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红

作品数:85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1篇心肌
  • 18篇细胞
  • 15篇冬眠心肌
  • 15篇动脉
  • 14篇缺血
  • 14篇介入
  • 12篇血管
  • 12篇慢性
  • 12篇慢性冬眠心肌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0篇基因
  • 9篇冠脉
  • 9篇超声
  • 8篇家兔
  • 7篇肾病
  • 7篇肌细胞
  • 7篇激酶
  • 6篇心病
  • 6篇再灌注

机构

  • 66篇徐州医学院附...
  • 30篇徐州医学院
  • 2篇徐州医学院第...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作者

  • 84篇朱红
  • 79篇李东野
  • 62篇夏勇
  • 39篇徐通达
  • 36篇杨煜
  • 29篇潘德峰
  • 28篇张延斌
  • 26篇潘德锋
  • 26篇钱文浩
  • 21篇李文华
  • 12篇徐晤
  • 12篇罗园媛
  • 11篇陈丹
  • 10篇陈清枝
  • 8篇王志荣
  • 7篇张卓琦
  • 7篇韩飞
  • 7篇祁春梅
  • 7篇李薇薇
  • 6篇张超群

传媒

  • 6篇徐州医学院学...
  • 4篇江苏医药
  • 4篇2008江苏...
  • 4篇中华医学会心...
  • 3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第四届五洲国...
  • 2篇THE 22...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12篇2009
  • 11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14篇2004
  • 5篇2003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XZ208/gfp-akt1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09年
Akt是蛋白激酶B(PKB)家族成员,是PI3K(phosphoinositide 3-kinase)下游激酶。Akt参与胞内许多重要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周期调节、细胞存活、细胞生长、糖原代谢及细胞迁移等。Akt具有促心肌存活作用,成为目前治疗心肌缺血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首次将gfp-akt1融合基因克隆入pXZ208慢病毒载体,包装含GFP-Akt1的病毒感染心肌细胞,为揭示Akt促心肌存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心肌缺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基因治疗提供关键的实验手段。
陈丹李东野钱文浩朱红潘德锋吴培郎娅淞夏勇
关键词:细胞周期调节慢病毒载体家族成员
预先更高压力充分扩张支架后再行IVUS检查30例结果分析
2007年
目的血管内超声(IVUS)揭示球囊扩张再狭窄的主要机制是血管弹性回缩和血管重塑、裸金属支架再狭窄的主要机制是新生内膜增生,随着药物涂层支架的使用,IVUS在心血管介入领域的价值发生了巨大变化。IVUS不仅能提供管腔狭窄情况,还能提供管壁的结构特征、斑块性质及分支开口有无病变等重要信息,IVUS对介入治疗的发展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但IVUS不能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利用IVUS作为“金标准”评价已经预先高压充分扩张支架的效果,推广应用“高压释放支架”的观念。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择期置入34枚支架。按支架:血管直径为1.0- 1.1:1.0比例选择支架,先按支架释放命名压扩张支架,进行造影后视结果后以150%-200%命名压高压释放支架,部分病变压力达22-24atm。在支架置入后即进行IVUS检查,评价进行预先高压充分扩张支架的效果。同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临床成功率为100%,IVUS显示:支架后即刻面积为(7.3±1.1)mm2、支架良好贴壁、无夹层发生。结论在无IVUS条件下,应用“高压释放支架”的策略可达到与IVUS指导作用相当效果。
夏勇李东野吴建东徐晤朱红潘德峰张超群杨煜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血管内超声血管重塑弹性回缩血管直径
斑块稳定性与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早期检测、识别冠心病,对于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IVUS的结果分为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和对照组,观察外周静脉...
李东野王玉红夏勇朱红潘德峰杨煜徐通达
关键词:冠心病斑块稳定性
文献传递
球囊扩张与IVUS证明STEMI患者血管病变处急性血栓形成向近心端扩展
2007年
目的探讨导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急性血栓形成后血栓向近心端扩展的临床证据。方法我科自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五年间共行STEMI急诊PCI术165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冠脉造影与PCI结果,测量每支梗死相关血管开口处到血栓处的距离,而后行PCI治疗开通梗塞相关血管,PTCA导丝通过冠脉闭塞处后应用球囊扩张,重复造影有前向血流为组I (n=155);PTCA导丝通过冠脉闭塞处后应用球囊扩张,重复造影无前向血流为组Ⅱ(n=10),沿PTCA导丝送球囊到远端再次扩张、重复造影如仍无前向血流,再沿球囊到远端扩张直到恢复前向血流;撤出球囊.送入血管内超声导管至血管远端,后撤导管采集血管内超声图像,进行定量影像学分析,分析建立组II中10例STEMI患者的急性冠脉闭塞的血栓空间分布图。最后植入支架,重复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球囊扩张与IVUS证实10例STEMI患者的冠脉血管急性闭塞的血栓空间分布图呈病变处急性血栓形成并向近心端扩展。结论①STEMI患者的冠脉血管斑块破裂病变处急性血栓形成后既可向远心端扩展、也可向近心端扩展。PCI治疗开通梗塞相关血管过程中,如球囊扩张闭塞处后重复造影无前向血流,应将球囊送到远端再次扩张,以扩张“真正狭窄或真正斑块破裂病变处”,恢复前向血流。
夏勇李东野吴建东徐晤潘德峰朱红王志荣张超群杨煜徐通达郝湛军李文华
关键词:急性血栓IVUSSTEMI前向血流冠脉闭塞
青年冠心病患者病变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徐通达陈建辉张辉黄炜李东野张延斌朱红潘德峰王志荣夏勇钱文浩李文华
高血压病患者淋巴细胞肾上腺素能β_2受体密度与心脏不同几何构型的关系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β2 受体密度与心脏不同几何构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 ,测定不同心脏构型高血压病患者 91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 β2 受体密度 ,并与正常人 31例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向心性重构 (CCR)及向心性肥厚 (CCH)组 β2 受体密度显著增加 ,离心性肥厚 (ECH)组 β2 受体密度显著减少 ,而正常几何构型 (NG)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β2 受体密度与其心脏的几何构型有关。
张延斌朱红王红雷潘德锋李东野陈清枝
关键词:高血压Β2受体左室重构
Akt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研究
目前,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但是,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血管再通治疗术后易发生再狭窄,且缺乏理想的解决办法。研究已发现梗死后凋亡心肌细胞主要分布在心肌梗死区边缘,对心肌细胞凋亡...
李东野罗园媛夏勇张卓琦朱红潘德峰杨煜徐通达
关键词:重组慢病毒载体体外培养心肌细胞
文献传递
对比剂所致早期肾损伤时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的变化
2011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后对比剂所致肾损伤时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方法:选择105例术前肾功能正常的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检测其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血肌酐(Scr)、尿NGAL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术后有11例患者诊断为对比剂肾损伤,其尿NGAL水平异常较Scr提前至少24h。术后12h尿NGALROC曲线得出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24,AUC95%的可信区间为(0.735,0.913)。单变量分析示术前NGAL水平与GFR呈负相关,与年龄、血Scr浓度、血糖水平及糖尿病患病时间、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时间呈正相关;术后尿NGAL水平与GFR呈负相关,与血Scr、手术时间呈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Scr及GFR是NGAL水平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尿NGAL对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早期肾损伤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韩飞李文华张延斌徐通达朱红李东野
关键词:对比剂肾病
闭胸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闭胸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冬眠心肌的研究提供合适模型。方法13只小型中国家猪,以右冠状动脉为靶血管,以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为导引钢丝,采用闭胸介入法将球囊导入靶血管,通过球囊扩张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狭窄(≥90%),观测模型制备前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室壁运动、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处死实验动物,行三硝基四氮唑红(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心肌大体染色及光镜检查,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结果10只动物完成实验研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90%,TIMI血流分级均≤Ⅱ级,左心室共有55个节段发生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狭窄冠状动脉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舒张收缩流速比值、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均明显降低,TTC大体染色未示心肌坏死灶,光镜仅示核周肿胀和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等改变,表明模型制备成功。结论闭胸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模型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动物死亡率低,优于传统的开胸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模型相关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降低,可作为判断模型成功的标准之一。
潘德锋夏勇徐晤钱文浩杨煜朱红李东野
关键词:冬眠心肌动物模型
AMI急诊PCI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探讨
徐通达吴建东徐晤郝湛军李东野张延斌朱红潘德峰王志荣夏勇钱文浩李文华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