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爱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同位素技术测定钙吸收率的维生素D补充临床试验荟萃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汇总分析维生素D补充剂促进钙吸收率作用的临床证据。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CENTRAL、Sino Med,收集使用同位素方法测定钙吸收的维生素D补充试验,筛选并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信息,进行随机效应meta分析,结果以加权均数和95%CI表示。结果纳入的9篇文献包括21个处理组,673名受试者,其中470名为老年妇女;补充维生素D 10~1 250μg/d,28~730 d。在受试者血25(OH)D水平均高于20 nmol/L情况下,干预前后钙吸收率没有显著变化(-0.45%[-2.29%,1.39%])。按年龄<18岁,18~55岁,>55岁分组,干预前后也均未见显著差异(-3.59%[-12.8%,5.62%],0.91%[-2.5%,4.32%],-0.23%[-2.39%,1.94%])。根据受试者基线25(OH)D水平、是否同时使用钙剂、膳食钙摄入水平等因素分层,各亚组结果均与合组结果趋势一致。结论在血25(OH)D高于20 nmol/L的受试者中,特别是在老年妇女人群中,没有证据支持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石昊昱 房爱萍 李可基关键词:维生素D 钙吸收 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的传播内容与临床试验证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合成证据,分析有关保健产品、网上信息及相关专业教材关于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内容的科学性。方法通过Pub Med、Cochrane CENTRAL、Sino Med收集有关临床干预试验文献,产品信息在某购物网站,健康教育信息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教材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图书馆检索并提取。结果合成598人、37组临床试验数据,维生素D补充前后,钙吸收率变化0.421%(95%CI:-1.875~1.033)。14/30产品功效宣称、14/97网页内容传播"不补充维生素D钙不能很好吸收"的信息,51部营养学教材均只陈述"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的内容。结论现有临床干预试验证据说明维生素D补充剂对钙吸收率没有影响,产品功效宣称和网上健康教育有关信息存在不科学的误导,营养教材有关知识陈旧。 石昊昱 李可基 房爱萍关键词:维生素D 健康青年人体成分对局部和全身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健康青年人脂肪组织质量(fat mass,FM)和肌肉组织质量(lean mass,LM)对局部和全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上肢、大腿、躯干和全身的骨密度、体脂率(fat percentage,Fat%)、脂肪组织质量和肌肉组织质量。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质量组和肥胖组。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索各部位BMD与全身和局部体脂率、脂肪组织质量和肌肉组织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80名19.4~31.0岁的健康受试者。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男性上肢、大腿和全身BMD与全身体脂率(上肢r=0.185,P=0.252;大腿r=0.069,P=0.674;全身r=0.181,P=0.263)和局部体脂率(上肢r=0.141,P=0.386;大腿r=0.025,P=0.876)及全身FM(上肢r=0.294,P=0.065;大腿r=0.163,P=0.316;全身r=0.302,P=0.059)和局部FM(上肢r=0.290,P=0.069;大腿r=0.155,P=0.340)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女性各部位BMD与全身体脂率(上肢r=0.581,P=0.000;大腿r=0.449,P=0.004;躯干r=0.677,P=0.000;全身r=0.631,P=0.000)、局部体脂率(上肢r=0.477,P=0.002;大腿r=0.386,P=0.014;躯干r=0.689,P=0.000)、全身FM(上肢r=0.683,P=0.000;大腿r=0.615,P=0.000;躯干r=0.797,P=0.000;全身r=0.775,P=0.000)和局部FM(上肢r=0.669,P=0.000;大腿r=0.616,P=0.000;躯干r=0.778,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但控制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后,上肢、大腿和全身BMD仅与全身LM(上肢r=0.266,P=0.020;大腿r=0.372,P=0.001;躯干r=0.312,P=0.006;全身r=0.371,P=0.001)和局部LM(上肢r=0.391,P=0.000;大腿r=0.443,P=0.00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肌肉组织质量是影响青年人各部位BMD的主要因素。 房爱萍 张莹 李可基关键词:骨密度 体脂率 电视与博客关于反式脂肪酸媒介事件的传播过程及科学性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反式脂肪酸健康危害事件的传播过程,对有关信息的科学性及受众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0—12月央视节目、新浪博客文本抽样,针对用户及媒体关注度的时间变化和传播内容,分析有关信息的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用框架分析法分析其中健康信息的科学性和受众评价情况。结果 2010年11—12月,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引起的两波社会关注度突起,与央视报道存在明显的时间顺序关系,也与危害夸大的说法有关;报道内容与权威机构评价报告的观点相比,对反式脂肪酸危害描述涉及的人体系统过多、效应过于绝对化、未正确阐述危害的剂量效应关系。约14.37%博文评论表示担忧。结论央视报道引发了社会对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关注,媒介事件中的传播内容科学性不足,对反式脂肪酸危害的夸大报道可引起社会的异常关注。 倪婧 房爱萍 李可基关键词:反式脂肪酸 媒介事件 中国九个地区成年居民膳食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膳食与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的关系。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2009年进行的第8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以表观健康的20~70岁辽宁、黑龙江、山东、江苏、河南、湖南、湖北、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膳食与血清TC水平的关系。结果(1)线性趋势检验显示,在20~45、46~70岁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年龄、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血清TC水平呈正相关趋势(P均〈0.01);在20~45、46~70岁男性和46~70岁女性人群中,体力活动水平与血清TC水平均呈负相关趋势(P均〈0.0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畜肉摄入量与不同人群的血清TC水平均呈正相关(20~45岁男性,β=0.133,P〈0.001;46~70岁男性,β=0.102,P=0.001;20~45岁女性,β=0.065,P=0.041;46~70岁女性,β=0.059,P=0.045);植物油摄入量与20~45岁男性的血清TC水平呈负相关(β=-0.071,P=0.021);饱和脂肪摄入量与46~70岁女性血清TC水平呈正相关(β=0.084,P=0.019);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与男性人群的血清TC水平均呈正相关(20~45岁,β=0.067,P=0.021;46~70岁,β=0.070,P=0.012)与女性人群的血清TC水平无相关性(20~45岁,β=0.007,P=0.809;46~70岁,β=0.038,P=0.144);畜肉类胆固醇摄入量与男性人群的血清TC水平呈正相关(20~45岁,β=0.156,P〈0.001;46~70岁,β=0.099,P=0.001),并且与46~70岁女性人群的血清TC水平呈正相关(β=0.063,P=0.028);蛋类胆固醇摄入量与46~70岁男性人群的血清TC水平呈正相关(β=0.056,P=0.032)。结论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和体力活动水平与血清TC水平有关。畜肉及其胆固醇摄入量是与血清TC水平有关的主要膳食因素,膳食胆固醇摄入后血清TC的升高幅度较小。 宋杰 何晶晶 房爱萍 李贺 郭美含 申鑫 李可基关键词:膳食 胆固醇 脂肪类 膳食脂肪与中国成年女性体重变化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2009—2011年间中国成年女性的体重变化与基线膳食能量供给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参加了2009年和2011年回访的18~60岁女性为研究对象,按单位体重变化<-5%、-5%^-3%、-3%~3%、3%~5%、5%~8%、>8%分为6层,分析体重变化和基线膳食的关系。结果:1 130名18~44岁组体重增加>8%者的基线年龄、体重、BMI均显著低于其他组;1 370名45~60岁组体重和BMI较低者两年后体重趋于增加更多;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体重变化与脂肪供能比两年龄组均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两年龄组BMI与体重降低显著负相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单位体重的能量摄入、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与其体重变化无显著关联。结论:本研究结果不支持我国居民摄入脂肪增加是其体重增加的关键原因。 李贺 房爱萍 何晶晶 申鑫 宋杰 郭美含 李可基关键词:膳食脂肪 体重变化 大学生不同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和运动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大学生不同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及运动效率。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查,筛选出从事轻体力活动的健康大学生49名,男性25名,女性24名,采用K4b2便携式心肺功能测定仪测量其进行不同体力活动(慢走、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时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生成量,用凯式定氮法测量24小时尿氮,利用Weir公式计算能量消耗量。根据能量消耗量(kJ/h/kg)和不同运动形式的运动速度(km/h),计算单位体重单位距离能量消耗值(J/m/kg)来表征运动效率,此值越高,运动效率越低。结果:体力活动平均能量消耗量:慢走12.11±1.84,快走19.00±2.60,慢跑32.99±4.90,骑自行车16.43±2.68;运动效率表征值:慢走3.03±0.47,快走3.17±0.43,慢跑4.12±0.61,骑自行车1.37±0.22;骑车运动效率最高,慢跑最低,慢走与快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体重除参考能量消耗,还可考虑运动效率选择适宜个体的运动方式。 聂东升 刘庆秋 毛德倩 倪婧 张莹 李旭 梅风格 房爱萍 李可基关键词:大学生 能量消耗 中老年膳食钙摄入量与骨折风险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2016年 目的 探讨中老年膳食钙摄入量与骨折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991年参加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年满50周岁,并进行后续随访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1∶1配对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骨折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差异。按照对照组膳食钙摄入量等分为3层,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层骨折病例和对照经多因素调整后的OR值。结果 共纳入129对骨折病例和对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女性饮茶史(P=0.003)外,其他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城乡、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力活动水平、膳食能量、蛋白质和钾摄入量之后,与低钙摄入组比较,男性中、高钙摄入组OR值分别为0.45和1.70,女性中、高钙摄入组OR值分别为1.02和0.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无线性趋势(P〉0.05)。结论 尚不能得出中老年膳食钙摄入量和骨折风险有关。 郭美含 房爱萍 李贺 宋杰 何晶晶 申鑫 李可基关键词:中老年 骨折风险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饮食运动习惯对青年人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学龄前期到成年期饮食运动习惯对青年人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头部、上肢、大腿、躯干、肋骨、骨盆、脊柱和全身骨密度。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年龄,学龄前期到成年期奶类、豆类和钙补充剂摄入频率、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分别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做单变量相关分析,再将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分别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72名20~31岁青年受试者,男女各半。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仅成年期豆及豆制品摄入频率与躯干(r=0.273,P=0.020)、骨盆(r=0.245,P=0.038)和脊柱(r=0.245,P=0.038)骨密度相关,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未将其纳入,而体重是除头部以外其他所有部位骨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β=0.356~0.793,P<0?05)。结论学龄前期到成年期每周含钙丰富食物摄入和参加体育锻炼频率与受试者骨密度的高低无关,体重是影响其骨密度的主要因素。 房爱萍 张莹 石昊昱 何晶晶 李贺 李可基关键词:体育锻炼 骨密度 体重 农村地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既往脑卒中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探讨农村地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既往脑卒中的关系。方法使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下发的《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和脑卒中再发风险评估表》,对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40岁及以上的北京市常住人口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对被评估为高危的筛查对象,做进一步的血清Hcy水平检测和颈动脉B超检查。结果共筛查5 027人,其中高危者1 676人。高危人群的血清Hcy平均水平为18.88±8.02μmol/L,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5);高危人群中Hcy水平既往脑卒中组高于无脑卒中病史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和血清Hcy水平可能是既往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清Hcy水平普遍偏高(>10μmol/L),且既往脑卒中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无脑卒中病史者,性别、年龄和血清Hcy水平可能是既往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 张志梅 房爱萍 李可基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