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芳
- 作品数:48 被引量:40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四川盆地四种柏木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被引量:23
- 2011年
- 四川盆地丘陵区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该区大面积柏木纯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林分稳定性差、产品产量和水土保持功能低,急需进行结构调整。通过群落样地调查和坡面径流场观测,对比分析了四川盆地4种柏木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1)4种林分类型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呈幂函数关系;林冠截留率随雨量级的增大而减小,对次降雨的最大截留量为栎柏混交林(9.5 mm)>桤柏混交林(9.2 mm)>松柏混交林(8.8 mm)>柏木纯林(8.5 mm)。(2)4种林分类型之间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枯落物总存储量变化范围为4.06—7.62 t/hm2,枯落物总持水量排序为栎柏混交林(17.07 t/hm2)>桤柏混交林(13.26 t/hm2)>松柏混交林(8.89 t/hm2)>柏木纯林(7.57 t/hm2)。(3)4种林分0—4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为4.21%—6.94%,土壤最大持水量排序为栎柏混交林(1820.83±124.80)t/hm2>松柏混交林(1686.85±76.15)t/hm2>桤柏混交林(1644.45±119.84)t/hm2>柏木纯林(1574.14±119.89)t/hm2;4种林分类型雨季产沙量变化范围在534.2—1467.9 kg/hm2之间。综合分析表明,栎柏混交林是4种柏木林分类型中水土保持效果最优的;因此,该区柏木纯林的结构调整应以促进栎柏混交林的演替为目标。
- 龚固堂陈俊华黎燕琼张健朱志芳郑绍伟吴雪仙
- 关键词:林分类型水文效应林冠截留枯落物产沙量
- 川中丘陵区低效防护林分“开窗补阔”改造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改善现有低效防护林分,于2006年选择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3种典型低效林分,各设置3个25m×40m的样地,再将每个样地划分为6个10m×10m小样地,对其中5个小样地采伐相同株数的原有乔木,并在采伐窗内分别补植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窄冠刺槐、葛藤,1个样地作为对照,开展“开窗补阔”改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和草本的平均盖度分别比对照高40.88%-55.13%、42.62%-52.53%、45.33%-54.73%和22.89%-54.56%、7.16%-33.78%、21.15%-57.82%。不同改造模式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灌木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26.67%-75.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7.89%-38.06%;草本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30.00%-100.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2.52%-34.65%。2)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低14.31%-16.47%、10.92%-13.77%、7.00%-9.41%;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对照高12.27%-16.93%、11.43%-15.53%、13.46%-18.09%。3)从不同森林类型不同补植树种效果来看,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和窄冠刺槐均可用于在柏木林中补植,但立地条件差的林分中以补植栓皮栎为宜。马尾松纯林中应补植香樟和栓皮栎,但补植香樟时应选择土层较厚,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林分,所有补植的苗木应以2年生大苗为宜。
- 牛牧陈俊华龚固堂黎燕琼朱志芳郑绍伟吴雪仙慕长龙
-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低效林物种多样性土壤物理性质
- 金阳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根据金阳县林地资源分布和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将金阳县划分为低山河谷地带、二半山区及高山区3个林下经济发展区。针对3个分区区域特征提出相应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为金阳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依据。
- 钟廷友李秀琼闵盛彪朱志芳
- 关键词:林下经济
- 官司河流域防护林景观结构及生态功能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解译数据和2007年度小班调查资料,结合样地调查资料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对绵阳官司河流域的防护林体系景观结构及生态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防护林景观中,以松柏混交林(Mixed Alnus-Cupressus forest)面积最大,占27.37%,其次是马尾松纯林(Pinus massoniana forest),占25.41%。栎柏混交林(Mixed Quercus-Cupressus forest)最少,只占0.96%。纯林面积明显大于混交林,前者比后者大45.31%。栎柏混交林、松柏栎混交林(Mixed Pinus-Cupressus-Quercus forest)最大斑块指数(LPI)、边缘密度(ED)和斑块密度(PD)较小,分布较为破碎。而马尾松纯林、松柏混交林和柏木纯林(Cupressus forest)分布较为集中。桤柏混交林(Mixed Alnus-Cupressus forest)和松柏混交林的散布与并列指数(IJI)较大,其空间关系较为复杂。栎柏混交林、柏木纯林的聚集度(AI)较小,斑块分散度大,连接性较差;而桤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的分散度较大,连接性较好。桤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的形状指数(LSI)较小,形状分布较规则,而马尾松纯林、柏木纯林的形状指数较大,形状较复杂。从不同景观类型林下灌草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可知,松柏混交林、栎柏混交林的灌草多样性指数均较大,而马尾松纯林、柏木纯林则较小。从保持水土功能来看:桤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桤柏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松柏混交林。因此,对长江防护林进行空间结构调整,应多采用混交林模式,针阔混交林代替针针混交,乔灌草结合,调整合理的密度,使防护林景观的生态功能更好地发挥。
- 陈俊华龚固堂朱志芳慕长龙
- 关键词:官司河流域防护林景观要素景观结构生态功能
-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防护林适宜林分结构及水文效应被引量:26
- 2012年
- 川中丘陵区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该区大面积柏木防护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林分稳定性差、产品产量和水土保持功能低,急需进行结构调整。通过48个典型柏木纯林样地林分郁闭度与灌木、草本及枯落物盖度和生物量分析,提出了该区人工柏木防护林适宜林分郁闭度为0.6—0.7。根据林分结构,将柏木纯林林分结构划分为5种类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取决于林分枯落物存贮量,适宜结构型林分与其它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存在显著差异,排序结果为适宜结构型(4.038±0.497)t/hm2>中低密度型(3.583±0.521)t/hm2>中高密度型(3.243±0.455)t/hm2>低密度型(2.841±0.656)t/hm2>过密型(2.272±0.580)t/hm2。(2)土壤饱和贮水量排序为适宜结构型(180.59±14.83)mm>中低密度型(173.84±18.06)mm>中高密度型(169.27±13.20)mm>低密度型(162.57±8.79)mm>过密型(150.77±5.08)mm,适宜结构型林分与其余4种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6次典型降雨产沙量排序为适宜结构型(360.07 kg/hm2)<中低密度型(577.08 kg/hm2)<中高密度型(625.98 kg/hm2)<低密度型(878.51 kg/hm2)<过密型(1026.74 kg/hm2),5种柏木林分类型产沙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 龚固堂黎燕琼朱志芳陈俊华慕长龙吴雪仙郑绍伟
-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水文效应
- 低效柏木纯林不同改造措施对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3年
- 川中丘陵区是四川乃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为水分涵养和遏制土壤流失,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区域内营建了大量以桤柏混交为主的人工林。随着桤木的消退,桤柏混交林林快速发展为柏木纯林;林分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稳定性差,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突显;严重威胁着长江下游生态安全,亟需进行林分改造。为了寻求有效的林分改造措施,从2005年开始,课题组在川中丘陵区开展了以不同带宽强度的带状采伐和采伐带补阔的林分改造试验。以2005年改造林分为对象,研究不同改造措施对林分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为下一步大面积林分改造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改造总体降低了林分的林冠截留,截留量大小表现为:对照>10m带宽改造林分>8m带宽改造林分>6m带宽改造林分>4m带宽改造林分。(2)林下灌草生物量鲜重和截留量8m改造林分最大,其次6m改造林分>10m改造林分>4m改造林分>对照林分。(3)枯落物量和持水均以对照高于改造林分,但总体数值较小;各改造林分间无显著性差异。(4)改造林分土壤孔隙度与贮水量均显著性高于对照林分;并以8m和10m改造强度林分数值最大。(5)照林分地表总径流深极显著性低于各带宽改造强度林分;总产沙量则对照(产沙总量达1262.52kg/hm2)极显著性高于改造林分(499.25—484.95 kg/hm2),不同改造强度林分间的产沙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从改造林分水土保持综合功能看,8m改造林分最好。
- 黎燕琼龚固堂郑绍伟陈俊华慕长龙朱志芳吴雪仙牛牧
- 关键词:林分改造水土保持
- 核桃炭疽病的化学防治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通过对宣汉县下八乡核桃园区病害特征的观察及室内分析鉴定,测定核桃叶片和果实感病率及感病指数的动态变化,选取5种常用的杀菌剂对病害进行化了学防治。结果显示:该核桃园区病害发生的主要病原菌为炭疽菌,其在果实上感染速度比叶片更快;通过不同防治方法比较,在喷施95%咪鲜胺药剂的小区内,核桃果实和叶片的感病率及感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药剂,说明此方法对核桃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 符小丽赵蓉闵盛彪朱志芳
- 关键词:核桃炭疽病化学防治咪鲜胺
- 川中丘陵区不同类型柏木林地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川中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为深入了解并充分认识川中丘陵区不同柏木林地植物群落现状,以及群落组成、变化和发展趋势群落特征,并通过生物多样性Smipson指数和Shannon-wien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等指标,对川中丘陵区分布最广的柏木林为主几个不同林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群落层次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层结构简单。其中乔木7科7属11种,灌木29科39属60种,草本35科57属72种。(2)每个林分类型内均有几种优势种或亚优势种,但不同林分类型的优势种类型及其物种均有较大差异。(3)从物种分布频度看,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的物种总体分布频度大致都符合频度分布定律,属于L形,即低频度的A级占优势,但各个林层的物种频度有较大差异。(4)不同林层植物物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数表明,灌木和草本层都明显高于乔木层,乔木层最小;乔-灌层、乔-草层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 郑绍伟牛牧张琴黎燕琼慕长龙龚固堂陈俊华朱志芳吴雪仙
- 关键词:植被特征种群结构
- 四川盆地丘陵区柏木防护林防护成熟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应用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柏木防护林成熟进行了研究。根据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资料,建立柏木林胸径、树高、生物量、及冠幅生长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龄;以林分平均木生物量指标为依据,确定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最大防护成熟龄;根据初始防护成熟龄和最大防护成熟龄确定防护成熟期、更新期及合理的更新年龄。3种生长类型Ⅰ、Ⅱ、Ⅲ初始防护成熟龄分别为:13.4a、15.4 a、18.2 a;最大防护成熟龄分别为:97 a,77 a,53 a;防护成熟期分别为:13.4~97 a,15.4 a~77 a,18.2 a~53a;更新期分别为:49 a~97 a、34 a~77 a、23 a~53 a;合理的更新年龄分别为:49 a、77 a、53 a。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立地条件越好则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期来得越早,最大防护成熟期来得越晚,相应的防护成熟期越长,更有利于发挥林分的防护效益,反之,则防护效益越短。
- 吴雪仙龚固堂张发会陈俊华朱志芳黎燕琼慕长龙
- 关键词:更新期更新年龄
- 基于格网和物元模型的防护林质量评价被引量:5
- 2011年
- 利用2006年度平通河流域ETM+卫星图片,结合该区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林相图、1∶5万和1∶10万地形图,卫星图片解译后,将矢量文件转换成格网,选取林分结构因子、生产力因子和功能因子,采用物元分析法对每个格网进行了分级评价。结果表明:(1)平通河流域薪炭林面积占很大优势,面积为32 785.4 hm2,占总面积的42.45%;其次是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前者为18 441.86 hm2,占总面积的23.88%;后者为12 047.44 hm2,占总面积的15.60%。经济林面积较小,面积为4 217.3 hm2,仅占总面积的5.46%。(2)平通河流域防护林质量总体评价较差,以中等级所占比例最大(62.75%),其次是良好等级(21.21%);处于差等级的所占比例也占到13.96%;处于优等级的只占1.24%。
- 陈俊华朱志芳龚固堂王石英吴雪仙何政伟
- 关键词:格网物元模型防护林评价指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