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蕊
- 作品数:56 被引量:636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36
- 2008年
-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108例宫颈癌的髂总、髂内、髂外组、闭孔组、腹主动脉旁组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1%、85.6%;诊断各个解剖部位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髂内组,87.5%、55.9%;髂外组,76.4%、60.9%;髂总组,89.8%、68.8%;闭孔组,64.3%、92.5%;腹主动脉旁,40.0%、96.9%。髂内组、髂外组、髂总组的淋巴结数目,阳性组多于阴性组(P<0.05)。结论:综合分析淋巴结大小、数目、密度对诊断淋巴结转移非常有帮助,出现淋巴结坏死高度可疑为淋巴结转移。
- 李相生周纯武戴景蕊赵心明蒋力明
-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及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历及CT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27例,将临床及CT表现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有高血压症状10例,无高血压症状但术中出现血压波动6例,无高血压及术中血压波动11例。CT表现:肿瘤多位于腹中线大血管周围(19个病灶),并多大于5cm(21个病灶),增强CT表现为实性、明显强化,常伴有囊变或坏死。临床表现与病理对照:嗜铬性副神经节瘤16例,有高血压症状10例,另外6例术中有血压波动;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11例,无任何症状6例,腹部包块4例,血尿1例。CT表现与病理对照:良性肿瘤边缘光整,病灶内囊变区内壁光整,边界清楚;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囊变区"不规则,边界不清楚。CT诊断正确率为88.9%,误诊11.1%。结论:临床症状结合增强CT表现在术前对大多数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能做出正确诊断。
- 马霄虹戴景蕊张红梅刘媛张瑾
-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副神经节瘤X线计算机
- 肾癌肾切除术后的腹部CT扫描
- 1994年
- 分析70例肾癌肾切除术后的腹部CT扫描,肾切除后局部空虚,邻近器官移位充填局部,腰大肌形态不变/丰满。早期术后改变为肾床内包裹性积液/积血和软组织增厚,均发生在4个月内,随诊见病变明显缩小.70例中,15例出现局部复发/转移,有10例发生在2年内,其中2例无临床症状,由常规CT复查发现。复发由外科手术证实4例,其余均根据临床随诊及影象学表现诊断。15例中肾床复发6例,切口复发5例,肾上腺转移4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例,对侧肾转移1例。静脉内栓子9例,其中1例放疗后缩小。肾癌术后常复发/转移,也可迟发转移,需终生随诊,CT扫描是肾癌术前分期及术后随诊的最佳方法。
- 戴景蕊石木兰李艳平
- 关键词:肾肿瘤外科手术肾切除CT
-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MRI表现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23例。结果:23例病灶中20例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楚;15例伴有不同程度坏死及囊变;12例伴有岀血。病变较小且以实性成分为主者,T1WI主要表现为等信号,T2W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病变较大者坏死、囊变、出血常见,信号较为混杂。DWI(20例)病变实性区域ADC值平均为(1.16±0.33)×10-3mm2/s,正常肾脏对照ADC值平均为(2.18±0.30)×10-3mm2/s。多期动态增强:18例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者,8例呈均匀强化,4例为欠均匀强化,6例为不均匀强化。强化形式15例为持续型,2例为渐升型,1例为升-降型。病变最大信号强化百分比为(122.6±46.0)%,肾皮质最大信号强化百分比为(309.3±132.6)%。病变与肾皮质强化百分比的比值为:0.42±0.17。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MRI具有一定的特点。完整而全面的检查需包括常规MR序列、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等。对图像的仔细阅读,辅以后处理数据测量可明显提高我们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断水平。
- 张瑾欧阳汉陈雁戴景蕊周纯武
- 关键词:乳头状肾细胞癌磁共振成像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2个肿瘤)有完整临床和CT资料并经病理证实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形态规则22例(73.3%),边缘光滑29例(96.7%)。肿瘤为实性型23例(76.6%),囊实性5例(16.7%),囊性型2例(6.7%),实性肿瘤中肿瘤越大低密度区越多。CT平扫示肿瘤密度低,肿瘤实性成分CT值(38.51±10.15)HU,低于肌肉(42.97±9.85)HU;增强扫描示肿瘤呈轻度强化,CT值[(44.21±20.33)HU]低于肌肉[(55.93±12.89)HU]。合并腹部和盆腔淋巴结肿大2例(6.7%),肠系膜增厚5例(20%),无腹水9例(30.0%)、少量腹水19例(63.4%)。结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是诊断本病的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 赵燕风戴景蕊王小艺朱正
- 关键词:卵巢肿瘤卵泡膜细胞瘤
-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附四例报告)被引量:2
- 1988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期妇女的较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盆腔,可以侵犯肠道及泌尿系(1-3),罕见者可侵犯肺,胸膜,甚至脐部,X线表现无特异性,有时与肿瘤难以鉴别。避免误诊的最重要注意点是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并详细询问病史,本文报告我院经病理证实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的影象学表现,供同道参考。
- 戴景蕊石木兰
- 关键词: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B超病理发病率X线诊断
- 皮下埋植式动脉灌注顺铂及咖啡因治疗骨盆恶性肿瘤的近期报告被引量:10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基因毒性抗癌剂顺铂及促凋亡剂咖啡因对骨盆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方法 :2 2例患者 ,应用顺铂 10 0~ 12 0 m g/m2 ,咖啡因 1~ 1.5 g/m2 /2 4h× 3,经皮下埋植式给药装置行动脉导向性灌注 3~ 5次 ,然后按 1981年 WHO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骨痛完全缓解者 13例 (6 0 % ) ,部分缓解者 6例 (2 7% ) ,轻度缓解者 3例 (13% ) ,止痛总有效率 87%。骨病变完全缓解 1例 (5 % ) ,部分缓解 15例 (6 8% ) ,无效 6例 (2 7% ) ,总有效率73%。结论 :本疗法对原、继发性骨盆恶性肿瘤止痛疗效确切 ,骨病变疗效满意 ,对传统化疗不敏感的骨盆恶性肿瘤(如软骨肉瘤、滑膜肉瘤 )亦有较好疗效。
- 李鼎锋吴波以戴景蕊
- 关键词:软骨肉瘤滑膜肉瘤骨盆肿瘤顺铂咖啡因
- 卵巢恶性肿瘤脾转移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1994年
- 我院自1986~1992年共诊断卵巢恶性肿瘤脾转移12例,占同期收治卵巢恶性肿瘤的1.2%。其中,低分化者占50%。通过影像学与手术进行诊断,发现脾转移距发现原发灶的中位发生时间为28个月。形态特点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结节。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发生原因可能为肿瘤体积大、分化差、化疗致宿主免疫力低下等。脾转移多在肝转移之后或同时出现。转移途径可能以血行转移为主。单纯脾转移行手术切除,可望得到较好疗效。脾转移患者的预后差,死亡率高,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
- 李晓光孙晓光刘丽影戴景蕊刘艳辉
- 关键词:卵巢肿瘤肿瘤转移脾转移
-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被引量:2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资料。结果14例原发,其中2例为双侧病变;7例复发。所有肿瘤边界清楚,形态多规则。原发肿瘤呈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物10个,实性肿物伴不同程度低密度区域5个,厚壁囊性肿物1个;肿瘤实性成分密度同肌肉相仿,增强后呈轻度强化;伴有子宫内膜增厚7例,腹腔积液7例,大网膜及腹膜增厚各2例。复发肿瘤表现与原发肿瘤相似。结论CT图像上能显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特征,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正确诊断。
- 朱正戴景蕊赵燕风王小艺周纯武
- 关键词:颗粒细胞瘤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复发
- 腹部纤维瘤病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分析腹部纤维瘤病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纤维瘤病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28例中,原发肿瘤21例,其中腹内肿瘤10例(肠系膜7例,腹膜后3例),腹壁肿瘤11例;复发肿瘤7例,其中腹内4例(肠系膜及腹膜后各2例),腹壁肿瘤3例。28例中,腹壁纤维瘤病14例均为女性患者,其中20~40岁者12例(85.7%)。临床症状:腹部肿块26例(92.9%),下腹疼痛2例(7.1%)。1例(3.6%)伴有Gardner综合征,7例(25%)既往有腹部手术史,3例(10.7%)肿瘤为多灶。结果 21例原发肿瘤中,平扫5例CT值均低于肌肉,增强扫描20例,无强化2例,轻度强化6例,中等度强化10例,明显强化2例,双期扫描肿瘤延迟强化2例。原发肿瘤门静脉期增强CT值(74.15±20.61)HU,同层肌肉CT值(62.80±10.56)HU,两组CT值呈正态分布,经配对检验,肿瘤强化程度略高于肌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7,P=0.010)。复发肿瘤7例,由于病例数较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肿瘤均未出现出血、坏死。原发肠系膜肿瘤位于小肠系膜6例(85.7%),多呈类圆形,大部分边界清楚,可累及肠壁浆膜,甚至肌层,包绕肠系膜血管,2例肿瘤边缘区含有脂肪成分。原发腹膜后肿瘤边界不清,边缘毛糙,侵犯腹膜后器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原发腹壁肿瘤呈类圆形或梭形,沿腹直肌或腹斜肌长轴生长,5例边界清楚(45.5%)。所有复发肿瘤均边界不清,强化程度与原发肿瘤相仿,侵袭性增强。结论腹部纤维瘤病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临床病史大部分肿瘤可明确诊断。
- 赵晶戴景蕊鲁北赵心明周纯武
- 关键词:纤维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