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福初

作品数:124 被引量:1,831H指数:30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天文地球
  • 26篇建筑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水利工程
  • 6篇矿业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2篇滑坡
  • 21篇地震
  • 19篇黄土
  • 18篇边坡
  • 16篇地质
  • 16篇汶川地震
  • 13篇黄土滑坡
  • 9篇地质灾害
  • 8篇遥感
  • 8篇滑坡灾害
  • 7篇地理信息
  • 7篇地理信息系统
  • 7篇统计分析
  • 6篇原状
  • 6篇水文
  • 6篇泥石
  • 6篇灌溉
  • 6篇发育
  • 6篇边坡工程
  • 6篇GIS

机构

  • 73篇中国科学院
  • 29篇北京工业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武...
  • 20篇香港大学
  • 15篇中国地质科学...
  • 14篇中国地震局
  • 14篇华北水利水电...
  • 9篇中国科学院地...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地...
  • 6篇四川大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北京玖瑞科技...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煤炭科学研究...
  • 3篇中国水电工程...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23篇戴福初
  • 23篇许领
  • 22篇许冲
  • 20篇姚鑫
  • 18篇闵弘
  • 13篇涂新斌
  • 11篇李维朝
  • 10篇黄志全
  • 10篇邓建辉
  • 9篇李宏杰
  • 9篇陈剑
  • 8篇邝国麟
  • 7篇李焯芬
  • 6篇王小东
  • 6篇谭国焕
  • 6篇肖建章
  • 6篇王思敬
  • 5篇徐锡伟
  • 4篇金艳丽
  • 4篇刘汉东

传媒

  • 12篇工程地质学报
  • 9篇岩石力学与工...
  • 8篇工程科学与技...
  • 7篇岩土工程学报
  • 5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中国地质灾害...
  • 4篇岩土力学
  • 4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地质灾害与环...
  • 2篇地质论评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遥感学报
  • 2篇科学与社会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11篇2011
  • 7篇2010
  • 18篇2009
  • 17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5篇2000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汶川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与检验被引量:32
2013年
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区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航片与卫星影像开展地震滑坡目视解译,制作了汶川地震滑坡编录图。选择坡度、坡向、高程、与水系距离、与公路距离、与映秀—北川断裂距离、地震烈度、岩性共8个影响因子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工作。滑坡样本采用前期48007处滑坡编录点数据,不滑样本为在基于证据权重模型的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的低危险区与极低危险区随机选择的48000个点。基于这8个影响因子与逻辑回归模型,建立了汶川地震滑坡危险性索引图。采用这48007个滑坡样本点与汶川地震滑坡最新编录的增加滑坡,分别进行模型的成功率与预测率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成功率为81.739%,预测率达到86.278%。
许冲戴福初徐素宁徐锡伟何宏林吴熙彦石峰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坡逻辑回归模型成功率
龙门山地区地貌起伏是否已达动态平衡?
强震对地貌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i)造山运动,对地貌隆升做贡献(e.g.,Bilham et a1.,2001a, b;Meade,2010);ii)剥蚀作用,强震会造成大量山体滑坡、垮塌等对地貌隆升起负作用(e.g.,O...
任治坤张竹琪戴福初尹金辉张会平
220kV盐津变电所开挖边坡变形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针对220kV盐津变电所开挖边坡,通过调查地质条件、分析变形迹象、查明岩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及数值模拟求证等方法,发现影响边坡稳定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凹状地形地貌、不良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指出该边坡整体上为开挖造成的坡体中前部牵引变形破坏,易软化泥岩控制着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边坡具体变形机制为:(1)场地开挖形成临空面,坡脚因应力集中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小规模坍塌;(2)开挖后阻滑力降低、剪应力增大,发生剪切变形,原已被地下水软化的泥岩因剪切变形的发展导致抗剪强度再次降低,同时受重力牵引,坡体前缘出现裂缝;(3)受不利动、静水压力作用、坡面临空效应及软化泥岩的控制作用,覆盖层中部拉剪破坏,然后覆盖层中前部随下伏全~强风化泥岩滑动而协同变形。研究变形机制的方法给今后类似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并且该实例表明在工程中应重视泥岩的软化特性。
李维朝戴福初李宏杰许领赵春宏刘振波
关键词:边坡工程开挖边坡泥岩
基于GIS平台与证据权的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被引量:35
2011年
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选取地震烈度、岩性、坡度、断层、高程、坡向、河流与公路8个因素作为汶川地震滑坡影响因子,采用证据权方法,对研究区内汶川地震滑坡进行灾害易发性研究.检验表明,易发性评价结果的正确率达到81.855%.不同因子组合评价结果表明,地震烈度对滑坡易发性分区结果影响最大,而地质、地形、人类活动因素对地震滑坡影响相对较小.使用自然分类法则方法将研究区内滑坡按易发程度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与极低易发区5类,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面积之和约为11 255.93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12%,其中发育滑坡面积为521.98km2,占滑坡总面积的73.36%.
许冲戴福初徐锡伟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坡地理信息系统
黑方台静态液化诱发滑坡机理探究
2023年
当前,学者们对地下水位缓慢上升条件下土体破坏瞬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的认识尚不完全清晰。因此,以甘肃省黑方台Q3黄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等压固结不排水剪试验(ICU)确定黄土在不排水条件下的力学性质,其次通过恒荷载排水剪切试验(DL)研究实际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的破坏过程。ICU试验结果表明,黑方台地区饱和黄土在不排水条件下的静态液化特征十分显著,且不同深度的黄土试样在低围压下均表现出较高的静态液化潜势。DL试验结果表明,深层的饱和黄土于恒荷载排水剪应力路径下破坏瞬间有超孔压产生,土体发生了静态液化。
刘林戴福初
关键词:静态液化
四川汶川Ms8级地震引发的滑坡与地层岩性、坡度的相关性被引量:47
2009年
震后遥感影像解译与调查结果表明,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汶川Ms8.0级地震诱发了不低于48000处滑坡灾害。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使用滑坡面积百分比(LAR)与滑坡密度(LC)2个参数,对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在整个研究区范围内,滑坡面积百分比约为1.4622%,滑坡密度约为0.9862个/km2。结果表明,滑坡多发生在坡度25~50°的区域内,滑坡易发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寒武纪地层中滑坡易发性最大,LAR约10%,LC约6.5个/km2,震旦系、奥陶系和侵入岩次之,这些地层和岩石对地震滑坡的发生均是敏感的。综合分析坡度、地层岩性与滑坡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较破碎岩石为主的地层中,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30°的部位;在以较坚硬岩石为主的地层中,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大于40°的部位。
姚鑫许冲戴福初张永双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坡统计分析地层坡度
一种双向耦合的流动性滑坡涌浪运动计算方法
一种双向耦合的流动性滑坡涌浪运动计算方法,属于土木水利工程领域。本计算方法在考虑滑坡/涌浪重力、静止土/水压力、摩阻力共同作用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滑坡涌浪之间强烈耦合作用力,根据物质的连续性原理、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单元体的...
戴福初岳霞
香港大屿山残坡积土的残余强度试验研究被引量:47
1998年
粘性土的残余强度是边坡稳定性评价、桩基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及填土边坡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本文在综述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香港大屿山火山岩风化残坡积土的残余强度试验研究,分析了残余强度的测试方法和影响残余强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强度与有效法向应力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与单剪测试结果相比,多级剪测试结果明显偏高。
戴福初王思敬李焯芬
关键词:剪切试验土力学
四川宁南水塘村滑坡形成机理被引量:4
2019年
四川宁南县水塘村在同一黄土斜坡上发生过三次滑坡,最近一次滑坡发生在雨季持续降雨后,包括新的流滑和老滑坡的复活滑动,并且引起了前缘滑坡堆积体的复活。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通过室内饱和黄土的应力路径试验、饱和黄土与黏土的环剪试验和稳定性计算探讨了滑坡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灌溉与强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发生于黄土层内的流滑型新滑坡是由于灌溉和强降雨入渗导致弱透水黏土层上部地下水位上升、饱和黄土层孔隙水压力增大发生的静态液化;对于滑动型老滑坡复活,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强降雨在滑体中的入渗导致黏土层上部地下水上升,降低了老滑坡稳定性,致使老滑坡沿已有滑面复活。
高静贤戴福初朱雨轩姚鑫
关键词:黄土滑坡降雨静态液化
基于DEM的兰州市城关区黄河以北地区荒山造地方案研究
2014年
在平地少、山地多的兰州,开发荒山、利用荒山将是兰州市城市发展的一种新的战略选择,是突破发展瓶颈制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缓解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以城关区黄河以北地区为例,在2.5 m×2.5 m高分辨率DEM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原有地形使之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①满足城市建设用地的坡度要求;②满足局部挖方和填方的平衡.并在此基础上,以GIS空间叠加分析的方式对开发荒山得到的平地进行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荒山造地的具体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依据.
戴福初王小东黄志全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