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汉文

作品数:123 被引量:239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文学
  • 16篇文化科学
  • 11篇哲学宗教
  • 7篇艺术
  • 6篇历史地理
  • 5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语言文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7篇文学
  • 19篇比较文学
  • 12篇诗学
  • 11篇世界文学
  • 9篇文明
  • 8篇学科
  • 8篇主义
  • 8篇文学史
  • 7篇话语
  • 6篇学史
  • 6篇比较诗学
  • 5篇人文主义
  • 5篇儒学
  • 5篇文学理论
  • 5篇文学批评
  • 5篇小说
  • 5篇精神分析学
  • 5篇兼及
  • 5篇国文
  • 4篇学科理论

机构

  • 107篇苏州大学
  • 12篇北京大学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苏州市职业大...
  • 3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东吴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工艺美术...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计量大学
  • 1篇波恩大学

作者

  • 122篇方汉文
  • 7篇徐文
  • 3篇王晓燕
  • 3篇陈红玉
  • 2篇吴雨平
  • 2篇贺爱军
  • 2篇马天丽
  • 2篇马广利
  • 2篇马宾
  • 2篇张荣兴
  • 1篇夏凤军
  • 1篇倪祥妍
  • 1篇张龙龙
  • 1篇雷飞
  • 1篇杜明业
  • 1篇高照成
  • 1篇顾彬
  • 1篇徐文
  • 1篇张晶
  • 1篇邹婷

传媒

  • 13篇江南大学学报...
  • 6篇重庆文理学院...
  • 5篇广东社会科学
  • 4篇外国文学研究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4篇东方丛刊
  • 4篇苏州教育学院...
  • 4篇上海文化
  • 3篇中国文学研究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外国文学评论
  • 3篇盐城师范学院...
  • 3篇西安外国语大...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2篇学术界
  • 2篇中州学刊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中国比较文学
  • 2篇四川戏剧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9篇2004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席勒的形式心理美学
2006年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席勒将形式与心理结合起来,创造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形式心理美学。他主张以审美假象为特性来认识艺术想象,强调艺术形式的审美作用,主张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以形式的普遍性克服内容的特殊性,并通过悲剧心理阐释了自己的形式心理美学理论。
方汉文
关键词:席勒浪漫主义文艺心理学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辩证观念被引量:13
2000年
比较文学作为跨语言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的目标是在不同民族文化文学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建立一种辩证联系。这是冲破黑格尔的以同一性为核心的旧 证法,在文化多元和文化一体化时的新观念,也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方汉文
关键词: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文化相对论
诗的源流辨析:语言诗体被引量:1
1996年
现在所说的古诗其实不一定都是诗,撇开那些“史”的性质的史诗不谈,即就清人沈德潜的《古诗源》、明人冯惟纳的《诗纪》、今人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里边也十分庞杂。古人所说的诗,如孔子所谓“不学诗,无以言”,实际专指《诗经》,不包括别的诗。知道古人的诗与今人的诗概念不同,对研究文学起源很重要。现代人诗的观念中,说诗是最早的文学形式,其实包括了许多不是诗的成分,这就造成了慨念的混乱。
方汉文
关键词:语言《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心雕龙》《左传》源流
“比较”方法论释义:从“匕”到“比”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从考据学与阐释学的角度 ,对于“比较”观念进行溯源 ,指出“比较”意识的形成是一种历史过程 ,它本身就具有人类思维的差异性与同一性的相互合一。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比较主义诸学科如比较文学、比较法学等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变革的产物。这些学科的目的不在于简单比附 ,而在于通过对学科对象的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分析 ,形成一种世界性的视域。
方汉文
关键词:方法论比较思维考据学阐释学
钱锺书不应成为《东藏记》之尤甲仁被引量:1
2011年
朋友春节期间来访,掷下一本《东藏记》,说是曾经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推荐给镇日忙于学术论著论文很少看当代小说的笔者以为"休闲",不料随手翻阅了一下,竟然颇感惊悸,遂记于左。其中一对人物尤其引人注目,即尤甲仁与姚秋尔夫妇,以笔者之见其实是暗指钱锺书与杨绛夫妇,或是说以其二人为原型。《东藏记》中主要故事发生抗日战争时期的明仑大学,所谓明仑大学指当时并入西南联合大学的清华大学。
方汉文
关键词:《东藏记》知识分子题材抗日战争时期当代小说
比较文明的“融新”:大熊猫的世界和谐之旅
2015年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在文明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达了文明融新与和谐发展的中国国家文明战略。在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交往中,通过丝绸之路等交流通道,具有象征性的动植物交流历来是促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大熊猫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熊猫交流成为不同文明间交往的纽带,有利于中国复兴过程中的对外关系发展。
方汉文方楠
关键词:大熊猫
“文学世界体系”观念评骘被引量:5
2013年
美国学者莫莱蒂等人提倡的"文学世界体系"观念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的推进,但"文学世界体系"的概念仍不能完全阐释全球化时代多元文明融合创新认识论与体系结构论。而在美国学者达姆若什等人编选世界文学文选的实践中,虽然已经部分扩大到东方文学,但主导观念中仍然存在西方与"非西方文学"的二元论。因此,通过多元文明的共同创新观念来超越当代西方普遍流行的"西方文学"与"非西方文学"划分的传统观念,建立世界文学的历史整体性观,仍然是真正的文学世界体系建构所面临的重任。
吴雨平方汉文
关键词:整体性
中国传统考据学与西方阐释学被引量:12
2003年
西方的阐释学与中国考据学的原理是相通的,只是在不同文化话境下才形成了的不同阐释方式,本文从中西文学与文化比较的角度,对于两者之间的互补与互通进行一种梳理,从而为建立跨文化的阐释考据研究做出努力。
方汉文
关键词:考据学阐释学跨文化
哈姆雷特之谜新解:拉康的后精神分析批评被引量:10
2001年
法国后精神分析理论家拉康认为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哈姆雷特行动延宕 ,不能实施报仇行为不是偶然的 ,根本原因在于他处于一个心理 -语言的结构之中 ,他没有本人行为的自由 ,只能遵守“他人”的规则。拉康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框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相结合 ,用后精神分析理论为争论已久的“哈姆雷特行动之谜”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理论。
方汉文
关键词:哈姆雷特延宕精神分析批评悲剧人物莎士比亚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古典文学
2005年
用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与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是一个重要趋势,它既表现于古典文学的通俗阐释与改编中,也表现于经典的学术研究领域。这种现象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产物。西方古典文学研究是后现代研究的重要阵地,在运用结构主义等观念方面成绩卓著;同时也应看到,后现代主义研究中仍然存在后殖民心态与文化帝国观念,福柯等人的观念实质上依然是重蹈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尽管如此,我们仍应吸收多元化观念与方法中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
方汉文
关键词:后现代语境中国古典文学宏大叙事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