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3篇患儿
  • 3篇教学
  • 3篇儿科
  • 3篇儿科护理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单核细胞增多
  • 2篇单核细胞增多...
  • 2篇增多症
  • 2篇实验教学
  • 2篇实验教学模式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增多
  • 2篇护理大专
  • 2篇护理学
  • 2篇教学模式
  • 2篇核细胞
  • 2篇传染
  • 2篇传染性

机构

  • 8篇嘉兴学院

作者

  • 8篇朱丽芳
  • 3篇石统昆
  • 3篇于寿昌
  • 2篇郑云慧
  • 2篇史晓萍
  • 1篇丁韧烨
  • 1篇邵平扬

传媒

  • 2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护理研究(下...

年份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专层次儿科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被引量:1
2004年
为了探索适合大专儿科护理人才堵养的实验教学模式,对本院2001级大专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实验教学模式分别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与教学改革前的2000级学生相比,理论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实验操作、整体护理计划的制定能力考查的结果及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2001级高于2000级.改革后的儿科护理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儿科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朱丽芳石统昆
关键词:护理大专教学模式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动态观察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 5 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不同病期外周血淋巴细胞 CD3、 CD4 、 CD8、 CD1 6 + 56 抗原进行检测 ,并以同样例数的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入院初检测 ,IM患儿外周血 CD3+ 、 CD8+ 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 CD4 + 、 CD1 6 + 56 + 淋巴细胞百分率及 CD4 +细胞与 CD8+细胞的比值 (CD4 + /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出院前患儿的临床症状已基本消失 ,但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却仍明显异于对照组 (P<0 .0 1) ,直至出院一周各项指标才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IM患儿疾病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各功能群明显异常 ,提示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发生紊乱 ,需临床症状消失一周才逐渐恢复。该病的护理中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尤为重要。
于寿昌朱丽芳史晓萍丁韧烨于琛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免疫功能淋巴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群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群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 5 0例IM患儿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 、CD8+ 、CD+ 16+ 56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IM患儿外周血CD3+ 、CD8+ 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D4 + 、CD+ 16+ 56淋巴细胞及CD4 +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EB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是IM发病关键。
朱丽芳于寿昌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分化抗原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观察与探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 ,KD)患儿急性期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CD6 2P)、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与本病发病机制及冠状动脉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以及自动血球记数仪分别对 30例KD急性期患儿血清CD6 2P及 5 0例KD急性期患儿血小板参数进行了检测 ,并与 2 0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对照。结果 KD组急性期血浆CD6 2P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KD急性期患儿血浆CD6 2P呈高表达 ,PLT、PCT、PDW水平明显增高 ,提示急性期KD患儿体内血小板代谢旺盛 ,释放因子较多 ,活化程度显著增高 ,表现为高聚集、高黏附 ,高凝固及低血浓度的血液流变特点 ;而此期也正是临床KD患儿动脉血栓及冠状动脉瘤形成的高峰期 ,提示活化的血小板参与或促发了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 ;因此动态检测CD6 2P、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及时采取有效抗炎抗凝措施 ,对于减轻KD患儿血管炎症 ,防止血栓形成 ,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朱丽芳石统昆于寿昌邵平扬史晓萍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类血小板功能试验冠状动脉瘤
强化儿科护理实验课教学初探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实验课的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2001级高护大专学生儿科护理实验课的教学,并与非强化实验教学的1999级高护大专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对比,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强化实验教学后的2001级和未经强化实验教学的1999级护生的儿科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视和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是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朱丽芳
关键词:儿科护理实验课教学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被引量:9
2005年
为确保护生在临床实习和毕业后能较快适应护士角色,对现今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有良好的认识,尝试对2001届61名大专护生进行职业风险意识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为适应当今法制社会和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对护生加强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护生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郑云慧朱丽芳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护理学发展护士角色大专护生快适应
临床护理学案例讨论式教学法角色模式初探被引量:4
2004年
郑云慧朱丽芳
关键词:临床护理学角色模式护理教育
大专儿科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被引量:11
2004年
儿科护理实验教学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缩短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距离的桥梁课程,也是儿科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自2000年起,大专护理教育开始成为我院护理教育的基本起点,如何探索一条不同于中专,适合大专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的特色之路,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在通过对儿科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及在校生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对2001级大专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报告如下.
朱丽芳石统昆
关键词:护理大专教学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