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加洪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耐冷
  • 4篇耐冷性
  • 3篇孕穗
  • 3篇孕穗期
  • 3篇孕穗期耐冷性
  • 3篇穗期
  • 3篇种质
  • 3篇苗期
  • 3篇苗期耐冷性
  • 3篇核心种质
  • 2篇后代
  • 1篇稻种
  • 1篇多基因
  • 1篇云南稻核心种...
  • 1篇云南稻种
  • 1篇云南粳稻
  • 1篇杂种
  • 1篇杂种后代
  • 1篇水稻
  • 1篇品种间

机构

  • 5篇云南省农业科...
  • 3篇嵩明县阿子营...

作者

  • 5篇易加洪
  • 4篇普晓英
  • 4篇杜娟
  • 4篇曾亚文
  • 3篇杨树明
  • 3篇邰丽梅
  • 3篇崔虹
  • 3篇朱广彬
  • 3篇杨涛
  • 1篇李绅崇
  • 1篇杨佩文
  • 1篇曹继芬
  • 1篇裴卫华
  • 1篇李向东
  • 1篇毕云青
  • 1篇申时全
  • 1篇杨明英
  • 1篇芮文
  • 1篇周丽凤
  • 1篇刘萍

传媒

  • 3篇生态环境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苗期耐冷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导致籼稻烂秧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耐冷的种质资源,将耐冷性基因导入高产的籼稻品种之中是防止低温冷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加强籼籼稻杂交后代的苗期耐冷性研究,可为籼稻耐冷性育种提供条件。以235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Oryzasatica)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代为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苗期(三叶)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回交世代与杂种与亲本间的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总体趋势为回交供体亲本>F5>BC1F4>BC2F3>BC3F2;揭示了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其回交杂种苗期耐冷性减弱,越来越趋于轮回亲本,在耐冷育种上对回交供体亲本及其早世代材料进行选择更易获得苗期强耐冷材料。(2)同一稻作区,回交供体亲本的苗期耐冷强于杂种后代;稻作区划间,回交供体亲本及杂种F5总趋势相近,滇中一季籼稻粳稻区和滇东北高原粳稻区材料耐冷最强,而BC1F4、BC2F3和BC3F23个回交世代存在一定差异。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邰丽梅崔虹朱广彬易加洪
关键词:苗期耐冷性核心种质云南稻种回交
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研究昆明小白谷孕穗期耐冷性的遗传被引量:3
2004年
以耐寒的昆明小白谷与农艺性状好但不耐寒的十和田杂交并以十和田为轮回亲本回交培育的耐寒的近等基因系(NIL)不同单株 (BC4F6)与轮回亲本杂交再自交的 4个F2 代群体 ,2 0 0 3年在海拔为 2 15 0m用冷泉水 (18℃~ 19℃ )灌溉的阿子营乡种植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 4个F2 代群体的耐冷基因效应 ,结果表明 4个组合中耐冷基因是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 ,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 5 9 10 %~ 81 0 4 %。
申时全曾亚文李绅崇普晓英杜娟朱广彬易加洪
关键词:昆明小白谷孕穗期耐冷性基因
十字花科根肿病菌不同休眠孢子浓度及品种间抗性差异测定
The test of resistance difference of Chinese cabbage varieties against clubroot was carried out inoculated wit...
曹继芬刘萍芮文李向东毕云青杨佩文裴卫华易加洪周丽凤杨明英
关键词:SPOREPATHOGENICITYVARIETIES
云南粳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孕穗期耐冷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以236份云南地方粳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粳稻Oryza satica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7.8℃(冷害)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孕穗期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亲本耐冷性状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杂种后代,不同世代间总体趋势为随着回交世代增加其性状间相关性减弱。在亲本及其杂种后代间耐冷指标性状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均呈较高的(≥0.370)极显著(n=236,R0.01=0.181)相关。②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等耐冷性状在亲本强弱耐冷系统群间的差异明显,表现为亲本耐冷性强的材料秆和穗较长、穗粒数较多,同一性状变异程度减小。但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这些性状的平均值逐渐趋同于轮回亲本,差异减小。③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在5个稻作区间的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亲本和F5的差异较大,而BC1F4、BC2F3和BC3F2的差异较小,且趋同于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在BC3F1即可获得耐冷性状表现良好的材料。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邰丽梅崔虹易加洪任雪莲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苗期耐冷性
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与孕穗期耐冷性特点及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以544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苗期平均5.5~12.3℃,孕穗期平均17.8℃)冷害下,按籼粳、稻作区进行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与孕穗期耐冷性的特点及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苗期耐冷性与孕穗期耐冷性密切相关,苗期耐冷性强的材料表现为孕穗期株高、剑叶长和宽、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较长、穗粒数较多,耐冷性较强。通过对苗期耐冷性的严格选择,可以间接获得孕穗期耐冷性较强的材料。(2)苗期和孕穗期耐冷性在籼粳间、稻作区间差异明显。籼粳间均表现为粳稻强于籼稻;稻作区间苗期耐冷性为滇中一季籼粳稻区和滇南单双季籼稻区最强,滇中一季籼粳稻区和滇西北高寒粳稻区孕穗期耐冷性较强,揭示了水稻苗期与穗期耐冷性的形成演化机制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邰丽梅崔虹易加洪朱广彬
关键词: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孕穗期耐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