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妮 作品数:14 被引量:116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艺术 更多>>
基于行为塑造的小型公共设施设计改善策略 本文试图将公共设施设计的趋势从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逐渐转变为以社会行为为中心,并在此类设计中引导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借用管理学等领域“行为塑造”这一概念,引入到公共设施设计领域中来讨论,探讨公共设施设计、行为塑造与社会责... 朱佳妮关键词:公共设施设计 社会责任 非盈利性 文献传递 “学术硬着陆”:高校文科青年海归教师的工作适应研究 被引量:24 2017年 高校海归教师是留学归国人员重要的组成群体,他们知识储备丰富、国际化视野宽广。本研究以文科青年教师为例,通过访谈,探索他们进入高校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适应现状。研究结果显示,部分文科青年海归教师遭遇"学术硬着陆":尽管有教学热情,但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课题申请、论文发表也面临重重困难,研究进展缓慢;此外,文科青年海归教师对国内高校科研评价与晋升机制缺乏认同。最后根据访谈结果探索导致"学术硬着陆"的原因,分析影响文科青年海归教师工作适应的因素,并从高校和青年海归教师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朱佳妮关键词:高校 文科 教师发展 成为“学术人”:教育学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学术社会化是博士生成为研究者的必经之路。从事学术职业是教育学博士生的主要归宿,其学术社会化经历却鲜为人知。基于扎根理论分析15位教育学博士(生)的深度访谈资料,结合6所高校博士生培养相关文本,探究学术社会化的核心要素与作用机理,构建教育学博士生学术社会化模型。研究发现:读博动机主要在预期社会化阶段发挥作用;院系制度与人际互动是集体社会化阶段的保障性和支持性要素;个人社会化阶段视自我主导力与组织支持程度的高低,分化出主动建构、自我沉淀、寻找外援及接受规训4种类型。高匹配度的导生关系、支持性的制度环境利于激发和维持强动机,顺利实现学术社会化。 赵鑫 朱佳妮关键词:博士生教育 学术职业 德国“卓越计划”与“精英大学”初探 被引量:15 2007年 2006年10月,德国评选卡尔斯鲁厄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为“精英大学”,就此拉开了德国实施大学“卓越计划”的序幕。“卓越计划”旨在为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注入经费.力图增强大学的科研实力,并提升德国高校的国际地位。文章介绍了“卓越计划”的目的、内容及获选学校的特点,并探析这一计划对德国高等教育的意义。 朱佳妮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以S校为例 被引量:4 2017年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身心适应、学习环境适应五个维度,对S校14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的环境适应水平显著高于男生;东乡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环境适应能力最差;大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最高,大三、大一、大二次之;农学、理工类少数民族学生身心适应最差,历史学、文学类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身心适应最好;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学习适应性的因素有专业课难度、汉语水平、班级关系、老师授课方式和父母支持等。最后,本研究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学校及家庭三方面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提出建议。 马俊霞 朱佳妮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影响因素 “高被引学者”现象研究的知识立场及其热点演变 2024年 高被引学者被视为基于客观、纯论文影响力的全球学术人才标杆,在相关学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了1992—2022年间Web of Science和CNKI中的247篇文献,旨在探索“高被引学者”现象研究的知识立场及其热点演变。研究发现,该现象的核心议题是将“高被引学者”作为科研实践与人才政策的评价指标,其主流取向为实证式的科学主义范式。国际研究聚焦于高被引学者在学术系统内外部的影响力,而国内研究则侧重于描述其群体特征与跨国流动特征。整体上,早期研究“重文轻人”,强调“高被引”符号的工具理性,而后期研究则逐步关注高被引学者作为主体人的复杂动机和主观色彩。该领域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学术人才的评价标准及其在实践中不当使用可能引发的问题,但在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偏差与错位方面,仍需融入新的学科视角,对“高被引学者”这一热现象进行深入的学理层面的冷思考。 赵鑫 朱佳妮关键词:学术评价 文献计量分析 重振德国大学的全球地位:从“卓越计划”到“卓越战略” 被引量:3 2022年 德意志大学曾是现代大学的典范,但如今似乎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为了重振德国大学的科研地位与国际声誉,2017年德国政府在2006年“卓越计划”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卓越战略”,57个卓越集群、10所卓越大学和1个卓越联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从“卓越计划”到“卓越战略”,其主要动因在于重振德国大学的全球领先地位;其最大的变化在于调整了资助层面、遴选标准和遴选机制;其战略意义在于推动大学分化与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其实现路径在于引入国际评审、实施流动与反馈机制以及整合区域科研资源,力争促进德国大学早日重返世界科学研究中心的舞台。 朱佳妮 韩友耿中国出国留学生教育适应状况的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全球学生流动日趋频繁,留学生适应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留学生在国外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教育,因而他们的适应更倾向于教育适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出国留学生在国外的教育适应状况。
... 朱佳妮关键词:出国留学生 教育适应 高等教育 文献传递 高校协同创新:德国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2 2013年 高校、校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是德国创新体系中的三大主体,三者的创新能力在国际上均获得广泛认可。德国通过给予大学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实施"卓越计划"并建立"研究型校园",不断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三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德国的经验对我国有以下启示:改革学位授予政策;成立高校与独立研究机构合作的实体研究机构;出台推进高校与独立研究机构长期稳定合作的专项支持经费;以高校为主体开展校企合作,因地制宜地开展产学研合作。 朱佳妮 朱军文 刘念才关键词:高校 协同创新 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变革——“师徒制”与“结构化”的比较 被引量:10 2013年 在探索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基础上,比较德国传统"师徒制"与新型"结构化"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师徒制"模式重视博士生尽早融入导师的教席工作,旨在为未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积累经验,而"结构化"模式为博士生设立了跨学科、跨机构和跨国界的研究平台,目的是增进师生交流,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培养博士生毕业后应对更广阔就业市场需求的综合技能。传统"师徒制"模式和"结构化"模式相互补充,构成德国多元的博士生培养模式。 朱佳妮 朱军文 刘莉关键词:博士生教育 师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