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义福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动态监测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分析
  • 1篇珠江口
  • 1篇细菌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菌群
  • 1篇霍乱
  • 1篇霍乱弧菌
  • 1篇病原菌
  • 1篇病原菌群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艾云灿
  • 2篇朱义福
  • 2篇孟繁梅
  • 1篇尹德胜
  • 1篇曾延辉
  • 1篇潘子强

传媒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南海珠江口区域水生病原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从南海珠江口之深圳、珠海海域和广州城区等五个不同区域的9个水样中,利用弧菌属选择性培养基TCBS获得9类特征菌落表型的分离株.选取高频率出现的4类典型菌落的代表苗株(G,Y1,Y2,T)鉴定,革兰氏染色为G~-,磷钨酸负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菌体细胞成短棒状或弯曲弧状,可见单极生鞭毛.综合特征生化鉴定结果确定橙黄色苗株Y2为霍乱孤菌,绿色菌株G为嗜盐性副溶血弧菌.血清学类群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于不同水域样本的菌株之间存在特征血清型的显著关联性.
孟繁梅朱义福艾云灿
关键词:霍乱弧菌流行病学
南海珠江口TCBS和EMB类群细菌动态监测(1999-2002)被引量:2
2007年
报道1999-2002年对南海珠江口(21°50’~22°50’N,113°20’~114°50’E)26个站点的动态监测结果:(1)TCBS类群包括37%Ⅰ类(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5%Ⅱ类(副溶血弧菌)和58%Ⅲ类(霍乱弧菌、霍乱弧菌埃尔托型,溶藻弧菌);EMB类群包括14%Ⅳ类(变形菌属、沙门氏菌属或志贺氏菌属),50%Ⅴ类(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哈夫尼氏菌属、沙雷氏菌属)和36%Ⅵ类(大肠杆菌);(2)26个站点之间的年平均CFU值差异显著.各站点的TCBS类群数量多而EMB类群数量少,表明TCBS类群为土著优势,而EMB类群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3)26个站点被聚类为四大类别,不完全吻合其实际地理位置邻近关系,提示人为干扰活动影响超越自然地理隔离效应.站点G(万山群岛)和H(担杆岛)同属最靠近外海的孤立站点,却被划分为不同类别.H站点TCBS类群数量最高(3.7±2.6×10^4CFU/cm^3),G站点是天然养殖区,EMB类群数量最高(9.5±6.6×10^3CFu/cm^3),表明养殖区域陆源性EMB类群污染突出;(4)TCBS与EMB类群的月平均CFU值变化趋势相似,呈现年度周期性和季节周期性波动;(5)珠江口可以分为南、北部区域.南部区域的陆源性EMB类群污染严重,综合反映了来自珠江口水网系的高通量排放污染,养殖区域的自身污染,及其养殖活动对陆源性污染菌群的规模化“原位扩增”效应.
孟繁梅尹德胜潘子强曾延辉朱义福艾云灿
关键词:病原菌群珠江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