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太和

作品数:407 被引量:1,773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4篇期刊文章
  • 173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9篇石油与天然气...
  • 31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文化科学
  • 8篇理学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化学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矿业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4篇钻井
  • 61篇套管
  • 48篇石油
  • 45篇气井
  • 31篇应力
  • 29篇钻杆
  • 28篇油气井
  • 28篇钻具
  • 28篇高温高压
  • 25篇环空
  • 24篇钻柱
  • 22篇油管
  • 22篇井眼
  • 21篇油套
  • 19篇腐蚀介质
  • 18篇井下
  • 17篇缓蚀
  • 17篇管柱
  • 16篇有限元
  • 14篇应力腐蚀

机构

  • 316篇西南石油大学
  • 73篇西南石油学院
  • 70篇中国石油天然...
  • 2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7篇重庆大学
  • 11篇宝山钢铁股份...
  • 10篇中国石化
  • 10篇中国石油
  • 9篇长庆石油勘探...
  • 8篇四川大学
  • 7篇西南交通大学
  • 7篇新疆石油管理...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重庆科技学院
  • 4篇电子科技大学
  • 4篇江汉石油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长江大学
  • 3篇石油管材研究...

作者

  • 407篇施太和
  • 154篇曾德智
  • 117篇张智
  • 92篇林元华
  • 64篇侯铎
  • 37篇扈俊颖
  • 35篇任建
  • 29篇钟显康
  • 28篇董宝军
  • 27篇练章华
  • 23篇李皓
  • 21篇付建红
  • 19篇孙永兴
  • 18篇蔡乐乐
  • 17篇李润方
  • 16篇朱红钧
  • 16篇何毅
  • 15篇石晓兵
  • 15篇卢强
  • 14篇刘婉颖

传媒

  • 36篇天然气工业
  • 25篇石油钻采工艺
  • 15篇石油钻探技术
  • 15篇西南石油学院...
  • 10篇石油机械
  • 9篇西南石油大学...
  • 8篇石油矿场机械
  • 8篇钻采工艺
  • 6篇石油学报
  • 4篇机械工程材料
  • 4篇2009年油...
  • 3篇探矿工程
  • 3篇材料导报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3篇实验科学与技...
  • 3篇中国科技论文
  • 2篇腐蚀与防护
  • 2篇力学与实践
  • 2篇材料保护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年份

  • 6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11篇2020
  • 19篇2019
  • 24篇2018
  • 21篇2017
  • 24篇2016
  • 33篇2015
  • 21篇2014
  • 14篇2013
  • 21篇2012
  • 11篇2011
  • 7篇2010
  • 12篇2009
  • 11篇2008
  • 19篇2007
  • 10篇2006
  • 12篇2005
  • 23篇2004
4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井中钻柱动力学机理研究被引量:12
1998年
为合理设计深井中的钻柱结构,提高钻具寿命,防止井下断钻具事故,讨论了钻柱的纵向振动、横向振动、扭转振动及进动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并指出了钻柱振动的危害和减少振动的现场措施。介绍了两种研究钻柱振动动力学的方法──有限元法和机械阻抗法。经举例说明深井中大井眼小钻铤的危害性,认为大井眼小钻铤的环空较大,钻铤的刚度较弱,在轴向力作用下易屈曲,激发横向振动,且钻铤的横向变形较大,因振动引起的交变应力也较大;纵向振动易出现动力失稳而诱发横向振动,横向振动又易诱发扭转振动。建议使用大井眼大钻铤设计方案。
张焱陈平施太和
关键词:深井钻柱动力学油田
井内流动与传热的三维耦合数值模型被引量:6
2001年
钻井过程中 ,井内的压力、流场及温度分布是钻井作业必需的重要参数。本文提出了一个描述井内流动和传热的三维数学模型 ,用SIMPLER方法获得了该数学模型的数值解。该数值模型考虑了温度、压力对钻井液的流变性、密度以及各种介质的热物理参数的影响。现场试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
钟兵方铎施太和
关键词:钻井传热油气井
全井段套管磨损量预测与磨损后抗挤强度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在钻井过程中,由于钻具和套管相互摩擦,造成套管内壁磨损导致强度降低,直接影响后期安全作业。阐述了套管磨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得出基于实钻井眼轨迹管柱摩阻扭矩分析的全井段套管磨损量预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某井全井段套管可能产生的磨损量进行了预测。提出一种磨损后套管抗挤强度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计算出的结果接近试验值,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可为磨损套管柱强度评估和后期作业强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曾德智龚龙祥付建红施太和胡勇
关键词:套管磨损量抗挤强度计算方法
S135钻杆钢预腐蚀后的弯曲疲劳性能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考察有机盐钻井液对S135钻杆材料腐蚀及疲劳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有机盐钻井液井筒的工况环境,对疲劳试样进行预腐蚀,通过点蚀仪测定试样表面的腐蚀状况;然后利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在不同弯曲应力条件下对预腐蚀试样和未腐蚀试样的疲劳性能进行测试,算得不同存活率下的疲劳强度,并绘制不同存活率下的S-N曲线。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预腐蚀试样和未腐蚀试样的疲劳断口形貌,进而得出S135钻杆材料表面腐蚀对其疲劳寿命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结果经过腐蚀的试样表面有较多腐蚀坑,腐蚀坑深度在0.4~0.7 mm之间。未腐蚀试样的疲劳强度为553 MPa,其疲劳断口只观察到单个疲劳裂纹源;腐蚀试样的疲劳强度为409 MPa,其疲劳断口观察到多个疲劳裂纹源。S135钻杆材料腐蚀疲劳开裂敏感性指数为26%。结论经过高温高压有机盐钻井液环境腐蚀后,试样表面点蚀严重,腐蚀坑底部存在应力集中并导致裂纹源的形成,多个裂纹源的同时生长加快了裂纹的扩展,最终降低S135钻杆钢的疲劳强度。
李彬曾德智施太和刘飞喻智明
关键词:弯曲疲劳试验点蚀应力集中断口分析
遥测方钻杆扭矩仪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旋转钻井过程中,以遥测方式直接监测、记录方钻杆扭矩的仪表。传感器短节直接连接在方钻杆下部,通过穿过方钻杆的电缆同固定在上保护接头处的发射机电气连接。接收机可在钻台或井场范围内接收处理遥测信号和显示、记...
施太和易良卢仁义吴仕荣梁夏坤
文献传递
含CO_2甲酸盐完井液中超级13Cr不锈钢的局部腐蚀性能被引量:6
2018年
在深井及超深井中,超级13Cr油管失效的情况时有发生。为确定超级13Cr油管在井下环境中发生点蚀及局部腐蚀的风险,采用高温高压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井筒环境下超级13Cr油管的表面腐蚀形貌,并通过微区电化学扫描开尔文探针(SKP)方法研究了超级13Cr在饱和CO2环境中的电位分布。通过腐蚀形貌观察发现,在高温环境下,试样表面出现明显的局部腐蚀现象。而SKP扫描结果也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阳极区与阴极区电位差值逐渐变大,并出现明显的电位峰值,局部腐蚀不断加速。
张智郑钰山李晶刘婉莹刘明球高文祥施太和
关键词:井下环境
一种石墨烯掺杂钛合金钻杆微弧氧化层的制备方法
一种石墨烯掺杂钛合金钻杆微弧氧化层的制备方法,采用含有石墨烯的电解液对钛合金钻杆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电解液为石墨烯的浓度为0.5‑6g/L,Na<Sub>2</Sub>SiO<Sub>3</Sub>:2‑10g/L;丙三醇...
陈孝文赵鹏飞张德芬施太和蒋烜宫丽杰佘思越廖丹丹陈晓平蔡利萍杨欢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井下打捞作业的高效打捞母锥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与天然气油气井打捞作业领域的一种用于井下打捞作业的高效打捞母锥,包括内螺纹接头(1)、母锥主体(2)、水眼(3)和打捞螺纹(4),母锥主体(2)一端连接有内螺纹接头(1),母锥主体(2)另一端内圆锥面设...
曾德智刘冰喻智明施太和侯铎张智任建陆凯何奇垚
文献传递
固液耦合整体求解方法解井下流动和传热问题被引量:2
2000年
将井下钻井液、地层、水泥环、套管、钻柱等中的流动和传热组合起来 ,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进行求解 ,从而避免了不同区域间的反复迭代 ,有利于井下复杂的井身结构和钻柱组合的处理。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测量数据的对比初步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钟兵方铎施太和
关键词:钻井传热井下油田
一种井口缓蚀剂雾化加注工艺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口缓蚀剂雾化加注工艺及装置,属于油气井安全技术领域。该工艺的特征在于: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公式,对施工时缓蚀剂的用量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将所需的缓蚀剂由防腐离心泵输送给环形体,并且通过环形体的分流作用提供...
曾德智李皓同航蔡乐乐董宝军张恩搏喻智明施太和
文献传递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