粒形状为不规则八面体。
赵鹏李东周一民刘晓风廖银章
关键词:生物脱硫硫化物
微量元素对蔬菜废弃物连续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以蔬菜废弃物为原料的厌氧消化过程产甲烷能力下降时,通过添加微量元素可使其恢复稳定状态,因此研究微量元素对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结构的影响对优化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70 L厌氧发酵罐,有效体积59.5 L,在中温35℃条件下进行蔬菜废弃物厌氧消化的连续冲击负荷试验,根据CH_4含量变化规律,及时添加微量元素(Fe、Co、Ni)促进厌氧消化过程.样品采用16SrRNA基因扩增和MiSeq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对细菌群落的影响主要作用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及螺旋菌门.在属水平上,第一次微量元素的添加诱导了拟杆菌门中的VadinBC27 wastewater-sludge的增加,相对丰度从54.1%升至68%,降低了厚壁菌门中Erysipelotrichaceae UGG-004以及螺旋菌门中Sphaerochaeta.第二次微量元素的添加,主要降低了螺旋菌门中的Sphaerochaeta,相对丰度从11.4%到4.4%,以及诱导拟杆菌门中Bacteroides的产生,提高了原料利用率,降低了酸化的抑制作用.微量元素对蔬菜废弃物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甲烷菌群落的影响主要在甲基营养型Candidatus Methanoplasma、甲烷鬃菌属为主导的乙酸营养型.当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较高时,Candidatus Methanoplasma占主导地位,微量元素添加后则会诱导甲烷鬃菌为主导的乙酸营养型甲烷菌的产生,相对丰度从2.3%增至80%促进挥发性脂肪酸的消耗转化.本研究表明,微量元素的添加对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显著,促进厌氧消化过程水解酸化与甲烷化的平衡,从而稳定运行.
孙娟李东郑涛刘晓风陈琳何明阳
关键词:蔬菜废弃物厌氧消化微量元素微生物群落结构
酶法结合超声波提取粉葛葛根素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以提高粉葛葛根素的得率为目的。方法:在优选出纤维素酶结合超声波的方法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法,对影响酶解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最佳酶解反应条件为固液比1∶31(g/m L)、酶解时间9.8h、酶添加量31.84U/g,超声条件为功率150W、频率40k Hz、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得率为0.728%,比优化前提高15.37%,比单纯超声波提取法和传统乙醇浸提法分别高出24.7%和28.0%。结论:初步建立了纤维素酶结合超声波技术提取粉葛葛根素的最优工艺条件。
李甜甜傅舒刘晓风李东王舒雅郑涛
关键词:纤维素酶粉葛葛根素
梧州市生活垃圾高固体厌氧发酵产甲烷被引量:6
2011年
以梧州市的生活垃圾为原料,针对其难降解部分含量相对较高的特点,进行高浓度中温[(35±2)℃]批式厌氧消化实验,主要研究TS的3个设置浓度对厌氧消化稳定性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为20%、25%和30%的3种TS均能实现稳定的产甲烷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明显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的抑制,pH能实现自稳态调控;TS为20%、25%和30%的厌氧消化的累积产甲烷量为93.06、105.92和117.23L/kgVS;较低的总固体浓度有助于缩短厌氧发酵周期,而较高浓度可提高产甲烷效率.
郭燕锋李东孙永明孔晓英王德汉袁振宏
关键词: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甲烷产率
一种浓香型酒糟水热碳化耦合厌氧消化的全利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浓香型酒糟水热碳化耦合厌氧消化的全利用方法,属于生物质及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全利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浓香型酒糟的水洗处理;水洗后混合物的固液分离;分离得到的稻壳进行水热碳化处理;对水热处理混合物进行...
李东敖天杰罗倚坪刘晓风
文献传递
原料特性互补型混合连续干发酵联产电肥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料特性互补型混合连续干发酵联产电肥的方法。包括步骤为:原料预处理、原料混配、接种、厌氧干发酵、固液分离、灭菌、沼气利用。本发明方法能够同时处理多种类型和种类的原料(包括流态化原料、低固体原料和高固体原料...
孙永明李东袁振宏孔晓英李连华马隆龙李海滨
微氧条件下玉米秸秆的发酵产氢
2018年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小试实验研究了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和通氧量对微氧条件下发酵产氢的影响,放大实验对比了微氧发酵和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产氢、pH、碱度、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小试实验表明,经过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产氢效果最好,最佳通氧量确定为280mL/(kg·d)。放大实验表明,微氧发酵的最大产气量、最大产氢量、累计产气量和累计产氢量均高于厌氧发酵,并且产气和产氢时间延长了6h。引起pH和碱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VFA的积累,特别是乙酸和丁酸。能够鉴定到科及以下的微氧发酵产氢优势种有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sp.)、拟杆菌属(Bacteroides oleiciplenu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消化链球菌科(Peptoclostridium difficile)、肠杆菌属(Escherichia sp.)、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mucosae)、梭状芽孢杆菌科(Clostridia)、梭菌属(Clostridium baratii)、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郭雅妮苏海雯焦晨曦李东
关键词:玉米秸秆生物制氢
草本类木质纤维原料联产沼气和固体成型燃料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草本类木质纤维原料联产沼气和固体成型燃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破碎,将草本类木质纤维原料粒径减小到40mm以下;(2)沼气发酵,控制沼气发酵的固体浓度为20%~40%;(3)沼渣干燥,保证干...
李东孙永明袁振宏孔晓英李连华甄峰李志兵马隆龙王忠铭吕鹏梅庄新姝许敬亮
文献传递
一种粉葛同步酶处理发酵生产丁醇的方法
本发明选用粉葛作为原料,利用酶的同步处理达到快速发酵生产丁醇并提高丁醇浓度的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粉葛原料同步酶处理发酵生产丁醇的方法,其特点在于酶处理与发酵同步进行,简单方便,易操作,无污染物产生,丁醇产量高。发酵结束...
傅舒刘晓风郑涛李东闫志英袁月祥孙永明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