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海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肝细胞
  • 7篇细胞癌
  • 7篇肝细胞癌
  • 6篇乙肝
  • 6篇乙肝病毒
  • 6篇肝病
  • 6篇病毒
  • 5篇黄曲霉
  • 4篇人肝
  • 4篇人肝细胞
  • 4篇人肝细胞癌
  • 4篇基因
  • 3篇蛋白
  • 3篇预后
  • 3篇曲霉
  • 3篇肝癌
  • 3篇肝脏
  • 2篇毒素
  • 2篇乙型

机构

  • 12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朱海
  • 8篇彭涛
  • 7篇郭雅
  • 7篇文张
  • 6篇徐邦浩
  • 5篇黎乐群
  • 5篇齐鲁楠
  • 3篇彭民浩
  • 3篇王维
  • 3篇白涛
  • 3篇苗志国
  • 2篇张灵
  • 2篇卢婷婷
  • 2篇陈祖舜
  • 2篇游雪梅
  • 1篇曾晶晶
  • 1篇马良
  • 1篇梁志海
  • 1篇廖锦元
  • 1篇胡凯

传媒

  • 4篇中国癌症防治...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3
  • 5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地区乙肝病毒/黄曲霉素B1相关的肝细胞癌蛋白质表达谱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素B1相关的肝细胞癌(HCC)差异蛋白质表达谱特点,初步探讨两因素的协同致癌机制。方法32例HCC患者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情况分为四个亚组:组A:HBV(+)/AFB1(+)10例;组B:HBV(+)/AFB1(-)10例;组C:HBV(~)/AFB1(+)6例;组D:HBV(-)/AFB1(-)6例。收集10例来自肝血管瘤、肝外伤、肝移植供者等手术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应用iTRAQ结合2DLC-MS/MS技术分析蛋白质表达谱在4个亚组间的差异。结果(1)共鉴定出117种差异蛋白,包括53种上调蛋白和64种下调蛋白。四个亚组中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蛋白分别为组A106种,组B97种,组C104种,组D74种。(2)117种差异蛋白中,有9种为热休克家族蛋白(HSPs),它们上调表达在组A、组B与组C中。有15种蛋白为毒物代谢解毒相关酶蛋白,其中的12种下调表达在组A中,且半数以上也下调表达在组B与组C中。(3)对差异蛋白AKRIB10的验证结果显示:AKRIB10基因mRNA在组A中的表达分别与组B、组c以及组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组C与组D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AKR1B10蛋白在组A中的表达与组B、组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SPs的上调表达及毒物代谢酶相关蛋白的下调表达为乙肝病毒和黄曲霉素B1暴露相关的肝细胞癌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研究提示乙肝病毒/黄曲霉素B1双因素的协同致癌机制,可能与两者导致毒物代谢酶相关蛋白失调有关。AKRlBl0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AFB1的致肝癌过程。
齐鲁楠白涛朱海陈祖舜彭涛游雪梅黎乐群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B1肝细胞癌蛋白质组学
广西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_1双暴露人肝细胞癌中AKR1B10的表达
目的:通过研究广西不同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双暴露情况下醛糖还原酶10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醛糖还原酶家族成员10双暴露情况...
朱海
关键词: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
文献传递
肝细胞癌中免疫相关基因的预后作用
2022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免疫相关基因特征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原始肝细胞癌数据,执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计算每个样本的免疫活性。利用“GSVA”包和“hclust”包将HCC样本分成高和低免疫细胞浸润组。ESTIMATE算法对每个HCC样本中的肿瘤微环境进行评分。“limma”包和维恩图确定有效的免疫相关基因。单因素Cox、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索关键基因。“rms”包建立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结果与高免疫细胞浸润组相比,低免疫细胞浸润组中样本的肿瘤纯度更高,免疫评分、ESTIMATE评分和基质评分较低。高免疫细胞浸润组免疫成分更丰富,TIGIT、PD-L1、PD-1、LAG3、TIM-3、CTLA4和HLA家族的表达水平更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4个免疫相关基因(S100A9、HMOX1、IL18RAP和FCER1G)被用来构建预后模型。与其他临床特征相比,该预后模型的风险评分被确认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确定了肝细胞癌免疫相关核心基因,可用于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王珏金宗睿王维易麒麟王继龙朱海徐邦浩郭雅文张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基因预后
广西地区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_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染色体遗传学畸变的特点。方法将32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HCC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为HBV(+)/AFB,(+)10例;B组为HBV(+)/AFB1(-)10例;C组为HBV(-)/AFB1(+)6例;D组为HBV(-)/AFB1(-)6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分析其22对染色体DNA拷贝数的变化。结果32例HCC样本中,共发现573个染色体畸变区段(chromosomalaberrations,CNAs)。其中1q、4p、5p、6p、7p、8q、10p、17q、20p、20q和X主要表现为扩增区段;1p、2q、4q、8p、9p、10q、11q、13q、14q、16p、16q、17p、19p、19q、21q、22q和Y主要表现为缺失区段。同时,共检测出25个染色体发生高频畸变的区段(recurrentlyalteredregions,RARs),其中lq21.1-q44、5p13.2-p15.3、6p12.1-p25.2、7q11.2-q35、8q11.2-q24.3、17q12-q25.2、18q12.3-q22.3和x为高频率扩增区段,而lp31.1-p36.2、2q23.2-q37.2、4q12-q35.2、6q14.1-q26、8p12-p23.2、9p21.1-p24.2、10q21.3-q26.2、13q12.1-q21.1、14q21.3-q32.2、16p12.1-p13.2、16q12.1-q24.1、17p12-p1313、19p13.1-p13.3、19q13.2-q13.4、21q21.3-q22.2、22q11.2-q13.2和Y染色体为高频缺失区段。8p12-p23.2缺失的发生率在进展期HCC(TNM分期为Ⅲ~Ⅳ期)中明显高于早期HCC(TNM分期为I~Ⅱ期)(仁0.038)。4q12-q35.2、13q12.1-q21.1的缺失及7q21.1-q35的扩增发生率在A组中最高。Cox模型分析结果示:在单因素分析中AFP水平、肿瘤大小、TNM分期、BCLC分期、侵袭与转移的发生、8p12-p23.2的缺失以及19p13.1-p13.3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而在多因素分析中AFP水平、TNM分期以及8p12-p23.2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
齐鲁楠陈圆圆陈祖舜白涛朱海彭涛黎乐群
关键词: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CGH
联合肝实质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式演变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总结关于联合肝实质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手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的术式演变和改进历程,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总结经验。方法检索并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LPPS术式演变改进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ALPPS诞生后的十余年里,在肝胆外科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可促进剩余肝体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可提高巨大肝肿瘤的可切除性并降低术后肝衰竭发生率,使中晚期且巨大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ALPPS术式进行了改进,主要集中在一期手术肝断面分隔操作和肝动脉血流限制上,包括部分ALPPS、射频消融ALPPS、止血带ALPPS、经肝动脉栓塞ALPPS、肝动脉戴戒限流术联合ALPPS,以及微创入路的腹腔镜ALPPS和机器人ALPPS。结论尽管ALPPS术式一直争议不断,但随着改良术式的不断进步与创新,以及腹腔镜和机器人在外科领域的成熟运用,使得ALPPS手术的创伤性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逐渐下降。相信随着ALPPS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改善,该术式的适应证范围和安全性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更多中晚期且巨大肝癌患者带来希望。
徐邦浩蓝祝晶朱海王继龙卢婷婷张灵郭雅彭民浩文张
关键词:肝癌肝再生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术后再发腹腔肿物1例MDT讨论
2021年
目的总结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术(ALPPS)后再发腹腔肿物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19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肝细胞癌施行ALPPS术后1年再发腹腔肿物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40岁男性患者因“ALPPS术后1年腹痛、腹胀5 d”入院后发现腹腔肿物且对肿物性质不明确,经我院多学科协作团队(MDT)会诊后拟行剖腹探查腹腔肿物切除。术后切除部分肿物壁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慢性炎症,在手术进程中见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考虑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引起腹膜后脓肿,遂切除阑尾并将肿物壁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证实为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并腹膜后脓肿形成。术后加强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该患者术后随访至今,一般情况好,未见临床复发。结论对于ALPPS术后患者注意定期随访,若发现腹腔肿物且对肿物性质不明确时应积极行MDT讨论,以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排除禁忌证后仍应积极手术治疗,可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曹恒李健王继龙朱海徐邦浩郭雅滕艳娟彭涛彭民浩廖锦元杨红周圣圣胡凯梁志海文张
广西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_1双暴露人肝细胞癌中PTEN mRNA表达及突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肝细胞性肝癌(HCC)中PTEN基因的突变特点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 108例HCC来自广西不同地区样本,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HBV(+)/AFB1-DNA(+),共48例;B组:HBV(+)/AFB1-DNA(-),共27例;C组:HBV(-)/AFB1-DNA(+),共19例;D组:HBV(-)/AFB1-DNA(-),共14例。采用PCR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108例肝癌组织中PTEN基因第4、5、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其基因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①PTEN基因第4、5、8外显子测序结果未发现发生在外显子上的突变。但在第4外显子与第4内含子交界处有61例发生大片段的缺失,缺失率为56.4%。②PTEN缺失率在A、B、C、D组中分别为60.4%、62.9%、47.3%和46.6%,其差异在4个亚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TEN mRNA在4个亚组中的表达半定量灰度值分别为:A组:0.54±0.13;B组:0.59±0.16;C组:0.97±0.16;D组:0.92±0.13。其中,A、B组分别与C、D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C=0.002,PAD=0.032,PBC=0.000,PBD=0.011)。结论在广西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B1的双暴露肝细胞癌中,PTEN mRNA的表达下调是一个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PTEN mRNA表达下调可能主要与HBV感染有关。AFB1对PTEN 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有协同作用。
朱海齐鲁楠苗志国彭涛黎乐群马良游雪梅
关键词:肝肿瘤乙肝病毒
广西人肝细胞癌β-catenin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人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β-catenin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状况。方法采用PCR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108例肝细胞癌癌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的突变;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108例HCC癌组织中仅有12例发生β-catenin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1.1%。108例HCC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0%(75/108),其中14.6%(11/75)为细胞核阳性;57.3%(43/75)为细胞质阳性;28.0%(21/75)为细胞膜阳性。β-catenin蛋白在12例有突变的样本中表达阳性率为100%。结论广西地区肝癌中β-catenin基因突变率比较低;β-catenin基因突变可能为导致β-catenin蛋白过表达的因素之一,并参与了肝癌癌变过程。
苗志国齐鲁楠朱海彭涛黎乐群
关键词:肝肿瘤Β-CATENIN突变
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双暴露因素下肝癌13号染色体畸变以及RB1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双暴露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3号染色体遗传学改变的特点,以及对定位于13q14.2基因座位点抑癌基因RB1的影响。方法 32例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为HCC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HBV(+)/AFB1(+)10例;B组HBV(+)/AFB1(-)10例;C组HBV(-)/AFB1(+)6例;D组HBV(-)/AFB1(-)6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包括13号染色体在内的23对染色体区段的变化情况,并通过RT-PCR检测RB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32例中有15例染色体13q14.2发生缺失,缺失率为46.9%(15/32)。13q14.2缺失的发生频率在A组、B组、C组、D组中分别为80.0%(8/10)、50.0%(5/10)、33.3%(2/6)和0%(0/6)。其中A组分别与C组、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RB1mRNA的表达半定量灰度值在13q14.2缺失组中显著低于13q14.2无缺失组(P=0.003)。结论染色体13q畸变在HCC中是一个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其中13q14.2的缺失可能与HBV和AFB1双暴露的协同作用有关,HCC中13q14.2的缺失是导致RB1基因失活的因素之一。
齐鲁楠彭涛苗志国朱海向邦德白涛黎乐群
关键词: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RB1基因
预测大肝癌患者预后的列线图: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大肝癌患者癌症特异生存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以预测患者的癌症特异生存率。方法检索SEER数据库中1975–2017年期间的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按1∶1随机分成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训练组数据,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癌症特异生存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最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肝硬化程度、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T分期、M分期、手术情况和化疗情况是影响大肝癌患者特异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这些因素均纳入列线图用于预测癌症特异生存率。训练组的1、3和5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827和0.814;验证组的1、3和5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824和0.801;训练组的C指数为0.779,验证组为0.777。训练组与验证组的校正曲线接近理想的实际情况曲线。结论本研究绘制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在临床可用于预测大肝癌患者的特异生存。
王维金宗睿吴国林王珏易麒麟王继龙徐邦浩朱海彭涛郭雅文张
关键词:大肝癌列线图预后预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