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国立
- 作品数:92 被引量:172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Ⅳ羊体内血吸虫的发育及粪便中虫卵数量和分布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阐明日本血吸虫在山羊体内生长发育和虫卵随粪便排出的强度与时间分布,为控制和消除羊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建立山羊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采用定期收集粪便并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查,及定期解剖等方法,分析比较山羊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成虫获得量、感染不同时间后羊体内血吸虫数量变化和虫体内含虫卵数量,以及羊粪中血吸虫虫卵数量变化与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解剖6只血吸虫感染山羊,共检获成虫415条,平均每只山羊成虫获得率为34.58%(23.00%-45.50%)。感染200条/只尾蚴的5只山羊在感染2、5、8、11个月和14个月后分别获得47、93、77、74条和73条成虫,感染8~14个月后获得的成虫数与之相近,未见明显减少;解剖所获雌虫体内含虫卵数量分别为(200.00±42.33)、(226.20±45.88)、(168.20±25.85)、(183.80±55.13)个和(190.80±53.53)个,感染后2个月与14个月雌虫体内血吸虫虫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1,P=0.771)。10只羊感染血吸虫后排出虫卵的平均开放前期为(37.70±3.02)d。羊感染血吸虫后2-14个月,共开展粪便孵化7批次,分别有30、23、14、1次和2次粪孵毛蚴密度为"++++"、"+++"、"++"、"+"和"-",孵化毛蚴密度分布构成比分别为42.86%、32.86%、20.00%、1.43%和2.86%。结论山羊感染血吸虫后约有1/3的尾蚴可发育为成虫,虫卵开放前期为(37.70±3.02)d,感染血吸虫后14个月以内成虫数、雌虫含虫卵数和粪便中虫卵数未见显著减少。本研究提示,感染性山羊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且无"自愈"证据,是日本血吸虫病重要的传染源。
- 神学慧戴建荣孙乐平傅忠宇李叶芳曲国立汪伟邢云天王宜安梁幼生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虫卵发育
- 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Ⅵ:基于消除感染性羊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实例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在以感染性羊为主要传染源流行区,探索采用以消除感染性羊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实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可能性,为完成防治目标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江心洲五墩村为观察现场,在2004—2010年间每年按常规实施孳生地查螺灭螺、村民和家畜同步查病治病、健康教育及感染性水域灭蚴等防治措施;2011年在常规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淘汰全村家庭养殖羊,比较2004—2016年该村疫情变化,评价消除感染性羊措施在推进该村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中的作用。结果 2004—2011年五墩村人群粪检阳性率为0.4%~1.4%、感染性螺面积为(18~25)万m^2、重点水域哨鼠感染率为3.3%~18.0%;2004—2008年羊血吸虫感染率为0.0%~7.3%,2009—2011年升至为32.0%~54.3%,村庄周围江滩野粪调查239份,羊粪占96.3%(230/239),羊粪粪检阳性率为15.5%~22.9%。在消除感染性羊的次年,该村的人群和家畜的感染率降到0.0%,并连续5年(2012—2016年)未查到当地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和病畜、感染性哨鼠及感染性钉螺,人畜病情、螺情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标准。结论江滩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在区域性残存传染源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查清确认当地主要传染源,采取"消除主要传染源+综合性常规防控措施",实行精准防控,是如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的重要策略。
- 神学慧傅忠宇戴建荣孙乐平王琳汪伟邢云天曲国立王宜安梁幼生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传染源
- 一种体外检测日本血吸虫虫卵对吡喹酮抗药性的方法
- 一种体外检测日本血吸虫虫卵对吡喹酮抗药性的方法,属于抗寄生虫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将从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粪便中收集的1000~2000个虫卵分别移入含5×10<Sup>-6</Sup>mol/L吡喹酮的生理盐水和单一对...
- 汪伟李洪军梁幼生曲国立邢云天戴建荣
- 文献传递
- 日本血吸虫毛蚴对不同密度和距离湖北钉螺易感性的实验观察
- 背景与目的:日本血吸虫病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而毛蚴感染钉螺,并在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则构成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必要环节。为探讨日本血吸虫毛蚴对不同密度、...
- 汪伟李洪军李幼子邢云天曲国立魏剑英戴建荣梁幼生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湖北钉螺毛蚴
- 文献传递
- 双酚A对光滑双脐螺生存和代谢活动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光滑双脐螺在双酚A污染水体中的生存状态,以探究在类似污染条件下该物种的定殖潜力。【方法】采用“静水式呼吸室”法,分别测定了0、0.05、0.10、0.20和0.40 mg/L五个浓度双酚A条件下,不同个体大小光滑双脐螺的死亡率、耗氧率和排氨率。此外,还深入分析了光滑双脐螺在双酚A暴露下的软体干质量与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关系。【结果】光滑双脐螺的软体干质量与耗氧率和排氨率呈负相关。软体干质量小的螺,其耗氧率和排氨率大于软体干质量大的螺。对照组中,小螺(壳宽<8 mm)的耗氧率为1.368、排氨率为83.372,大螺(壳宽≥8 mm)的耗氧率为0.743、排氨率为33.701,随着双酚A浓度升高,不同个体大小光滑双脐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小螺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双酚A的浓度越高,光滑双脐螺的死亡率越高。双酚A浓度为0.40 mg/L时,小螺的死亡率达到31.3%,大螺的死亡率达到25.6%,且小螺和大螺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含有双酚A的水体能显著抑制光滑双脐螺的生存和代谢活动,且这种抑制效果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随着污染物浓度升高,小螺的生理机能受到更为严重的抑制,导致更高的死亡率。这些结果对于评估污染环境中光滑双脐螺的入侵潜力和制定相关管理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胡楠楠殷旭仁曲国立乔树苗戴洋
- 关键词:光滑双脐螺双酚A死亡率耗氧率排氨率
- 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评估我国在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发展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美国IslwebofScience的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2000-2009年间SCIE收录的有关我国血吸虫病和血吸虫学方面的文献,分别对不同机构、著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文献来源期刊及论文学科分布、h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009年间我国发表血吸虫病和血吸虫相关文献527篇,分布于100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主要学科分布为寄生虫学,热带医学,公共、环境和职业卫生学.免疫学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国家、机构、作者发文量,还是被引频次及h指数,仍然存在差距。结论近年来,我国在血吸虫病领域研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血防工作者需进一步提高血防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
- 汪伟戴建荣李洪军曲国立邢云天李幼子魏剑英梁幼生
- 关键词:WEB文献计量学血吸虫病血吸虫
- 一种利用潮汐定量投放液体杀螺剂装置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潮汐定量投放液体杀螺剂装置及其应用,属于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领域。其包括密封缸体,在密封缸体上端设有进药管和排药管,进药管和排药管分别通过单向阀与密封缸体连接;所述密封缸体下端设有活塞,活塞与浮子连接。当涨...
- 邢云天戴建荣梁幼生曲国立
- 文献传递
-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ⅩⅢ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的实验诱导被引量:27
- 2011年
- 目的实验研究在吡喹酮药物压力下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方法取采自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湖滩现场和江苏省实验室传代的感染性钉螺实验室逸蚴,获得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从感染鼠肝脏分离成熟虫卵孵化毛蚴感染湖北钉螺,建立现场采集株和实验室传代株日本血吸虫小鼠钉螺实验室生活史循环。用定量尾蚴(40条/鼠)感染小鼠,感染35d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性诱导组:对照组小鼠感染后45d解剖收集肠系膜静脉和肝门脉静活虫体,计算虫负荷(条/鼠);抗性诱导组小鼠采用灌胃法一次口服亚治疗剂量吡喹酮进行治疗,服药22d后解剖收集肠系膜静脉和肝门脉静存活虫体。计算虫负荷(条/鼠)和减虫率,完成首轮诱导。取抗性诱导组小鼠肝脏,分离虫卵,实验室孵化出毛蚴重新感染钉螺,感染后的钉螺经25℃生化培养箱内饲养60~70d后,分离感染性钉螺并逸蚴,用成熟尾蚴感染小鼠,开始新一轮循环诱导。首轮诱导吡喹酮口服剂量为100mg/kg,后每循环2~3轮增加100mg/kg口服剂量。取完成8轮诱导后和未经诱导原代虫株的尾蚴感染小鼠,感染35d后分别采用300mg/kg和600mg/kg吡喹酮一次性灌胃治疗感染小鼠,服药后14d解剖感染鼠,收集活虫,计算各虫株减虫率,评价虫株经8轮诱导后对吡喹酮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在实验室内建立了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和湖南现场采集株2个虫株,并对其实施了8轮诱导。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在小鼠体内经第1轮口服100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为22.3%,第8轮口服300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为53.7%,减虫率随口服吡喹酮剂量增加而增加;湖南现场采集株在小鼠体内经第1轮口服100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为66.8%,第8轮口服300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仅为20.6%,减虫率随口服吡喹酮剂量增加而显著降低。未经吡喹酮诱导的江苏实
- 梁幼生李洪军戴建荣汪伟曲国立陶永辉邢云天李幼子钱科魏剑英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
-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XIV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毛蚴和尾蚴对吡喹酮敏感性比较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测定实验室诱导筛选获得的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成虫、毛蚴和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变化,为建立吡喹酮敏感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和现场采集并经实验室传代的湖南株作为吡喹酮敏感株,以实验室传代并经吡喹酮抗性诱导的日本血吸虫江苏抗性诱导株及现场采集并经实验室吡喹酮抗性诱导的湖南抗性诱导株作为吡喹酮抗性株。分别收集各虫株尾蚴感染小鼠,感染35d后分为6组,5个服药组分别一次性灌服剂量为37.5、75、150、300mg/kg和600mg/kg吡喹酮,对照组不给药;用药后14d解剖小鼠,收集小鼠体内成虫,计算虫负荷和减虫率,计算吡喹酮对各虫株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取一定量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10-5、5×10-6、10-6、5×10-7mol/L和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20、40、60、80min和100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断尾变化,计算各虫株尾蚴断尾率。取一定量各虫株毛蚴分别暴露于10-5、5×10-6、10-6、5×10-7mol/L和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3min和5min后,解剖镜下观察毛蚴的形态变化,计算各虫株毛蚴变形率。结果吡喹酮对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诱导株的ED50值分别为147.7mg/kg和565.5mg/kg,对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诱导株的ED50值分别为151.8mg/kg和467.2mg/kg。当暴露于10-5mol/L吡喹酮溶液中20min,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68.8%,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00min,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15.9%,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10-5mol/L吡喹酮溶液中20min,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59.4%,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暴露于5×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40min,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尾蚴�
- 李洪军梁幼生戴建荣汪伟曲国立李幼子邢云天陶永辉钱科贾悦杨振坤魏剑英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成虫毛蚴尾蚴
-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钉螺线粒体COⅠ基因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从长江中、下游的江苏省丹徒区和邗江区、浙江省平湖市、湖北省武昌区、江西省余干县和彭泽县、安徽省安庆市和贵池区等5个血吸虫病流行省8个点现场采集湖北钉螺样本,提取基因组DNA、PCR特异性扩增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1(COⅠ)基因,用ClustalX 1.81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MEGA 4.0软件中的Kimura双参数法(Kimura 2-parameter)计算遗传距离,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树。8个地理株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共得到701个同源位点,A/T(60.4%)含量高于C/G(39.6%),所有序列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25。进化树显示,江苏丹徒、湖北武昌、江西余干及安徽安庆和贵池5个地理株钉螺形成一个分支,而浙江平湖、江苏邗江和江西彭泽3个地理株钉螺形成另一个分支;但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存在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钉螺线粒体COⅠ基因遗传变异显著。
- 李洪军汪伟张伟曲国立邢云天李幼子魏剑英戴建荣梁幼生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