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海丹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硬化
  • 2篇胰腺
  • 2篇发病
  • 2篇病因
  • 1篇蛋白
  • 1篇地平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嗜酸性粒细...
  • 1篇血压
  • 1篇胰腺炎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异位胰腺
  • 1篇隐血
  • 1篇源性
  • 1篇源性感染
  • 1篇早期筛查
  • 1篇生活质量
  • 1篇食管

机构

  • 11篇广东省农垦中...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曹海丹
  • 6篇李腾庆
  • 4篇罗晓蓉
  • 3篇黄寅
  • 2篇罗晓蓉
  • 2篇郑云龙
  • 1篇曾桂容
  • 1篇唐方明
  • 1篇黄力言
  • 1篇黄寅

传媒

  • 3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原医刊
  • 1篇蛇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照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普萘洛尔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口服治疗,疗程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肝门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应答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量(PVF)、肝静脉楔入压(WHVP)、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游离肝静脉压(FHVP)未见明显改变(P>0.05);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应答率70.69%,对照组治疗后的应答率4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曹海丹黄寅罗晓蓉吴县斌
关键词:卡维地洛普萘洛尔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临床疗效
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不同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设为萎缩组,另选同期96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设为非萎缩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萎缩组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按数字表法随机的将萎缩组伴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7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铋剂四联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替普瑞酮进行治疗,疗程为14 d,之后均改为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评分情况以及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胆汁反流、Hp阳性、胃癌家族史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后,两组的胃黏膜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Hp阳性、胃癌家族史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三联疗法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与铋剂四联疗效相当,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曹海丹黄寅罗晓蓉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生活质量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肽的测定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n=20)及坎地沙坦组(n=20)进行比较,均治疗8周,并将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正常对照组),统计治疗后的血压控制率和测定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水平。结果:①两组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发现两治疗组一氧化氮(NO)明显增加,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内皮素(E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治疗组血浆ET下降幅度(△ET)、△ET/△NO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合成ET,降低血清HGF,增加NO的分泌,从而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
郑云龙曹海丹唐方明
关键词:高血压硝苯地平控释片内皮功能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选择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GERD效果欠佳的病例48例,将其随机分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照组加地西泮,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使用抗抑郁药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的疗效。
曹海丹李腾庆
关键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胃食管反流病
肝纤维化指标、TIMP-1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及与肝硬化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及与肝硬化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119例设为研究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19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抽取两组受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经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肝纤维化指标[血清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IMP-1水平。统计两组及不同肝硬化程度(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TIMP-1水平,并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指标、TIMP-1诊断效能及其与肝硬化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CⅣ、PⅢP、LN、HA、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CⅣ、PⅢP、LN、HA、TIMP-1水平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清CⅣ(r=0.793)、PⅢP(r=0.783)、LN(r=0.765)、HA(r=0.812)、TIMP-1(r=0.803)水平与肝硬化程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TIMP-1诊断肝硬化灵敏度97.48%、准确度96.22%,高于肝纤维化指标(87.39%、92.44%)、TIMP-1(83.19%、89.50%)单独诊断(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94.96%)与肝纤维化指标(97.48%)、TIMP-1(95.80%)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指标、TIMP-1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中呈异常高表达状态,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不影响诊断特异度,且与肝硬化呈正相关。
曹海丹罗晓蓉吴县斌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肝纤维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肝硬化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消化内科近5年住院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7例中,治愈39例(58.2%,39/67),好转20例(29.8%,20/67),死亡8例(12.0%,8/67),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肾综合征,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结论:早诊断、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曹海丹李腾庆罗晓蓉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自发性腹膜炎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内科综合治疗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内科综合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 2 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治疗经验。结果 :全组 2 4例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而治愈 ,2例中转手术治疗 ,死亡 2例 ,病死率 7 14 %。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内科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强调加强监护、抑制胰腺分泌、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营养支持治疗、及早腹腔灌洗。
李腾庆黄力言曾桂容曹海丹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病因发病机制微循环障碍肠源性感染
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腹痛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伴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增高的腹痛病因、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31例伴血EOS增高的腹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伴血EOS增高的腹痛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伴血EOS升高的腹痛的病因以寄生虫、变态反应性疾病为主,此外亦有可能为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恶性肿瘤、药物所致,少见病因为炎症性肠病、慢性胰腺炎、特发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等。大部分EOS升高的腹痛以治疗原发病为主,EG及HES以激素治疗为主。结论伴血EOS升高的腹痛病因多样,大部分病因治疗原发病后EOS可自行下降,EG及HES以激素治疗效果好,作用迅速。
曹海丹李腾庆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腹痛病因
异位胰腺被引量:7
2008年
曹海丹郑云龙李腾庆
关键词:异位胰腺手术治疗
边缘热消融对减少结肠腺瘤EMR后复发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经内窥镜黏膜切除术(EMR)后边缘热消融对减少腺瘤复发方面的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行结肠镜检查并行EMR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消融组和对照组,各44例。热消融组在EMR后通过小鞘尖端软凝固对腺瘤边缘进行热消融处理;对照组仅做EMR。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腺瘤复发情况及各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后复查,热消融组腺瘤复发率[6.82%(3/44)]低于对照组[22.73%(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5)。2组EMR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级别腺瘤、腺瘤直径大于或等于40mm、零星切除及边缘热消融是影响腺瘤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瘤直径大于或等于40mm是导致EMR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2.033,P<0.05];边缘热消融是腺瘤复发的保护性因素(OR=0.733,P<0.05)。结论EMR后黏膜缺损边缘的热消融显著减少了首次复查结肠镜时的腺瘤复发,这种简单且安全的技术的常规实施可以提高EMR的效用,减少结肠镜监测负担,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曹海丹黄寅罗晓蓉吴县斌
关键词:结肠腺瘤热消融复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