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耀 作品数:19 被引量:67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电子电信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彩色大面积拼接数字合成菲涅尔全息图 2012年 提出利用两步法制作出彩色大面积拼接菲涅尔全息图的制作方法。 敖辉 刘惠萍 于佳 王金城 吴学利 戴光耀 舒浩一次重力波对黄海海雾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2年 2014年5月17—18日“东方红2号”科考船在黄海捕捉到一次海雾过程中的重力波活动迹象。本文利用船测、卫星云图和再分析资料,结合中尺度模式天气研究和预报系统(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下嵌套的大涡模式(LES,Large-Eddy Simulations)模拟,对此次海雾进行研究,分析重力波在海雾生成和发展阶段的作用。分析表明:(1)此次海雾过程中船载激光测风雷达测得的重力波波长800~1000 m,周期6~8 min,位相向东北方向传播,相速约2 m/s;船载自动气象站和涡动相关通量观测系统记录的能见度、温度和垂直速度等存在周期为5~8 min的规律振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显示的海雾云图上呈现了与重力波有关的滚轴状特征。(2)垂直速度振幅增大,伴随降温、增湿,在原来已经接近饱和的气层中,增强的湍流混合作用使混合层空气达到过饱和并发生凝结,液态水含量增大,在长波辐射冷却机制共同作用下,海雾生成并发展。(3)基于WRF模式下嵌套LES模式,较为准确地重现了海雾过程中出现的重力波特征,模式结果验证了重力波对海雾的发生起到触发作用。 宋美琪 张苏平 张苏平关键词:重力波 湍流混合 激光雷达 WRF模式 差分光纤激光三维矢量水下弱磁探测仪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分光纤激光三维矢量水下弱磁探测仪,属于水下光纤弱磁传感技术领域,包括多波长光纤激光环路、磁场传感探头和解调系统,磁场传感探头有三个磁场传感探头单体,两两互相垂直形成虚拟三维坐标系,结合光纤光栅将磁场变化转... 尹彬 蒋竹喧 桑国峰 戴光耀相干差分吸收二氧化碳激光雷达仿真与误差分析 2024年 阐述了相干差分吸收激光雷达(CDIAL)探测大气二氧化碳(CO_(2))的原理,设计了1.57μm波段微脉冲相干探测系统,并对系统的回波信号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计算分别探究了温度、压力、波长等因素对差分光学厚度计算及CO_(2)体积分数的反演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当波长漂移为0.5 pm、温度不确定度为1 K、压强不确定度为1 h Pa、水汽体积分数测量不确定度为10%时,这些参数引起的总体误差为0.45%;在大气中CO_(2)的体积分数为4×10^(-4)时,微脉冲相干激光雷达探测CO_(2)体积分数的测量误差约为1.8×10^(-6)。 李因营 陈相成 于翠荣 戴光耀 吴松华关键词:大气光学 激光雷达 主被动结合的云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数据融合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云高、云量的自动化仪器定量观测对于气象业务非常重要,不同数据的有效融合分析对于气象业务来说意义重大。云测量系统硬件上集成了激光云高仪、全天空成像仪探测模块,使得云高、云量的观测数据在时间、地点上高度统一,结合激光云高仪的剖面数据和全天空成像仪的云二维分布数据做了初步融合分析,进行精确的云高判别、云量反演与云种分类研究。通过数据融合,利用全天空图像可以消除云高仪在雾霾天气下对云底的误判,同时利用云高数据可以估计全天空云的空间分布而对云进行了更精确的分类。实际上,将云高、云量数据融合分析是气象业务观测的发展方向。 沈红超 宋小全 孙兆滨 王箫鹏 戴光耀 吴松华关键词:激光雷达 云高 云量 ICESat-2 ATL03数据预处理及校正方法 被引量:5 2021年 2018年9月1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成功发射了ICESat-2卫星,ICESat-2搭载了地形激光测高仪系统(ATLAS),已经广泛应用于极地冰盖高程测量、海冰厚度估算、陆地高程测量、地表植被测量等多个研究领域。不同于GLAS/ICESat,ATLAS在信号探测系统中采用更为灵敏的单光子探测器,每秒发射10 000个脉冲(GLAS/ICESat系统每秒发射40个脉冲),可以获取到重复频率更高、光斑更小的高密度光子计数回波数据,进而实现高精度全球观测。由于ATLAS采用的探测器光电倍增管(PMT)after-pulse的影响,在回波信号脉冲输出后常会出现小幅度脉冲干扰,不能准确反映原始信号波形,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对测量信号进行校正。首先基于ATL03产品,对光子计数回波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了海冰、海洋、陆地和沙漠的廓线信息,结果显示在主信号回波之后均存在两个小的脉冲回波(约2.3 m和4.2 m处),此外陆地和沙漠在10~45 m间存在一个更长时间延迟的脉冲回波,证实了不同反射表面均会受到PMT after-pulse影响。然后利用ICESat-2卫星过境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夜间观测数据,计算了不同波束下的脉冲响应函数,6个波束得到的脉冲响应函数整体形态相似,在主信号回波后出现三个不同幅度的脉冲回波(约2.3 m、4.2 m和6.5 m处)。最后利用6个波束的脉冲响应函数对同一海洋剖面进行校正,结果显示除ATLAS Beam2外,其余波束均可有效滤除主脉冲之后的小幅度脉冲,校正得到真实的水下回波信号。 俄相颖 戴光耀 吴松华关键词:脉冲响应函数 偏振拉曼激光雷达水汽、云和气溶胶光学参数反演与定标方法研究 偏振拉曼激光雷达能够以高时空分辨率探测水汽、云和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其对于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研究、大气环境监测与保护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本论文针对大气光学参数探测、反演与定标中的科学问题以及切实推进偏振拉曼激光雷达的... 戴光耀关键词:光学参数 基于光学相干技术的双偏振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学相干技术的双偏振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系统,包括:发射系统,用于产生相干线偏振激光光束和本振光,输出的激光准直后入射到大气层中;接收系统,用于接收大气的散射介质后向散射光信号,并对大气的散射介质后向散... 吴松华 陈相成 戴光耀 刘金涛2014年青藏高原云和降水多种雷达综合观测试验及云特征初步分析结果 被引量:54 2015年 加密外场试验可提供云降水物理过程新的数据。2014年7月1日—8月31日,第3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项目组在那曲开展了水汽、云和降水的综合观测,使用了中国最先进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Ku波段微降水雷达、C波段连续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并配以微波辐射计、雨滴谱仪等设备,获取了高时空分辨率的云和降水宏微观垂直结构特征数据;利用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与新一代天气雷达配对,进行双多普勒雷达观测,获取青藏高原对流云三维风场和降水粒子相态的结构和演变数据。文中简单介绍了本次试验的情况,并利用这次观测的云雷达数据对那曲地区夏季云的云顶和云底高度、云厚、云量、云层数等特征的日变化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对不同类型云的宏观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本次外场试验首次成功获取到了多种雷达的云观测数据。那曲地区夏季云主要集中在6 km(距地面高度,下同)以上和4 km以下;总云量、高云的云顶、云量和云厚等云的统计参数有明显的日变化,10时(北京时)为云发展最弱的时段,20时云发展最为旺盛;初生的积云和层云常常出现在3 km高度上,这一高度上常常存在明显的上升气流;深对流系统高度可达16.5 km,同时存在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对流中可能存在过冷水。这些数据和初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高原云和降水机理、云和降水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研究及卫星反演结果的订正提供了基础。 刘黎平 郑佳锋 阮征 崔哲虎 胡志群 吴松华 戴光耀 吴亚昊关键词:青藏高原 激光云高仪探测青藏高原夏季云底高度的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为研究青藏高原云底高度的特征,于2014年7月7日至2014年8月30日,在那曲地区(31.48°N,92.06°E),使用CL31云高仪进行云底高度观测,共获取55days的有效探测数据。初步统计分析表明,55days观测数据缺测率为0.4%,基本实现每天24h的全覆盖观测。CL31激光云高仪最大观测高度为7.6km,对0~7.6km高度范围内全部观测数据进行每小时平均。统计结果表明:那曲地区夏季有云存在的概率为78%,其余情况为晴空即无云情况。单层、两层和三层云的存在概率分别为65、12和1%,以单层云为主且有明显的日变化。夏季云主要分布在距地面2~6km高度,平均云底高度为2.58km。受云高仪探测高度的限制,没有考虑7.6km以上的云。 张倩 宋小全 刘金涛 戴光耀 吴松华关键词:青藏高原 统计分析