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娟
- 作品数:36 被引量:267H指数:7
- 供职机构:巢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用于钝齿棒杆菌木糖代谢途径研究的基因工程菌构建
- 2014年
- 通过PCR方法从大肠杆菌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XMJ19上,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XMJ19-xylA,通过电转化方法将pXMJ19-xylA转入宿主菌钝齿棒杆菌中,菌液PCR和重组质粒酶切结果证明,已成功构建了含大肠杆菌木糖异构酶基因的钝齿棒杆菌基因工程菌。该研究为钝齿棒杆菌利用木糖代谢途径生产琥珀酸及其代谢途径优化打下了基础。
- 张凤琴刘俊陈小举晏娟
- 关键词:钝齿棒杆菌木糖异构酶基因基因工程菌
- 咪唑乙烟酸对酵母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SOD活性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咪唑乙烟酸的毒性作用和抗氧化损伤效应。[方法]研究咪唑乙烟酸对酵母菌细胞生长、死亡率、细胞截面积、细胞膜通透性、SOD活性和T-AOC的影响。[结果]咪唑乙烟酸可显著抑制酵母菌细胞生长,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显著;细胞死亡率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细胞截面积在0~0.6 g/L质量浓度时呈减小趋势,0.8 g/L质量浓度时,细胞截面积略微增大;细胞膜通透性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导致胞外DNA和蛋白质含量增加;细胞SOD活性在0~0.6 g/L质量浓度时呈上升趋势,0.8 g/L质量浓度时,SOD活性略微下降;细胞T-AOC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其中药物处理12 h组较处理24 h组上升趋势显著。[结论]咪唑乙烟酸可显著抑制酵母菌细胞生长,改变细胞内的SOD活性和T-AOC,对酵母菌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引发细胞死亡。
- 方舒蔡梦醒陈梦雅晏娟
- 关键词:咪唑乙烟酸酵母菌细胞毒性SOD
- 巢湖市南粳44的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
- 2010年
- 晏娟彭浩赵雄成
-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早熟晚粳品种品种对比试验系统选育
- 宁粳3号的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3
- 2010年
- 介绍了宁粳3号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形成合理种植密度、管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为宁粳3号推广提供参考。
- 晏娟万新军杨绳岩赵雄成曹明龙
- 关键词:宁粳3号高产栽培技术
- 一种银耳发酵液酸奶的制作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耳发酵液酸奶的制作方法,是在牛奶中加入银耳发酵液并接入乳酸菌后发酵而成,其中银耳发酵液与鲜牛奶的体积比为1:6‑9。本发明不仅有效解决了银耳子实体周期长、产量低、受季节限制等问题,所采用的液体发酵法能够制...
- 张凤琴吴振国周培培施泽志陈小举晏娟
- 文献传递
- 巢湖市不同粳稻品种产量及生育特性的研究
- 2010年
- 田间条件下,以当地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对照,研究抗条纹病品种南粳44和宁粳3号在巢湖市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并探索其最佳氮肥水平与播期。结果表明,宁粳3号的平均产量为9 067 kg/hm2,仅次于武运粳7号的9 471 kg/hm2,南粳44的平均产量略低,为8 338 kg/hm2。3个水稻品种生育期极为相似,且生长状态均良好,对各种水稻常见病具有一定的抗性。可见,宁粳3号和南粳44是适宜巢湖市生长的优质粳稻品种。宁粳3号和南粳44氮肥适宜用量为240 kg/hm2,播期是5月15日到5月25日。
- 晏娟万新军杨绳岩赵雄成彭浩曹明龙
- 关键词:粳稻生育特性
- “生物反应工程”微课程教学设计被引量:5
- 2016年
-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在全国高校影响广泛并得到初步应用。根据微课程教学的特点,尝试分析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反应工程"微课程体系建立的可行性,探索微课程设计初步思路与实施方法,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快速提升提供帮助。
- 蒋慧慧鲁文胜晏娟
- 关键词:生物反应工程应用型高校教学
- 汤河水体污染特征及分析
- 2015年
- 为了解汤河水体中污染物的变化特征,选取7个代表性取样点分季节进行2次水体采样,测定p H、氨氮、总氮、总磷及COD,并分析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汤河水体p H整体上2月份较7月份略高,除取样点1、2外,其他各点2月份氨氮、总氮、总磷和COD都较7月份高。可见,7月份汤河水质明显优于2月份,其原因可能与7月份水生植物生长旺盛,植物吸收了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以及2月份水中植被死亡有机物的释放有关。此外,从汤河上游到下游水体污染物浓度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但不同取样点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氨氮、总氮、总磷及COD浓度变化幅度依次为0.052-0.32 mg/L、0.075-0.41 mg/L、0.014-0.419 mg/L和11-31.7 mg/L,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取样点周边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无序排放有关。
- 晏娟
- 关键词:氨氮总氮总磷COD水生植物
-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下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6
- 2009年
- 太湖地区过量施肥现象相当普遍,导致N肥利用率低和N肥损失严重。为此,2004—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进行了连续稻麦轮作试验,研究不同施N量对该地区水稻和小麦产量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寻找较为适当的N肥施用量,该施N量即能使作物不减产,又要保持较高的N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施N量超过150kg/hm2后,作物产量增加较少。当施N量从100kg/hm2增加到350kg/hm2,连续3年的水稻平均N肥吸收利用率(REN)为46.1%~32.4%,两年小麦试验结果显示小麦的平均REN为36.0%~27.8%。相应的水稻和小麦的农学利用率(AEN)是15.0~5.56kg/kg和17.1~6.91kg/kg。研究还表明太湖地区水稻经济适宜施N量为209kg/hm2,小麦是219kg/hm2,在当地作物品种、气候条件和管理方式下,作物产量可分别达到8.2t/hm2和4.7t/hm2的高产,水稻的REN、N肥生理利用率(PEN)、AEN、N肥偏生产力(PFPN)可保持为37.6%、29.5kg/kg、11.0kg/kg和44.5kg/kg;小麦则是31.4%、38.4kg/kg、12.0kg/kg和23.7kg/kg。显然,适宜的施N量不仅没使作物减产,而且保证了作物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保持了较高的N肥利用率。
- 晏娟沈其荣尹斌张绍林朱兆良
-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稻麦轮作施氮量
- 生态沟渠中水稻生长特性及对农田排水中氮去除效应研究
- 2015年
- [目的]了解生态沟渠中水稻生长特性及对农田排水中氮的去除效应。[方法]对稻田和生态沟渠各段水稻干物质量、生育特性、氮素吸收及水体总氮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各段沟渠顺水流方向水体总氮浓度逐渐降低,且均显著低于田面水。沟渠水稻植株体氮浓度较田间水稻高,但生物量较田间显著降低。整段沟渠水稻吸收氮素234.1 g,这部分氮素将随水稻的收割被带离水体,极大地消减了水体的氮浓度,减少了田间径流水入河及最终入湖的氮素。[结论]研究可为生态沟渠的建设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 晏娟方舒张凤琴万新军梁华金
- 关键词:生态沟渠水稻农田排水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