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叶青
- 作品数:14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NSFC-广东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对眼动脉起源的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异常起源眼动脉的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患者眼动脉进行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眼动脉的起源和变异。【结果】66例患者.共124侧眼动脉均清晰显示。起源于颈内动脉有120侧,分别起源于颈内动脉终段、床突上段、前膝段、海绵窦段和岩骨段。起源于脑膜中动脉有4侧。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法及容积再现4种重建方法显示眼动脉起源部位的能力近似,均能较好地显示眼动脉根部与颈内动脉之间的关系。【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能够显示眼动脉的起源和变异,为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以及眼科、显微外科、神经外科等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解剖学依据。
- 郭若汨李庆玲李全喜骆众星朱叶青梁莹莹单鸿
- 关键词:眼动脉血管造影术
- 头颈部木村病的临床特点和MRI表现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木村病12例完整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平扫与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MRI表现。结果本病青中年男性多见,12例木村病病程长(平均6年),表现为颌下、腮腺及耳后区的慢性无痛性肿块,12例外周血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占白细胞总数的28%~65%。MRI表现为:①单侧腮腺、颌下腺浅叶弥漫性增大,常伴有多个结节,或者单侧耳廓弥漫肿大,腮腺仅轻度增大;②同侧腮腺周围、颌下区淋巴结受累,淋巴结信号均匀,强化均匀,边缘光整,未见融合;部分病例双侧上颈深部淋巴结受累。结论木村病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术前可以诊断。
- 袁小平黄莉黄穗乔朱叶青
- 关键词:头颈部木村病磁共振成像
- 原发性颞下窝肿瘤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颞下窝肿瘤的MRI表现和临床病理特点,评价MRI对原发性颞下窝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颞下窝肿瘤MRI表现与病理学资料,将MRI表现与肿瘤的良恶性生物学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28例原发性颞下窝肿瘤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0例;发生于左侧颞下窝15例,右侧颞下窝13例;②良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及体征大多不具有特征性。③原发陆颞下窝肿瘤中良陛肿瘤平均直径为43.2lilln,恶幽中瘤平均直径为65.6Bin,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良性肿瘤MRI主要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几乎不引起周围结构的侵蚀、破坏,增强扫描后大多数呈轻~中度均匀强化;恶性肿瘤MRI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不同程度的引起周围结构的侵蚀、破坏,增强扫描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MRI能准确的评价颞下窝肿瘤的边界范围,及对周围结构的侵蚀,很好的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并进一步诊断其病理类型,为颞下窝肿瘤病变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 朱叶青黄立钟镜联黄穗乔
- 关键词:颞下窝
- 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磁共振征象与细胞密度及免疫组化的相关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PMBC)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与细胞密度、免疫组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PMBC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征、T1WI及T2WI信号特点、动态增强模式、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与细胞密度、免疫组化指标(ER、PR、CerbB-2、Her-2、Ki-67等)相对照。结果PMBC以椭圆形(16/35,45.7%)、圆形(10/35,28.6%)多见,且边界清晰(26/35,74.3%),多有分叶(31/35,88.6%),T2WI为明显高信号(33/35,94.3%),早期强化率平均为115%±9%;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Ⅰ型28例,Ⅱ型7例,ADC值(1.91±0.06)×10^-3mm^2/s。不同细胞密度(富于细胞型、少细胞型)的PMBC与早期强化率呈正相关,同ADC值呈负相关(P〈0.05),与内部强化特征、TIC曲线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间的ER、PR、CerbB-2、Ki-67、Her-2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MBC的MRI征象具有特征性,分析其与细胞密度、免疫组化的相关性,提示PMBC预后较好。
- 郭媛孔庆聪朱叶青刘春玲何晖张金娥杨蕊梦江新青
- 关键词:乳腺肿瘤扩散加权成像
- 全脊柱+骶髂关节MRI与单纯骶髂关节MRI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 探讨全脊柱+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与单纯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评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spondyloarthritis)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性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
- 朱叶青孔庆聪刘珍珍康庄王劲
- 关键词:疗效评估
- 不同类型乳腺黏液样癌的MRI征象及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腺黏液样癌的MRI表现及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35例乳腺单纯型黏液癌(PMBC)及15例混合型黏液癌(MMBC)的MRI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征、T1WI及T2WI信号特点、动态增强模式、DWI信号及ADC值,并与分子生物学指标(ER、PR、CerbB-2、Her-2、Ki-67等)相对照。【结果】PMBC以椭圆形(16/35,45.7%)、圆形(10/35,28.6%)多见,且边界清晰(26/35,74.3%),多有分叶(31/35,88.6%);MMBC以不规则形(9/15,60%)多见,且边界不清(13/15,86.7%),以毛刺状及不规则边缘多见。PMBC与MMBC的T2WI信号不同,前者T2WI为明显高信号(33/35,94.3%),后者主要呈高低混杂信号(11/15,73.3%)。PMBC与MMBC的早期强化率分别为(114.7±9.1)%和(165.6±14.3)%;前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Ⅰ型28例,Ⅱ型7例,后者Ⅱ、Ⅲ型均为7例,Ⅰ型1例。PMBC的ADC值(1.91±0.06)×10^(-3)mm^2/s,MMBC约(1.13±0.08)×10^(-3)mm^2/s。两组间形态、边界、T2WI信号、早期强化率、TIC曲线、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MBC、MMBC患者的ER、PR、Cerb B-2阳性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Ki-67、Her-2阳性率MMBC显著高于PMBC(P<0.05)。【结论】MRI可从形态、信号、动态增强及ADC值等多个方面鉴别PMBC与MMBC,其中PMBC影像征象更具特征性,分析其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间接提示MMBC较PMBC的预后较差。
- 郭媛孔庆聪朱叶青刘春玲何晖张金娥杨蕊梦江新青
- 关键词:MRI弥散加权成像
- 磁共振IDEAL-IQ序列对肝脏脂肪变性和铁过载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IDEAL-IQ序列对肝脏脂肪变性和铁过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脂肪肝患者(脂肪肝组),20例地中海贫血反复输血患者(贫血组),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3.0T MRI的IDEAL-IQ序列扫描,通过脂肪比像、R2*弛豫率像对肝脏的脂肪含量、铁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脂肪肝组的肝脏脂肪含量为(15.28±5.75)%,对照组的脂肪含量为(3.45±1.8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血组的肝脏R2*值为(592±115)Hz,对照组R2*值为(37±15)Hz,两者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有2例贫血组患者脂肪含量测定分别为15%、45%。【结论】磁共振IDEAL-IQ序列一次扫描即获得多组图像,其中脂肪比像、R2*弛豫率像可以对肝脏内的脂肪含量、铁含量行定量分析,对肝脏铁过载患者的肝脂肪变性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郭若汨唐文杰朱叶青单群刚李庆玲王劲孟晓春康庄单鸿
- 关键词:肝脏脂肪变性铁过载
- 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分析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腰穿测压证实的1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1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均有特征性的体位性头痛,MRI表现包括弥漫性对称性硬脑膜强化12例;脑下垂5例;硬膜下积液4例;硬膜下血肿2例。结论: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尤其是增强后硬脑膜弥漫强化征象对本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 袁小平黄莉黄穗乔朱叶青
- 关键词:低颅压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 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MRI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分析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腰穿测压证实的1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本组1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中均有特征性的体位性头痛,12例患者CSF压力<60mmH2O。MRI表现包括弥漫性硬脑膜强化12例;脑下垂5例;硬膜下积液4例;硬膜下血肿2例。结论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尤其是增强后硬脑膜弥漫强化征象对本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 袁小平黄莉朱叶青
- 关键词:低颅压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 3D T1FFE三叉神经MR成像序列参数优化应用探讨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为43/10万人,临床表现以病变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为特征。目前,大量研究证实引起三叉神经痛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桥小脑角区血管神经复合体中相关的小脑动脉...
- 钟镜联朱叶青云文娟黄莉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MR成像参数优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